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存在多解性,这部伟大的作品,不同的读者从中会有不同的发现。 本论文从“立人”的思想视角对《故事新编》进行解读,并简要剖析《故事新编》的特殊表述方式——“油滑”。从而为拓展《故事新编》的解读再做一点尝试。 鲁迅继《呐喊》、《彷徨》和众多杂文等追寻“立人”后,在《故事新编》中“落实”了“立人”思想,《故事新编》是《呐喊》与《彷徨》“破”与“寻”之后的“立”。其中作者所塑造的大禹、墨子、黑色人,包括早期《补天》中的女娲形象等所谓“中国的脊梁”,是鲁迅所“立”之“人”的榜样,是鲁迅“立人”思想的指归。 鲁迅早年出于“青年猛醒”后的“爱国主义的热忱和民主革命的要求”,继承了传统文化中所经常孕育的“爱国主义与人道主义精神”,并汲取了尼采思想的因子,提出贯穿其一生的“立人”思想和建立“人国”的理想。到了晚年,他有了更为丰富、直接的人生经历,他目睹源于西方的各种主义与思潮相继在中国大地上失败之后,开始对“立人”进行反思,将目光重新转向中华民族文化底部的那个强大的传统。他意识到:面对有着强大传统并延续了几千年的民族,只有回到那个传统中,才能找到民族新生的源动力,这是其写作《故事新编》(尤其是完成后几篇并结成作品集)的主要动机。同时,他将这种“新的认识”在其最后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中,借助一种特别的文体(“故事新编体”)与特殊的表述方式(“油滑”)表达出来。 《故事新编》在对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所谓“周季三大显学——儒、墨、道”的反思与重估中确立了“立人”的指归。《故事新编》取材于传统,却又面向现实。将现实生活拉入历史中,必然造成时空错位,为使这种表现方式落到实处,鲁迅采用一种很智慧的方式——“油滑”将其表述出来。其“油滑”即是鲁迅面对强大传统,欲摆脱而又无法彻底脱离、欲颠覆而又有所保留这一复杂情感时的一种独创,究其实质,可视为解构主义的表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