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预后及治疗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复发率高。按照白血病细胞的系列来源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等。尽管传统化疗及靶向治疗的进展提高了AL的完全缓解率,但复发难治仍然是AL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高AL预后评估水平及探讨新的AL治疗策略迫在眉睫。本论文围绕AL预后评估及治疗策略进行临床研究,包括CD56在AML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研究、PADI蛋白抑制剂诱导AML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及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ALL的临床研究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CD56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研究研究背景:AML的预后影响因素众多,目前AML的诊治和预后评估主要依据遗传学的改变。但是同一危险层次的患者预后差异依然很大,提示其他因素同时影响疾病发展。簇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是血细胞表面具有系别和阶段特异性的分子标记,当细胞发生癌变,CD分子可出现跨系别或跨分化阶段表达,如AML细胞异常表达NK细胞标记CD56,这些异常可能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因此分析CD56的异常表达或可为AML的预后提供更精准的分层指标。研究方法:收集初次确诊的89例AML、46例非AML骨髓标本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骨髓细胞CD56表达情况并分析CD56与AML预后的关系:1.分析比较骨髓细胞CD56表达水平在初诊的AML与对照组和治疗后的AML之间的差异;2.对AML患者进行随访,分析CD56表达与治疗反应和生存时间的相关性;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CD56是否是AML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结果:1.初诊时AML患者的CD56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ML患者的CD56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2.通过X-Tile软件计算出CD56相对表达量影响AML总体生存的临界点(cutoff值)为24.62。基于该值,我们将本研究中25例(29.21%)的AML患者分归入了CD56高表达组,这些患者与CD56低表达组患者相比,缓解率和复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7,P=0.34),但高表达CD56的患者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显著较短(P=0.01);3.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CD56是影响AML 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P=0.002)。研究结论:CD56抗原可高度异常表达于AML细胞,且高表达CD56与AML患者的不良的临床结局相关,提示CD56可以用作对初诊AML患者的分层指标。第二部分BB-Cl-Amidine激活内质网应激反应诱导AML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研究背景:表观遗传改变在AML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一些去甲基化或组蛋白乙酰化调节剂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且部分可伴发严重的副反应。肽基精氨酸脱亚氨酶(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s,PADI)是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家族的一员,其中PADI2和PADI4在AML患者中高度表达,提示了PADI蛋白在AML发生或维持中的潜在作用,抑制PADI2或PADI4有望成为治疗AML的新靶点。研究方法:以DMSO为对照,使用泛PADI抑制剂BB-Cl-Amidine(BB-Cl-A)和PADI4特异性抑制剂GSK484对AML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1.GEPIA2、CCLE数据库和定量PCR(RT-qPCR)分析PADI在AML细胞系中的表达;2.CCK8实验检测AML细胞增殖活力;3.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Annexin V/PI;4.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内质网应激反应(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response,ER stress)下游PERK-e IF2α通路的磷酸化水平,RT-q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ATF4、CHAC1、DDIT3和DDIT4的表达。研究结果:1.基因表达数据和RT-qPCR结果显示PADI2和PADI4是AML患者和AML细胞系中PADI蛋白的主要表达亚型;2.CCK8和Annexin V/PI检测结果显示BB-Cl-A能够有效抑制6种AML细胞系的增殖,且这种抑制作用对BB-Cl-A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BB-Cl-A可明显诱导AML细胞凋亡且可以被凋亡抑制剂Z-VAD-FMK挽救。但GSK484对AML细胞系的生长和凋亡均没有明显影响。3.BB-Cl-A可以促进PERK-e IF2α通路的磷酸化程度增加,并上调ATF4、CHAC1、DDIT3和DDIT4的m RNA表达水平。研究结论:以上数据表明PAID2在AML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B-Cl-A可能通过抑制PADI2激活ER stress,进而诱导AML细胞凋亡。因此,PADI2在维持内质网的稳态和抑制细胞凋亡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BB-Cl-A靶向PADI2可能是治疗AML的新途径。第三部分人源化CD19-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B-ALL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30%,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是由于肿瘤细胞有多种逃逸机制,传统治疗方案无法适用于复发难治性B-ALL。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是一种新型的免疫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肿瘤特异性抗原序列转移到患者来源的T淋巴细胞中,使其具有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由于CD19在B-ALL恶性细胞中表达的高阳性率和稳定性,靶向CD19的CAR-T细胞治疗B-ALL成为可能。我们此次研究中使用一种人源化的靶向CD19的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并观察其疗效。(临床试验注册编号:NCT02349698)。研究方法:对15例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使用人源化CD19-CAR-T细胞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CAR-T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1.分离患者T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人源化CD19-CAR-T细胞并回输到患者体内;2.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基因检测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神经系统副反应发生情况;4.