关联视角下的诗歌翻译——济慈颂诗汉译个案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8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助关联理论,旨在通过该理论来探究英语诗歌的汉语翻译。语用学家斯博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在1986年首创关联理论,该理论不仅在语用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而且对翻译研究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最突出的成果即是由威尔逊的学生格特(Gutt)在1991年运用关联理论对翻译进行的专门研究,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但是,格特的关联翻译理论几乎都是理论性的阐述,很少甚至没有具体的翻译实践,特别是诗歌方面的例证研究。 国内对关联翻译理论有过一定的论述,但都限于篇幅而不够深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济慈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但是这些研究多是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的,几乎没有是从翻译的角度来研究济慈的诗歌,特别是关于济慈的颂诗翻译研究在国内至今没有人研究过,更不要说国外对他的颂诗汉译研究。因此,本文从以上研究的不足出发,旨在通过关联理论来探讨诗歌翻译。 关联理论的关联度是该研究探讨诗歌翻译的主要理论依据,最佳关联是原文与译文的评价尺度,译者的任务就是要把原文的关联度恰当地传达到译文中去,并确保原文与译文保持最贴近的等同度。作者从诗歌的“音韵”、“形式”、“信息”的角度来考察原文与译文的关联度,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关联与诗歌翻译关系的描写模式。为了能更具体、更充分地说明问题,作者借助济慈颂诗的汉译来具体例证其与诗歌翻译的对应关系。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作者只是选用了济慈的《希腊古瓮颂》这一首颂诗的四种译文作为例证和讨论的对象。通过对颂诗的四种汉语译文和原文在“音韵”、“形式”、“信息”上关联度的具体的对比分析,作者把分析的结果在描写模式中形象地再现出来。四种译文在描写模式中的位置及所构成的图形最终证实了关联理论对诗歌翻译所具有的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及实践上的可行性。 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引论,本章主要论述了论文研究的必要性、论文题目的主旨、选题的理论依据、所要达到的研究目标以及论文的纲要,其中论文研究的必要性这一部分是本章的重点。第二章为理论综述,这一章主要论述论文在探讨诗歌翻译时的理论依据,具体包括关联理论的基本理论内核、关联理论与诗歌翻译以及这种研究的意义。第三章是济慈研究,主要涵盖了济慈的生平、济慈诗歌创作的美学思想、济慈的美学思想在他的诗歌特别是颂诗中的体现并由此为下一章为何选取“希腊古瓮颂”作为个案研究作以铺垫。第四章是济慈颂诗的汉译个案研究,本章包括济慈颂诗翻译简介、关联理论在济慈颂诗汉译中的对比分析和小结。第五章是结论,归结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回视引论中所提出的研究目标是否达到、关联理论在论证中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提出本论文中颂诗翻译对比研究的局限性并对将来更深入的研究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美国海军为迎接 2 1世纪的国际形势 ,开发和装备的对陆攻击战斧巡航导弹、远程舰炮以及运载这些武器的各种平台。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U.S. Navy’s land a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军事与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国际事务与地区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美国作为世
本文试图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政治语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国家领导人公开讲话材料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并探寻其概念隐喻的功能和根源。 试图将
《浮生六记》成书于19世纪中期,是清代沈复写的自传性质小说,作者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他的个人生活,包括婚姻爱情、家庭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表现出作者独特的人生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类型,其语言简练生动,常通过使用修辞手法增强其感染力。广告文本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及很高的商业价值,其最终目的在于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并促使其购买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