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低氧刺激,提高在平原难以达到的训练强度,使机体更加接近人体极限负荷,由此产生生理适应机制,回到平原后则将产生更大的生理上的超量恢复,运动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高。研究表明,高原训练法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运动项目,它对无氧代谢即短距离和短时间的项目影响不太大,对长距离或长时间的项目影响较大,也就是说高原训练法对于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能力有一定作用。
赛艇是一项周期性有氧耐力项目,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划完2000米的赛程,属于周期性重复运动,全程比赛时间大约6-8分钟,属于有氧能力为主的体能类耐力运动项目,对速度、力量和耐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赛艇比赛中能量消耗十分高,整个过程中平均功率大约是450瓦-550瓦,对人体三大能量代谢系统,尤其是对有氧代谢功率水平都力求达到最大值。所以如何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就成了提高赛艇成绩的关键。
在国外,自从把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手段以来,很早就应用于赛艇运动当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些年来,我国赛艇运动也逐渐采取科学化手段,并尝试进行高原训练。但高原训练理论本身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如在适宜高度、训练时间、训练负荷、至比赛的时间间隔、效果的持续时间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由于机体对高原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大多数耐力项目采取3-6周的高原训练。本次实验制定10周高原训练计划,并且采用“高原平原化’’训练强度的模式,以检验训练效果。
研究目的:以国家赛艇队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周期(10周)高原训练对于男子赛艇运动员载氧能力和利用氧能力的影响,为指导赛艇科学训练寻找一个良好途径。
研究方法:在整个赛艇训练周期内,对运动员的常规检测指标:体重(W)、晨脉(MP)以及反映有氧耐力相关的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运动心率(HR)、血乳酸(BLA)等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分析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变化和大周期高原训练效果。
结果:通过大周期(10周)的高原训练,国家赛艇队男子运动员体重减轻;晨脉呈曲线变化: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数量明显升高;在经历平原一高原一平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心率(HR)、血乳酸(BLA)数值经历上升、下降趋势变化;赛艇队男子公开级和轻量级变化趋势略有不同。
结论:大周期(10周)的高原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载氧和利用氧的能力,进而可以增加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对于以后如何开展高原训练模式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由于限制体重的区别,尽管公开级运动员和轻量级运动员变化趋势整体一样,但还是略有区别,这提醒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