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伦贝尔草原是目前全球保存相对最好的天然草原之一,也是我国较大面积且最佳植被条件的草原,与大兴安岭林区在中国北方共同构成了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中国的生态气候,甚至欧亚大陆的生态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当前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逐年加剧的干旱化效应导致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状况急剧恶化,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加强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的保护和建设,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课题首先根据呼伦贝尔市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和行政区划,将呼伦贝尔草原分为四个研究区域:鄂温克自治旗草原(以下简称鄂温克草原)、陈巴尔虎旗草原(以下简称陈巴尔虎草原)、新巴尔虎左旗草原(以下简称新左旗草原)和新巴尔虎右旗草原(以下简称新右旗草原)。并对四个研究区域1970年至2005年主要气象数据、反映人为因素的主要数据和草原退化数据的统计,分别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对草原退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反映气温的自然因素与草原退化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年均地面温度与四个研究区域草原退化的相关性较大,而与新右旗草原研究区的相关系数达到0.859;在人为因素中牧业年度牲畜总数与四个研究区域草原退化的相关性较大,其中与新右旗草原的相关性最大,其相关系数为0.560。其次、通过对1985年至2010年影响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23个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得到了影响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的主要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从综合指标因子的贡献率来看,影响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的主要因子是反映人为活动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达到64.16%,远大于其他指标的贡献率。根据1970-2005年气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理论建立了呼伦贝尔草原降水量的预测模型,模型通过检验,该模型根据当月的气象数据来预测下一个月的降水量,因此当地有关部门可以根据该模型预测的降水程度进行相关决策。最后,利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分析了未来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保持当前状况到2020年和2030年,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程度有持续上升的趋势,未退化草原面积将只有29.94%,轻度和中度退化比例也有小幅度上升,重度退化比例有微弱缓解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