随访观察患者疾病状态和生存情况。研究结果:1.CD19-CAR-T细胞回输后扩增到峰值的中位时间为11天(8~68天)。CAR-T细胞治疗缓解率为93%(14例)。CAR-T细胞回输后的第3个月的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100%,第12个月为40%。2.93%(14例)的患者经历了CRS,其中轻度CRS(1~2级)占71%(10例),重度CRS(3~4级)占29%(4例)。20%(3例)的患者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重度CRS患者中的快速上升。对7例患者使用托珠单抗,3例患者使用了激素,对1例重度CRS伴重度神经系统毒性的患者行血浆置换。副反应症状均得到良好控制。研究结论:人源化CD19-CAR-T细胞治疗可使复发难治性B-ALL获得快速缓解,疗效可观,副反应可控,在短期内效应明显,但是维持患者长期生存效果该技术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多发伤创伤评分方法优选创伤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多发伤。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估多发伤患者伤情是展开进一步紧急救治的前提和基础。创伤评分是对不同伤情进行定量评估的一种方法,通过评分区分伤情轻重,并展开分级救治。如今已建立多种创伤评分方法,每种评分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临床上缺乏对不同创伤评分的系统比较。本部分研究通过对多发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创伤评分与多发伤患者生存情况相
研究背景: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功能紊乱是引起肺血管重构的重要因素。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异常分化、增殖、迁移是导致肺小动脉持续收缩,动脉压力增高的关键病理机制。课题组前期研究已发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患者肺组织和低氧处理的HPASMCs中lnc RNA-RP11表达升高,miR-135a表达降低,Rab26表达升高。故提出:低氧使lnc RNA-RP11启动子发
背景及目的目前癌症依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家庭幸福的重大疾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医疗领域中对癌症的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也向着高效、精准方向发展,而传统的放疗轮廓勾画工作是手动的,费时费力,准确性和重复性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化差异。本研究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主研发一款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放疗轮廓勾画软件,并融合高精度中国数字化人体模型,对放疗危及器官(or
失血性休克是由战伤或创伤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其特征是失血和缺氧。失血性休克患者出现组织缺氧、毛细血管渗漏和微循环障碍的关键环节是血管通透性增高[1],是失血性休克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发病机制。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失血性休克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后果,是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有效治疗失血性休克致血管屏障功能障碍的措施,对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后期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光调作用(Photobiomodulation,PBM)是指在可见光及红外光谱范围内,通过非光热作用来调节细胞活性的一种生物调节方式。目前应用于PBM较多的光源主要有激光、宽频光源及包括LED在内的发光二极管。PBM可以显著减轻疼痛、炎症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是目前整形外科及皮肤科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模式之一。近年有关PBM的生物学功效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关于PBM在创面愈合中的具体分子机制的研
Leber先天性黑曚(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是最早发病的一类具有致盲性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IRD),以1岁之前的严重视觉损伤和视网膜电流图波形熄灭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迄今为止,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已经报道了28个与LCA相关的已知致病基因,主要包括CRB1、RDH12、RI
第一部分NLR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研究背景:ESCC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治疗ESCC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等。术前新辅助治疗用于局部进展期患者肿瘤降期,从而提高手术R0切除率。然而由于疾病分期、年龄、机体免疫状态、肿瘤异质性等因素,不同患者对新辅助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研究背景:加速创面愈合是千百年来医学实践者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随着代谢性疾病和人口老年化的问题日益严重,难愈性创面已成为一个长期的医学难题,其发病率和伴随的医疗成本投入逐年增加。尽管对于如何促进难愈性创面的生修复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仍然欠佳,因此,解决难愈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开发促进创面愈合的新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管损伤或血管生成不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等引
研究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慢性遗传性眼病,主要特征是感光细胞的变性。临床表现为夜盲、管状视野及中心视力下降,视网膜骨细胞样色素沉积。盲一般指远视力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目前RP的治疗大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这些临床试验中,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客观安全的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的视功能变化。由于传统的一些检查方法可靠性低,一些新的评估手段因此得以
研究目的监狱服刑人员是个特殊的群体,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版)2018年刑事罪犯人数为1,428,772人,2019年为1,659,550人,近年来数量居高不下。监狱服刑人员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抑郁和焦虑情绪问题在监狱男性服刑人员中普遍存在。这些心理问题既影响服刑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对监狱的监管安全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稳定。因此,关注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研究其心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