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香农首次阐明了在有扰信道上实现可靠通信的方法,证明了信道编码是信息可靠传输的有效手段,信道编码技术成为通信系统的核心之一。香农信息论一直是信道编码技术的理论基础,指导着信道编码技术的研究与发展。Gallager于1962年提出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LDPC)是一类利用稀疏矩阵或二部图定义的线性分组码,然而限于当时的计算能力,难以逾越的复杂程度使得LDPC码未能引起太多重视。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LDPC技术的价值被重新发掘,成为近年来信道编码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本文的主要工作以LDPC码为基础,围绕着它的一些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首先研究的是LDPC码的编译码算法。由于直接编码破坏了校验矩阵的稀疏性,复杂度较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纠删译码进行编码的方法,预处理过程简单,在预先计算出几个关键的校验比特信息后,将剩余的校验比特看作是被删除的比特进行迭代解码,这个解码的过程实际上是方程组回代求解的过程,十分有利于硬件实现。在译码方面,本文重点研究了消息传递(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s)的迭代算法,并对BP译码算法进行改进,从优化译码程序的流程结构的角度出发对算法进行简化,减少了一次迭代过程中的循环次数,在不损失解码性能的同时,加快了解码速度。消息传递算法是基于无环图推出的,当应用于LDPC码译码时,其Tanner图中的短环会影响译码性能,因此圈长(最小环长,girth)是LDPC码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在构造LDPC码的时候,应该使所构造的码的圈长尽可能的大,本文提出了几种构造规则码的方法,采用这些方法所构造的LDPC码均具有较大的圈长:构造列重为2的码,采用递推构造法,码的圈长可以达到12或16;构造列重大于2的码,采用三维点阵构造法,可以构造出圈长为8的规则码;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在二维点阵中构造圈长为10,列重为3的码。除了具有较大的圈长,所构造的码还具有循环和准循环特性,编码容易,利于实际应用。分析LDPC码性能的主要方法除了分析圈长外,还有密度进化(DE:Density Evolution)法和计算最小距离等方法。最小距离与码的纠错能力有直接的关系,本文在对目前几种主要的计算最小距离的方法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环扩展的计算最小距离的思想,对于Tanner图中的小环,将环中的变量节点逐级扩展成树后结合纠删译码得到LDPC码的停止集,保留其中的小重量码字,从而计算出码的最小距离,计算方法具有较低的复杂度。
其他文献
数据的安全性及服务的持续性是信息安全技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网络存储系统的可生存性主要是指数据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及效率,它强调某些存储结点出现故障或受到攻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甲亢伴甲状腺肿大者相当于中医的“瘿病”。近年来甲亢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趋向低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言语拥有匹配的信息基础,才能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创造性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整体感知课文,从中感悟生活,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情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最重
立人先立德,这是自古不变的真理。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会议精神的引领下,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完成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此
随着Web服务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的Web服务运行在Internet上,但单个的Web服务功能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因此,如何将已有的、运行在异构平台上
近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对异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全数字化控制、无速度传感器以及先进的控制策略等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
要想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就应从写话开始。本文从课文的教学出发,让学生进行仿写、补写、续写、串写,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研究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肝癌的发病率为20.37/10万,其死亡率高居癌症死亡率的第
本文以武汉市众创背景为出发点,在调研分析武汉市众创空间布局形态及相关要素发展的基础上,从众创发展要素主体入手设计促进机制,以期为武汉市众创空间建设模式创新及全面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