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大幅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急剧扩大,高等教育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注重综合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的学习生活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而是扩展到整个校园。从传统的以教师课堂灌输为主走向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提倡师生互动、同学互动乃至跨学科、跨专业的互动启迪,锻炼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能力。因此,交往空间的营造在校园规划和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校园交往空间的含义十分广泛,渗透在从建筑单体到校园环境的各个领域中。不同类型的交往空间所承载的交往活动形式有很大的不同,选取校园某一类交往空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华南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选取教学建筑的灰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围绕人在灰空间内的交往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人在灰空间内交往对物质环境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试图提出有利于促进交往活动发生的灰空间处理手法和提高灰空间交往效率的设计原则。在针对人在灰空间内的交往活动进行观察分析时发现,由于灰空间的可达性和可进入性的不同,导致在其中交往的人群和交往的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将灰空间分为:可进入性较强的“外延灰空间”和可进入性较弱的“内部灰空间”,并以这种分类方式对这两类灰空间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分别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例和相关理论对“外延灰空间”的交往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提出促进交往发生的设计手法。而对“内部灰空间”的研究则是从实例调研入手,采取行为地图的研究方法对不同案例内的交往活动进行观察记录,从而总结出人在其中交往活动的分布特征、行为特点以及促进交往活动发生的处理手法。最后以如何促进交往形成和持续的角度出发,总结出高校教学建筑灰空间的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