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克隆并分析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相关免疫基因(AP1M1,MHC-II,IFP35)的全长c DNA信息以及组织分布,并在低磷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探讨了维生素D3对黄颡鱼相关免疫基因(AP1M1,MHC-II,IFP35)表达的影响。养殖实验一共8周,初始体重为2 g左右,分为对照组(维生素的添加水平为0IU/kg)和实验组(维生素的添加水平为5000 IU/kg)共两组,养殖实验结束后分别取对照及处理组黄颡鱼的肠、肾、肝三种组织及未经过任何实验处理的黄颡鱼肠、肾、肝、鳍条、肌肉、皮肤、鳃、脑、头肾9种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取得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RACE法获得黄颡鱼AP1M1,MHC-II,IFP35基因c DNA全长:AP1M1基因全长1814 bp,其中ORF(open reading frame)822 bp,编码273个氨基酸,5’UTR(5’端非翻译区)121 bp,3’UTR(3’端非翻译区)871 bp;MHC-II基因全长1074 bp,其中ORF(open reading frame)708 bp,编码236个氨基酸,5’UTR(5’端非翻译区)78 bp,3’UTR(3’端非翻译区)259 bp;IFP35基因全长1810 bp,其中ORF(open reading frame)1128 bp,编码376个氨基酸,5’UTR(5’端非翻译区)97 bp,3’UTR(3’端非翻译区)585 bp。(2)对黄颡鱼AP1M1,MHC-II,IFP35三条基因c DNA全长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黄颡鱼AP1M1基因ORF氨基酸序列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1.6%,与秀美花鳉(Poecilia formosa)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低为84.7%。黄颡鱼MHC-II基因ORF氨基酸序列与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为69.5%,与锦鲤(Cyprinus carpio)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低为50.4%。黄颡鱼IFP35基因ORF氨基酸序列与斑点叉尾鮰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为79.0%,与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低为50.4%。(3)通过荧光定量PCR实验分析AP1M1,MHC-II,IFP35基因的组织表达,得到:AP1M1、IFP35基因在9种组织中均表达,MHC-II基因在小肠、鳍条、肌肉、肝脏、鳃5种组织中有表达。(4)通过荧光定量PCR实验分析饲料维生素D3的影响,得到AP1M1,MHC-II,IFP35基因在黄颡鱼肠、肾、肝三种组织中对照及处理组的表达情况,得到:AP1M1基因在三种组织对照及处理组中均表达,但饲料维生素D3显著上调肝脏中AP1M1基因的表达(P<0.05);MHC-II基因在对照组小肠,肾脏和肝脏无表达,但饲料维生素D3显著上调MHC-II基因在小肠和肾脏中的表达(P<0.05);IFP35基因在对照及处理组中三种组织均表达,但饲料维生素D3显著上调IFP35基因在肾脏和肝脏中的表达(P<0.05)。本研究表明维生素D3对黄颡鱼免疫基因AP1M1,MHC-II,IFP35在鱼体肝脏、肾脏和小肠中的表达有显著影响,这说明了除了其传统的维持体内钙磷代谢的功能外,维生素D3还可以作为潜在的刺激鱼体免疫功能的营养添加剂。本研究为深入探讨维生素D3对鱼类免疫性能的作用及今后为实现既能降低磷排放又能提高免疫力的饲料制作的目标奠定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