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实向虚是指企业将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以取得投资收益,而忽略企业内部的研发与创新,导致企业资金过度流向金融市场的现象。脱实向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欧洲等地,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脚步,脱实向虚的现象也相继出现在我国实体企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商品市场的消费减缓,实体企业的利润降低,导致我国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领域、持有的金融资产规模不断上升。从宏观角度来看:脱实向虚的过度发展极易导致市场空心化与不稳定性,引发金融危机。从微观角度来看:一方面,由于金融资产周期较短,收益明显,企业持有短期金融资产以满足流动性需求,能够发挥脱实向虚的“蓄水池效应”。另一方面,脱实向虚的加深导致企业忽略实体生产的创新与发展,加重企业的逐利性,过度投资金融市场,产生“挤出效应”,严重影响企业内部的资金配置与长远规划,不利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企业增加核心竞争和引领市场发展的源头活水。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与此同时,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创新能力已逐步成为企业能否长期发展的核心,也因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高科技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高,创新成果显著等特征,作为支撑我国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企业,对于我国创新能力的长远发展,具有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选取我国高科技上市企业来研究脱实向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求脱实向虚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着眼于微观层面,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理清两者存在的传导机制,并梳理企业资产配置的相关理论,选取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4-2018年264家高科技企业的年度财务数据和部分宏观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来探究脱实向虚与企业创新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或者“蓄水池效应”。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我国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金融资产的配置;二,以高科技为代表的企业,脱实向虚与企业创新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效应,即“挤出效应”明显;三,从金融资产率与金融利润率的角度,融资约束的改善对于“挤出效应”有较好的缓解,较高的融资约束,不利于企业的资产配置和创新发展;四,高管股权激励增加了脱实向虚与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