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外交部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定期对国家外交政策、领导人访问安排、国际会议发布新闻,对国际问题和国家涉外问题作出评论和回应,而这一职责主要是新闻发言人通过例行记者会来实现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等其他方面的高速发展已获得世界的认可,因此在国际环境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外交发言越来越受国内外的关注。但是尽管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窗口之一,外交发言中却常常存在着闪避回答。纵观国内外关于外交发言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理论、顺应论等角度探讨外交发言中的模糊语、预设等现象,关于中国外交发言中的闪避回答还不多见,也有一些是基于国外学者关于闪避回答策略的分类原则所开展的研究。考虑到这些因素,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在Bull&Mayer(1993)和Galasinski(2000)的分类原则基础之上,构建了闪避策略分类框架,探讨了 43场新闻发布会(共有303个相邻对)102个闪避回答,并力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采用的闪避回答在例行记者会上的分布情况如何?(2)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是如何使用闪避策略来实现闪避行为的?(3)发言人使用闪避策略的原因是什么?以以上三个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一方面,在新闻发布会中,发言人暗示闪避的使用频率略高于明示闪避,也就是说,发言人更倾向于使用暗示闪避策略。对于明示闪避策略,发言人往往使用“提供理由、建议和承诺”以及“直接拒绝”等策略;对于暗示闪避策略,发言人往往使用“阐明政治立场”和“不完整回答”等策略。发言人使用最少的闪避策略是“批评”,因为批评意味着正面冲突,会影响以后的合作和交流,这与例行记者会的出发点不符。另一方面,发言人有倾向性的使用闪避回答是由于对语境关系的顺应。具体来说,发言人的策略选择首先是顺应了社交世界中的规约、惯例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求稳性”、“保守严谨”、“和”等哲学思想;其次顺应了心智世界中的观众情感需求以及发言人维护国家良好形象、维持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动机;最后,发言人的策略选择还顺应了物理世界中的时间和空间因素。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充实和拓展了关于外交发言、闪避回答和顺应论的研究;另一方面,本文对发言人如何使用闪避策略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希望能给从事外交工作的相关人员一些启示,使他们能够更正确、更灵活地使用语言和相关策略;同时也给记者一些启发,使他们能够理解闪避回答,更有效地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