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拉卜楞与欧拉部落的关系“拉德”((?))为切入点,通过挖掘史料,实地走访,请教专家学者,论文依据对欧拉三部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历史行程,通过分析部落及部落寺院的组织结构和生存阐述和论证了拉布楞寺院与部落的特殊关系,客观深入的试图填补学术界对欧拉部落在宗教文化和社区发展研究上的空白。1777年,拉卜楞寺院在河曲组建了第一个流管制部落一欧拉部落,形成析支河“政教合一”的特殊组织形式。欧拉部落同我国安多藏区其他部落相比,不论在形成方式,组织结构还是部落内部制度等方面,都显出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欧拉部落为题,研究寺院与传统部落。欧拉部落的关系藏区部落及藏族传统部落研究的一个补充。国内外对此研究较少,也没有深入的研究。甘南藏区的各部落,主要为拉卜楞寺和卓尼杨土司两大势力控制管辖下的卓尼四十八旗,包括现今迭部县舟曲、文县、临潭的一部分。以及拉卜楞寺所辖的80多个部落。拉卜楞寺管辖部落大多分布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多为牧区,由于自然环境跟生产方式的不同,两大势力集团对所辖部落的管理方式也不同,所辖部落的组织形式也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术界在土司研究中对杨土司管辖内的部落组织结构及相关制度研究,有较全面的涉足,而对拉卜楞寺所辖范围内的“拉德”((?))部落研究少之又少。此外对郭哇((?))的权限、职责、待遇,以及他在部落中的作用研究,学界目前没有较详尽的论述。欧拉部落作为拉卜楞寺的直属部落,它的形成与一般意义上的“拉德”((?))部落不同,它不是家族式部落形式,它是周边不同部落组建形成的社区性部落。此部落是由具有是来自不同地区,甚至不同民族的老百姓组成,这些不同的族群被安置在一个地方久而久形成了区域性的部落,由此地缘关系成为这种部落最显著的特点。因此这一部落的组织结构与相关制度都与其他部落不同,它具有突出的特点。对该部落组织结构的考察和研究,是对整个藏族传统部落结构的研究的补充,文章主要从五个部分对拉卜楞寺与欧拉部落“拉德”((?))关系,进行了论述和说明,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第二部分,阐述了拉卜楞寺与欧拉部落的概况,包括了其历史沿革及自然地理环境;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拉卜楞寺与欧拉部落关系形成及发展;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拉卜楞寺与欧拉部落社区的“拉德”((?))关系。从藏传佛教寺院的历史沿革、寺院组织和学经制度,论述了寺院与部落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论证了拉卜楞寺与欧拉部落供施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五部分,主要分析拉卜楞寺与欧拉的母子寺关系。论文论述了拉卜楞寺的组织结构和目前寺院管理现状。同时论述了欧拉部落传统部落制度下社区的民间结构。体现寺院对牧民和传统部落的影响和作用。文章主要采用藏汉文史料结合分析,以及实地田野调查和走访,分析阐述欧拉部落组织结构、部落制度及其与拉卜楞寺特殊的互动关系。文章以“拉德”((?))关系研究这一新的视角,论述了寺院与传统部落的特殊关系,阐释了在甘南地区不同的地理、文化、社会背景下,拉卜楞寺与欧拉部落特殊的供施关系,论文通过分析论证此特殊性,说明这是一种宗教与社会互动互依的生存方式和互动模式。同时,互动中体现寺院对牧民对传统部落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