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属于巴斯德杆菌科、嗜血杆菌属,为一种多形性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多存在于猪上呼吸道,是一种共栖菌。该菌可引起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为主要特征,有较高死亡率的猪格氏病。已鉴定出该菌有15个血清型,但还有部分菌株不能定型,且各菌株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性,因此研发新型有效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已成为当务之急。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OMV)是革兰氏阴性菌生长到稳定阶段后,外膜向外周环境中释放的包括整个外膜上的相关蛋白和脂多糖(Lipopolysaeeharide,LPS)成分的微小囊泡,不仅是致病性病原菌的毒力因子之一,而且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是极具潜力的新型疫苗抗原。副猪嗜血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但目前对其OMV了解甚少。为此,本研究开展了OMV主要组分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首先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血清5型HPS菌株OMV,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进行纯化,SDS-PAGE实验分析其主要蛋白组分,同时与同种菌株包含的胞质蛋白(CP)、周质蛋白(PP)及外膜蛋白OMP进行比较,并用BCA法测定OMV的蛋白含量;通过PicoGreen法定量OMV中DNA浓度;进一步通过动物试验研究其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纯化的OMV做蛋白酶K处理,接种人喉癌上皮细胞,测定细胞上清中IL-8含量,初步研究OMV的免疫保护机制及分子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副猪嗜血杆菌OMV的主要蛋白成分与外膜蛋白OMP的相似,并且其所含的蛋白主要分布于32~57KD;(2)DNA主要位于OMV腔内,并且含量远多于囊泡表面含有的DNA;(3)小鼠免疫OMV后,7天即产生高水平的ELISA抗体,二次免疫后能产生一定的攻毒保护;(4)OMV诱导上皮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8,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这些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OMV是HPS潜在的一种毒力因子和新型疫苗抗原,为副猪嗜血杆菌OMV疫苗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