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小说《谷仓燃烧》的认知文体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v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认知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认知文体学也应运而生。和传统的文体学不同,认知文体学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语篇,而不是单纯从语言的结构、形式分析语言。认知文体学把认知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运用于文学语篇的分析,为分析文学语篇提供了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家和语篇分析学家一直致力于建立可行的认知模型来合理地解释读者理解、加工语篇的认知过程,沃斯的“语篇世界理论”是其中较有影响力的认知模型之一,该模型对语篇的认知过程有着广泛的解释力。语篇世界认知模型充分考虑了读者在加工语篇中的积极作用,以及语篇的动态加工过程。读者阅读语篇过程中在头脑中建立的认知世界,随着语篇的推进,也不断变化。通过这个模型,沃斯试图解释读者如何透过语篇建立认知世界,以及读者如何借助已有的语言、经验知识和语篇相互作用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语篇世界理论”和“可能世界理论”、“心理空间理论”在理论和方法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语篇世界理论”从语篇层次动态地解释读者理解、加工语篇的认知过程,因此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更广泛的运用范围。本文运用“语篇世界理论”对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谷仓燃烧》进行认知文体分析,探讨读者如何加工语篇,形成认知世界,以及这些认知世界如何展现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主人公矛盾的心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文章中用于推动“语篇世界”发展的功能成分要远远少于推动“亚世界”发展的功能成分,并且“语篇世界”中的功能成分主要是描述人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描述动态的行为。此外,我们还发现,作者频繁使用情态动词、否定词等构建“情态亚世界”、“否定亚世界”以及“态度亚世界”,这是小说突出的特征。情态动词、否定词等构建的“情态亚世界”和“否定亚世界”以及其他的“认识亚世界”与“语篇世界”产生认识上的距离。“否定亚世界”与“语篇世界”以及其他“亚世界”之间也产生了矛盾。小说中人物的“态度亚世界”相互之间以及与“语篇世界”之间产生了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展现了小说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主人公矛盾的心理。
其他文献
最近,很多美学的研究已经集中在艺术的问题上,这说明:现在,人们正统的考虑美学是经过艺术的研究。人们相信:首先与美学相关的是研究美学经验及描写的物体,从中发现美学范围的特征。
情商教育的提出已经有十年了,但许多人,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它及其重要性还不甚了解。我们的教学长期偏重纯粹的智商活动,单纯讲授一些语言知识和技能,实行的是一视同仁的教育和
在这篇论文里,作者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针对中国的实际需要,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研究思维差异对中英口译带来的障碍,目的是加深理解口译过程中语言、文化各因素间的关系,探索
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形象日益提升,旅游政策的逐步开放,旅游规划设施不断完善,入境游人数逐年增长。中国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吸引着无数国
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然而即便对于同一事件,娱乐新闻报道的情感态度也许会是截然相反。娱乐新闻的写作风格也会因作者所持的态度和个人生
本项目以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大规模英语暑期培训为载体,研究短期英语培训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产生的影响。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借鉴Gardner的社会教育学模型,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