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教育评估的道德风险规避研究——关系契约的视角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办评”分离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评估将从授权评估走向委托评估阶段,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将成为承担评估工作的主要代理人,并与政府形成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中必然会出现代理风险问题,第三方评估也可能存在因谋求利益而实施道德风险行为的危机。第三方教育评估的道德风险是影响教育评估公平公正、危害高等教育良性治理、损害公共利益的因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本研究要探究的问题是教育权力分离深入推进过程中潜在的、可能发生的第三方教育评估道德风险应如何规避的问题。不同于以往研究提出的正式契约路径,本研究在肯定这一路径的基础上,提出需要通过非正式的关系契约来弥补正式契约的不足,实现第三方机构道德风险的自我规避,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规避第三方教育评估的道德风险。
  以关系契约为理论基础,本研究重点分析了第三方教育评估中可能发生的“寻租”和“不作为”两个路向上的道德风险,基于关系契约视角探究了第三方评估道德风险的主观和客观成因,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关系契约规避第三方评估道德风险的机理。
  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关系契约规避第三方教育评估的道德风险的机理进行实证研究。以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评估结果被高校选择使用的新闻频次作为第三方机构被信任程度和声誉水平的来源,以第三方评估结果的信息公开程度和第三方机构的努力水平作为第三方机构自我规避道德风险行为的衡量指标,探究被信任程度(声誉水平)与风险规避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被信任程度和声誉水平高的机构更倾向于主动规避道德风险,但是第三方机构的被信任程度和声誉水平存在不稳定性,由此说明,关系契约能够有效但条件地规避第三方教育评估的道德风险,即当第三方机构通过履行关系契约所获得的长期收益大于通过道德风险行为所获的短期收益时,关系契约才能规避第三方教育评估的道德风险。
  综合理论层面的论述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关系契约视角下规避第三方教育评估道德风险的出发点是第三方机构的声誉收益显著大于通过风险行为所获得的短期收益。应该通过建立政府与第三方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对第三方机构形成长效激励、为第三方机构提供合理沟通的渠道等方式建构起针对第三方机构的信任激励机制,以及通过培育多元竞争的第三方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估的绩效评价、建立第三方评估声誉传播平台形成声誉效应,以此约束和激励第三方机构主动履行关系契约,自觉规避道德风险。
其他文献
分家习惯,是中国传统家庭处理代际之间财产传承关系而形成的家产分割习惯,民间俗称“兄弟分家”。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民法》以后,西方近代意义上的继承制度开始站立于国家法层面,在中国开始实施。但是分家习惯依然活跃在民间社会,调整着人们的生活。分家习惯的核心规则是“诸子均分”,也即家庭财产在儿子之间平均分配。近代继承法在被继承人未立遗嘱的情形下,家庭财产在男女之间平等分配。分家习惯与继承法在财产的代际传承规则上存在明显的差别。除此以外,分家习惯与继承法的相关制度规则在涉及债务的偿还、赡养老人的义务
近几年来土壤污染事件频发,且造成广泛的恶劣影响,对于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常州毒地案”因污染者的责任承担和受害对象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该案件的回顾引出相关问题,并进行逐一探讨。2019年1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土壤法》),对于土壤性质属于建设用地的部分,实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这在污染源头上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土壤法》并未明确规定修复污染土地的承担主体和承担方式,是否适用于溯及力原则以及如何适用,均没有体现。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常州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现行法院调解制度进行改革的相关建议。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概念、性质、特征、适用范围,引出法院调解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从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对法院调解制度产生的历史,社会根源进行分析,从历史文化成因方面寻找我国法院偏重调解结案的渊源。期待人们对此项制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进入对法院调解制度的思考。 第二部分:通过对香港、台湾与我们有着相同文化渊源的地区和美国、德国代表着发达国家较为先进、
表达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实现民主与法治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表达自由基本理论的探讨,明确表达自由的涵义、依据、价值以及表达自由在实现过程中的限度.限制表达自由的滥用是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保障表达自由,而为了有效保障表达自由就必须限制表达自由的滥用.文章还对表达自由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表达自由实现上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对各国经验和教训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表达自由法制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各学科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地理实践活动在地理课程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关于地理实践活动的很多理论问题尚未形成统一意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此起彼伏,无形中冲击了乡村文化,以至于乡村教育失去乡村文化的依托,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列车上被落下的乘客。在“城市导向”的教育面前,乡土活动、传统文化在乡村教育变革中的参与力度逐渐式微,乡村学校植根的乡土文化也日渐萎缩。乡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教师。在乡村特定场域中,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中少有的知识分子,当属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和引路人,理应具有适合乡村环境特点、乡村学生特点及乡村教育特殊性,相对持久的、一致而稳定的特质。乡村教师作为专业人,其特质
随着深化课程改革的大潮流,科学推动STEM教育创新发展,把STEM教育放到协同创新的大框架中,破解STEM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成为了焦点。STEM教育发展中课程建构作为关键要素,课程建构又以课程设计为体现,STEM课程的设计需要通过具体课程案例来呈现。因此,探讨具有特色STEM教育课程的案例,为中国STEM教育课程设计提供借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中英STEM教育课程相关的研究现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两国的课程案例规律并进行对比,弥补中国
严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不仅提出过颇具开创性的教育思想,亦曾长期从事教育实践。长期以来,学界对严复的研究可谓视角多样、成果丰硕。但已有的研究也呈现出重教育思想而轻教育活动的特点,且因材料问题,这些研究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多集中于甲午战争之后,以严复的维新思想为重,所以,天津水师学堂时期的二十年(1880-1900)在严复的研究整体中相对薄弱。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从教育家的角度,通过对天津水师学堂时期严复教育思想与活动的分析,大体描绘出他的思想发展与教育实践情况,以求
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有效途径。按照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的要求,构建了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践应用。
  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访谈了部分专家学者以及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初步确定了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而后,运用探索因子分析法和德尔菲(Delphi)法,确立了经费预算质量(事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