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背景理论框架下宋词英译中的意境再现——以苏轼词为例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丹麦心理学家Edgar Rubin于1915年提出的图形—背景理论认为,主体的感知通常由图形和背景两部分构成。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概念中的突出部分或注意的焦点,而背景是指为了突出图形而起到衬托作用的部分。在感知过程中,鉴于图形比背景更为突显,故处于被优先感知的地位,这形成了突显的认知基础。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和认知机制,图形—背景理论为英译过程中的意境再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意境是情与理、形与神相统一的诗意空间,它既是中国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质,也是中国诗歌的灵魂。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意境创造方面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通过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在其诗词之中描绘出或恢宏旷达、或深远幽微、或悲切寂寥等不同的意境。独特的意境创新与情感融合使得苏轼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法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探讨图形—背景理论的发展及要素;其次对意境的特征及图形—背景理论对意境的解释力进行全方位解读;最后阐释了苏轼词英译过程中如何通过对图形和背景的感知来完成对原诗意境美的传递。  研究表明,图形—背景理论中的感官刺激、词类选择以及时空维度对苏轼词英译的意境再现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同时,基于图形—背景理论来研究意境不仅有助于挖掘苏轼词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美感,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此外,将图形—背景理论运用于苏轼词的意境阐释和解读,拓宽了图形—背景理论的适用范围,也为研究翻译过程中的意境再现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其他文献
摘要:学案导学是时下新课改形势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载体。但不少教师由于理解的偏差往往使用起来流于形式。本文从观念的支撑到导学的方法、以及作业的布置角度进行论述,探讨在学案导学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关键词:学案导学;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思维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实行满堂灌。以教为主体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地位。
彼得·安德鲁站在非洲的烈日下,汗流浃背的他正将一根巨大的木制标杆锤入地层中。一名身穿红色长袍的非洲土著走过来将细铁丝网缠在上面,就这样,一个阻挡狮群的围栏建好了。
对我国当前的动漫来说,只有将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渗透到我国民族动漫的教学中,走中国特色的中国动漫之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本文从动漫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在教学中渗透加强民
【人物名片】任玉岭,著名经济学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国务院参事,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先后走访世界30多个国家,并担当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公共关系联
学位
汉语典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典籍英译是提高中华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典籍英译的研究也成为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发展上千年的绘画长河中,出现的艺术家层出不穷,其风格都各具特色,在与时代和自身经历的影响上,都在追求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绘画语言——个性语言,形成了独有的表达方式,即个
期刊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文化转向”的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西方女性主义译者从性别研究角度出发,揭示了长久以来翻译研究中对女性的歧视现
评价理论是以马丁为首的语言学家继承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元功能基础上的新发展。评价理论是一个语义资源系统,发展至今已形成一个描述和阐释语言使用者观点、态度、立
长海股份(300196)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23.4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0.62亿元,同比增长50.28%;每股收益在0.52元。公司业绩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