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睾丸间质细胞是分泌雄激素的重要内分泌细胞.研究证实,雄激素不仅可以刺激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并维持其功能,同时,还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刺激细胞生成.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形态、功能、调控、发育、分化等不同方面,对人类及多种动物的睾丸间质细胞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从出生到衰老,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功能、相关激素调节的系统研究还未见报道.鉴于此,该文对从出生到衰老大鼠的睾丸间质细胞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男性生殖生物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及动物实验依据.该研究选取雄性SD大鼠,分为出生、生后1周、2周、3周、1月、2月、3月、6月、12月、25月龄组,每组选用6只动物,分别利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对从出生到衰老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光、电镜结构,LH、AR、ER表达,血清内T、LH、FSH水平的增龄变化,进行研究和观察,并对实验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从出生到生后1周龄,睾丸间质细胞的平均面积明显增大(P<0.01);从生后2周龄到生后1月龄,睾丸间质细胞的平均面积变化不明显(P>0.05);到生后2月龄,睾丸间质细胞的平均面积略有增加,与生后1月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从生后3月龄到生后25月龄,睾丸间质细胞的平均面积呈减小趋势.2.从出生到生后3周龄,睾丸间质细胞的平均面密度变化不明显;到生后1月龄,睾丸间质细胞的平均面密度明显增大,与生后3周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生后1月龄到生后3月龄睾丸间质细胞的平均面密度变化不明显;到生后6月龄,睾丸间质细胞的平均面密度明显减小,与生后3月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生后12月龄到生后25月龄,睾丸间质细胞的平均面密度呈增大趋势.3.从生后3月龄到生后6月龄,大鼠血清内T含量变化不大;到生后12月龄,血清内T含量明显下降,与生后6月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从生后3周龄到生后12月龄,血清内FSH、LH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4.从出生到生后1月龄,LH阳性表达变化不明显;生后2月龄,LH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减弱,与生后1月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生后2月龄到生后25月龄,LH阳性表达强度有增强趋势,并于生后25月龄明显增强.5.从出生到生后3周龄,AR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减弱;生后1月龄,AR阳性表达强度显著增强,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到生后2月龄,AR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减弱,此后AR阳性表达呈增强趋势,并于生后25月龄明显增强6.从出生到生后2周龄,ER阳性表达强度略有下降,到生后3周龄,ER阳性表达明显减弱,与生后2周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生后1月龄,ER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增强;到生后2月龄,ER阳性表达强度开始明显减弱,与生后1月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并于生后3月龄达到最低;从生后6月龄ER阳性表达呈增强趋势,并于生后25月龄明显增强.结论:1.出生大鼠睾丸间质内已出现形态结构较为典型的睾丸间质细胞.从生后1月龄,睾丸间质细胞开始发育,到生后3月龄,睾丸间质细胞胞浆内滑面内质网及管泡状嵴线粒体的含量明显增多,同时,胞浆内几乎未见脂滴分布.该研究表明,从生后6月龄到生后25月龄,睾丸间质细胞逐渐出现衰老退化现象.到生后25月龄,睾丸间质细胞的数量较多,个体较小.2.出生大鼠已具备睾酮分泌的条件,但大量分布的脂滴表明其睾酮分泌能力较低.研究证实,到生后3月龄,睾丸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能力较强.从生后6月龄,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功能开始下降.到生后25月龄,睾丸间质细胞衰老退化特征明显,其胞浆内内质网出现水肿,线粒体嵴脱落.此时,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能力极低.3.大鼠血清内LH水平随龄变化不明显.该研究新证实,随着大鼠逐渐衰老,作用于睾丸间质细胞的LH免疫阳性表达逐渐增强.表明,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量的随龄减少可能不是由于作用于睾丸间质细胞的LH减少所引起的.4.大鼠在性成熟前,睾丸间质细胞内较高的AR水平,促进了睾酮的分泌.当大鼠接近性成熟时,睾丸间质细胞内AR水平较低;该文新证实,随着大鼠逐渐衰老,睾丸间质细胞内AR表达逐渐增强.表明,睾丸间质细胞内AR的表达变化,对于维持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5.大鼠在性成熟前,睾丸间质细胞内ER表达水平较高.表明,雌激素对其发育的抑制作用明显.当大鼠接近性成熟,睾丸间质细胞内ER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表明,雌激素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随着大鼠逐渐衰老,睾丸间质细胞内ER表达逐渐增强,表明,雌激素对其睾酮分泌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6.大鼠血清内FSH含量随龄变化不明显.提示,睾丸间质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随龄变化,很可能和FSH的调节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