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一种非分节段、非细胞溶解性、单股、负链、有包膜的RNA病毒,具有高度的嗜神经性。BDV曾于19世纪末在德国博尔纳(Borna)镇的军用马匹中引起过一种致死性脑炎的暴发流行,其自然宿主广泛,能感染包括马、羊、驴、鸟类、人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感染该病毒的各种动物,有可能会出现慢性轻微性的神经症状、急性致死性脑炎、精神行为的改变等多种形式的临床表现,但大多数动物感染该病毒后也可以不出现任何形式的临床症状。既往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BDV可能与人类的某些神经精神疾病相关;但是随着近年来一些阴性结果的报道,BDV是否与神经精神疾病相关至今尚无定论。马是BDV感染的经典宿主,在BDV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代谢组学是通过全面分析小分子物质的改变,提供一系列数据信息,有助于从中提炼出新的假说,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目前,代谢组学研究最常用的的方法是利用GC/MS、LC/MS、NMR分离和鉴定小分子物质,继而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来为刺激后的生物学扰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病毒学研究领域。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自然隐性感染BDV的马脑组织中是否存在生化代谢的紊乱和异常,为阐明BDV隐性感染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1.从本课题组前期BDV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中采集的新疆马脑组织标本库中,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BDV核酸和蛋白质检测均为阳性的马脑组织(海马部位)10例,BDV阴性的马脑组织(海马部位)10例。2.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组织代谢物,基于Agilent7890A/5975CGC/MS系统进行代谢物分析,采用PCA、PLS-DA和OPLS-DA三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组进行两两对比分析,进一步采用OPLS-DA和t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两组之间的差异性代谢物。结果1.BDV阳性与BDV阴性马脑组织组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差异。2.筛选并定性到6个具体的差异性代谢物,其中1种代谢物升高(氨),其余5种代谢物(磷酸乙醇胺、谷氨酸、D-肌醇-1-磷酸、十七烷酸、亚油酸)降低。结论BDV隐性感染马脑组织中存在生化代谢异常,主要为氨基酸和脂质代谢的改变。提示BDV隐性感染可能亦存在亚临床改变,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健康宿主BDV自然感染的潜在机理,有助于早期干预宿主由隐性感染转化为显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