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重项目作为我国的优势项目之一,在我国的夺金任务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女子举重项目。从1987年的世锦赛和2000年的奥运会到现在,我国女子举重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近年来随着其他国家对举重的重视,特别是2000年女子举重进入奥运会,我国女子举重原来霸主地位受到到挑战,原来的优势也越来越小。在所有体育项目科学化训练的今天,谁的技术更为科学合理,谁就会取得优势,面对其他国家与我国女子举重逐渐缩小的差距,我国应当加强对举重技术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生物力学分析技术的成熟,举重技术的分析也有了一定的条件,特别是在主周对体育无接触、无破坏、无干扰的研究形势下,图形、影像分析的运动学分析技术也开始运用于举重技术分析,但是因为需要昂贵的购买软件硬件的费用和复杂的操作过程,目前国内利用这一方式对举重技术的研究并不多,特别是对技术要求更高的抓举技术,国内研究也就几十篇,对于较为优秀的运动员技术研究更是少之又少。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我国女子举重又进入了积极训练中,在经历2017年“兴奋剂”禁赛后,2018年4月举办了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本次比赛是我国女子举重集训队集训一年后的参加的第一次大赛,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女子举重的水平,在需要重新树立我国女子举重威望和摆脱“兴奋剂”阴影之际,对于我国女子举重进行技术研究,继续提高我国女子举重实力迫在眉睫。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举重优势级别63公斤级的两名国家女子举重队队员,邓*和周**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两人在比赛中抓举过程得出如下结论,根据研究的实际,提出了有关我国女举重今后训练的建议。一、研究结论:1、两人级别相同,身高体重相似,两人抓技术都较稳定,爆发力出色,三次抓举各关节角度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人膝关节角度变化曲线呈现“双峰单谷”,周**膝关节曲线变化“双峰单谷”不明显;伸膝提铃阶段两人膝关节角度增加约为61°±2,发力阶段两人膝关节角度增加50°±1左右,周**略低于邓*,第三次抓举两人定铃后都表现出较长平缓期,但是原因不同,周**是因为出现险后掉现象,邓*是出现右倾。两人踝关节变化与膝关节变化较相似。2、两人髋关节在第一发力阶段,从起始状态邓*增加90±1°,周**88±1°,略低于邓*,最大发力阶段虽然两人髋关节增加都为49±1°,但周**表现出展髋不充分。杠铃最低时刻,两人髋关节角度都是60±2°。3、两人躯干角度在伸膝提铃阶段基本保持不变。铃速最大时邓*躯干角度为119°±1,周**躯干角度为114°±1,两人后倾挺髋,发力充分。在杠铃最高时刻,两人躯干角度相似为83°±1。杠铃最低时刻,周**躯干角略低于邓*。两人杠铃重心在垂直方向变化,前三个阶段表现出相似性,第四第五阶阶段周**躯干角度变化大于邓*,不利于下蹲定铃。4、两人抓举杠铃重心各个阶段最大垂直速度,前两个阶段表现出相似性,分别为伸膝提铃阶段1.41±0.01m/s、引膝提铃阶段1.61±0.02m/s,在最大发力阶段两人杠铃重心最大垂直速度都大于前人研究(>1.5m/s),邓*爆发力更出色。5、两人抓举各个阶段所占时间比发现,两人在第一次发力阶段用的时间较长,最大发力阶段占比值最小,邓*约14%,周**约为16%。邓*最大发力阶段时间短,爆发力更出色。6、两人杠铃运动轨迹也都符合“近”的原则,邓*比周更符合“近”的原则。两人抓举杠铃重心在最高时刻前后摆动速度相似,约为0.1m/s,但是周*第三次后摆角度较大(-0.21m/s)。两人支撑时上肢夹角约为90°,杠铃握距约为93cm左右,与身高比值为0.6,双脚间距中两人准备阶段双脚站距相似,定铃支撑时,邓*在支撑时有左腿分腿支撑的现象,并且第三次抓举定铃出现明显右倾现象。二、提出的建议:1、本次比赛中两人表现更为出色,技术稳定,同级别以及其他级别运动员在今后训练,可以借鉴两人抓举技术。2、周**在抓举中出现的不如邓*展髋不充分,且第三次抓举下蹲定铃出现明显的杠铃后摆现象,应当引起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注意,在今后的训练中进行技术的改进。3、邓*在第三次抓举中虽然成功举起,但是针对出现的杠铃明显右倾现象,应考虑是否和右侧力量弱以及在下蹲定铃时,左腿向左侧主动开立有关。4、本研究虽然是以高水平员动员的抓举作为研究,但是因在比赛中不可干扰比赛,研究条件更为客观,只运用了运动学研究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今后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对优秀高水平运动员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