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压力是中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心理学家们从青少年压力源的构成、压力应对的影响因素、压力与应对与身心反应和健康的关系对青少年压力与应对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由于压力及其应对的复杂性,目前,对压力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生活事件,应对策略的研究集中在一般策略,应对机制的研究主要是相关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源与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因素结构、发展特征、测评工具等问题,未见专门、系统的研究。在学业压力事件过程中,从身心两个方面对应对机制的实验研究尤其缺乏。 本研究采用综合化研究取向,研究中把学生学业压力的外部事件与心理感受、生理反应结合,把压力应对的情境变量与个体变量的人格与认知因素相结合,把一般学业压力与具体压力事件相结合,在压力情境的应对过程中研究应对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法、路径分析法、实验法、生理测量法等方法,对中学生学业压力源、应对策略、应对机制进行了系统探讨。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由11项研究构成,依次涉及中学生学业压力源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展特征探讨;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展特征探讨;学业压力应对的路径分析;学业压力应对过程中压力事件类型和过程、认知评价类型、应对策略、应对效能感水平对心率、血压、压力感受和焦虑状态等生理、心理反应影响。综合本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 1.自编的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的测量工具——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问卷和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问卷,具有可接受的心理测量学指标。 2.中学生学业压力源由任务压力、时间压力、他人要求压力、挫折压力、竞争压力、他人期望压力、成绩目标压力、环境压力、自我发展压力等9个一阶因素和任务要求压力、挫折压力、竞争压力、期望压力、自我发展压力5个二阶因素构成。 3.中学生学业的心理压力感受的强度高于任务要求等现实压力。其发展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4.整个中学阶段压力感受存在两个上升期和两个下降期,初二到高一、高二到高三为上升期,初一到初二、高一到高二为压力感受下降期。 5.中学女生的学业压力感受程度高于男生。 6.学校类型对学业压力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但对学业压力类别影响显著。重点中学的任务要求压力、竞争压力显著高于普通中学;而普通中学学生的挫折压力显著高于重点中学。 7.学业压力应对策略是多维度、多水平的层级结构。由退缩、解决问题、主动求助、自我调节、宣泄、比较、幻想、被动等待、自我克制、忽视、代偿、预先应对和认知重建等13个一阶因素,被动应对策略、维持性应对策略和主动应对策略3个二阶因素构成。 8.在学业压力应对策略总体频度方面,初一到高一呈现出上升趋势。高二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初三是关键期。 9.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存在极显著的年级、性别和学校类型差异。 10.压力评价、应对效能感、压力感受、焦虑、抑郁5个因素能有效预测应对策略。压力评价、焦虑、应对效能感和学习成绩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有直接效应。单一因素对应对策略变异的解释率较低。 11.应对效能感、学习成绩、压力感受、压力评价、应对策略可以有效解释考前焦虑和抑郁的变异。 12.不同类型的压力事件、压力事件不同的阶段,中学生的血压、心率、压力感受、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13.威胁性评价和挑战性评价对压力事件过程中心率和舒张压影响上存在差异。威胁性评价组的压力感受和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挑战性评价组。 14.不同应对策略对生理反应的影响限于心率的变化上。主动应对策略组被试在压力事件中的心率显著低于被动应对策略和维持性应对策略组被试。主动应对策略组的压力感受、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被试。 15.应对效能感水平对被试的心率变化影响明显,高效能组被试的心率变化程度显著低于低效能组。但应对效能感水平对被试的血压变化影响没有显著意义。应对效能感与压力事件类型对心率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应对效能感对压力反应的影响受到压力情境类型的制约。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探索并初步揭示学业压力源、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因素结构与发展特征;编制了符合心理测量学规范的《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问卷》和《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问卷》,初步解决了中学生学业压力源及应对的测量工具;初步探讨了学业压力应对的作用机制;综合化的研究取向和多种方法、手段的运用,为青少年压力与应对研究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