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大会上的讲话中,将当代和谐社会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及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如何实现和谐社会,首先需要我们从哲学的层面上提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理论深层分析。怎样从哲学层面分析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这个问题,对于探索社会主义社会运行机制,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深层理论层面研究构建和谐社会,我认为应当首先从价值观入手。价值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层面。一个价值观的确立将确定一个文明的范式、一个文化的类型、一个社会的模式、人的生存方式。要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从价值观入手,才能给我们未来发展的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文化根基。 和谐社会的价值观概括起来说就是多元共生、互动发展。多元共生、互动发展的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具体来说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自创生的个人价值观:二是自组织的社会价值观;三是共生互动发展的普遍价值观。 首先,以自创生的个人价值观和自组织的社会价值观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 自创生的个人价值观的主要目的在于塑造和谐社会理性自觉的公民。所谓自创生的价值观,其内涵是指和谐社会当中的个人,应当是一个理性实践存在物,以自由的状态而存在,以理性实践知识的有效发挥为自我确证,具有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平等自信的信念,以追求独立理性、自我创生、和谐共生为最高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观充分尊重人的理性,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理性自决权,充分尊重每个人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负责的自主精神。它充分高扬人的自由旗帜,充分展现每个人理性实践知识的作用。 自组织的社会价值观主要目的是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运行机制。所谓自组织的社会价值观是指依照自然的自组织共生进化机制,社会在以理性实践知识推动进化的过程中,社会的运行机制应当追求自组织的价值取向,以确保社会各组成单位和各种因素能在共生互动的环境中组合、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