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相操作法构筑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液加工法制备太阳能电池具有操作简单,可大面积生产,成本低廉等优点,吸引了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制备器件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涉及使用高毒溶剂,如氯仿、甲苯等,对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发展水溶液加工法制备太阳能电池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以水溶液作为溶剂制备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具有清洁无毒和廉价等优势,其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器件多年来一直存在漏电流较大,载流子易在界面复合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水相操作法构筑掺杂绝缘聚合物的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我们将热稳定性良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PVP)掺杂到水溶性的CdTe纳米晶中,制备了水相绝缘聚合物掺杂的PVP:CdTe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电池结构为ITO/TiO2/CdTe/PVP:CdTe/MoO3/Au。通过调控PVP与CdTe的比例,使器件达到了4.60%的光电转化效率,优于同等条件下的纯CdTe纳米晶器件。通过对器件进行深入的机理研究,发现PVP的引入填补了纳米晶之间的空隙,抑制了漏电流的产生;同时,PVP的存在减小了CdTe与空穴传输层MoO3之间的表面接触面积,抑制了界面处载流子的复合,从而提高了器件的整体性能。引入过量的PVP会阻碍载流子的传输,从而导致器件性能下降,因此我们进一步系统地研究了活性层厚度与PVP含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发现薄的活性层器件所需要PVP的量更多,而厚的活性层器件只需要少量的PVP,即可达到预期效果。(2)水相操作法构筑掺杂绝缘聚合物的纳米晶体相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在(1)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器件的性能,将电子传输层由TiO2改成ZnO,并且在电子传输层和活性层之间引入了ZnO:CdTe体相异质结层,构筑了结构为ITO/ZnO/ZnO:CdTe/PVP:CdTe/PVP:CdTe/MoO3/Au的太阳能电池,并将退火温度提高到400oC以提高载流子迁移率。通过系统调控活性层的厚度获得了5.84%的器件效率,比纯CdTe纳米晶器件的效率提高了58.7%。深入的机理研究表明,构筑的ZnO:CdTe体相异质结层将耗尽区宽度从150 nm延长到174 nm,提高载流子传输速率并有效促进载流子的提取,从而提升了器件性能。这个光电转化效率目前是基于绝缘聚合物修饰的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
其他文献
“比兴”原是用《诗》方法,郑玄在继承这种用《诗》方法的同时,拓展了“比兴”的内涵,将其发展为诗歌表现手法。又将“比兴”手法运用于“美刺”解《诗》体系中,确立其“比兴”“美刺”观,这为古代文论及诗歌创作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本文主要分四章对郑玄的“比兴”“美刺”观展开论述,以期较全面地挖掘郑玄“比兴”“美刺”观的思想价值和理论成就。第一章概述郑玄“比兴”“美刺”观形成的渊源。郑玄吸纳孔子、孟子、
在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机器人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一些服务机器人已经慢慢开始被大众所接受,进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服务机器人大多数功能都是基于自主导航、路径规划
在现代柴油机中,为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提高喷射压力是常用的手段,从而导致喷雾速度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一些先进的燃烧技术如低温燃烧、反应控制压燃等使得缸内温度降
克强指数作为宏观经济的一种先行指标,为衡量中国经济发展动态,预判宏观经济走向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克强指数和股票市场间的关联性,对丰富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内在联系的理论
本文主题是Rockstar Games公司项目管理技术的分析和实施。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是因为它是电子游戏行业的典范,它不仅是媒体口中利润最高的公司之一,而且最近也面临着困扰该
目的:托珠单抗是抗白细胞介素(IL)6受体(IL-6R)的重组人源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IL-6与跨膜或可溶性IL-6R的结合,阻断IL-6介导的信号转导,从而抑制免疫炎性反应。本文主要探讨
近些年来,随着先进制造行业的迅猛发展,智能材料在不同的科学领域应用越发广泛。智能材料驱动器、压电定位平台以及压电陶瓷驱动器等为代表的智能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然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在设定的情境中,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特点,为幼儿提供文字信息,把识字揉和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以及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
自1990年,锂离子电池储能器件开始应用于电子设备领域。经过了近20年工艺及技术的逐步提高,目前锂二次电池已成功应用在小型设备领域。遗憾的是,锂二次电池低的能量密度和安
随着新能源及微电网的快速推广,越来越多的非线性、冲击性、不对称的电力负荷接入电力系统,导致电能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阻碍智能电网发展和威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