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每年导致约59,000人死于该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人间狂犬病基本经犬类咬、抓伤所传播,一旦发病致死率几乎为100%。目前仍无有效治疗狂犬病的药物。深入研究RABV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不仅有利于深入阐明RABV致病机制,还将有助于设计新型的狂犬病疫苗和筛选有效的狂犬病治疗药物靶点。目前已经发现多个影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每年导致约59,000人死于该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人间狂犬病基本经犬类咬、抓伤所传播,一旦发病致死率几乎为100%。目前仍无有效治疗狂犬病的药物。深入研究RABV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不仅有利于深入阐明RABV致病机制,还将有助于设计新型的狂犬病疫苗和筛选有效的狂犬病治疗药物靶点。目前已经发现多个影响RABV入侵的宿主因子,但仍然存在其它的关键宿主因子影响RABV的入侵。因此,继续挖掘影响RABV入侵的关键宿主因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团队前期开展了影响RABV生命周期相关宿主因子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筛选工作,发现了整合素 β1(integrin β1,ITGB1)在 RABV 感染人胚胎肾细胞(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 cell,HEK-293)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siRNA(short interfering RNA)干扰技术分别下调表达HEK293 细胞和小鼠神经母瘤细胞(mouse Neuroblastoma cell,N2a)的 ITGB1,均能显著降低RABV的感染率和生长滴度;在HEK-293细胞中过表达ITGB1后RABV的感染率升高,表明ITGB1是影响RABV感染宿主细胞的关键宿主因子。RABV的囊膜糖蛋白(G)是介导RABV侵入宿主细胞的主要功能蛋白。本研究发现,ITGB1与G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并且这种相互作用在狂犬病毒属多个毒株之间具有保守性。细胞膜表面的整合素具有多种内化途径,其中包括网格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这与RABV的经典内吞途径一致。本研究发现,RABV感染N2a细胞后促进了细胞膜表面ITGB1的内吞;多重免疫荧光染色试验也证实了 RABV和ITGB1共内吞至早期和晚期内吞体;酸性条件下RABVG与ITGB1仍存在互作,表明RABV在内吞后可与ITGB1继续保持结合。ITGB1可以作为多种病毒的受体,影响病毒的入侵感染。本研究发现ITGB1可溶性蛋白和ITGB1单克隆抗体(MAb)能够体外中和或阻断RABV的感染,并具有剂量依赖性,进一步表明ITGB1在RABV的入侵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ITGB1是胞外基质纤粘蛋白(fibronectin,FN)的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基序依赖性受体,RGD肽能够竞争性抑制ITGB1与FN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发现FN分别与ITGB1、RABVG存在相互作用;RGD肽(GRGDSP)能够体外阻断RABV的感染,并具有剂量依赖性,表明ITGB1通过FN介导RABV的入侵感染。ITGB1为I型膜蛋白,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细胞,是脊椎动物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蛋白,但是在成年动物的肌肉和成熟神经细胞之间存在差异表达。本研究的小鼠体内实验表明,ITGB1在肌肉组织中大量表达,并与RABV抗原在RABV街毒GX/09接种的肌肉组织中呈共定位,提示ITGB1可能影响RABV 的外周感染。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1(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α1,nAChRα1)为RABV已知的唯一外周受体,本研究发现ITGB1与nAChRα1存在相互作用,表明ITGB1可能是RABV外周感染的重要宿主因子。此外,小鼠实验显示,ITGB1可溶性蛋白能够中和GX/09致死剂量的感染;ITGB1 MAb和GRGDSP均能够阻断GX/09外周感染的致死攻击,但不能够阻断GX/09中枢感染的致死攻击。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ITGB1是RABV外周感染的关键宿主因子。本研究对RABV外周侵入机制的研究丰富了 RABV侵入宿主机制的理论体系,为RABV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为深入研究RAB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快速准确地把握世界科技前沿、确定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以及选择那些可能出现的、对产业产生最大利益的技术,一方面有助于降低研发活动的风险、快速占领技术创新高地,另一方面有助于制定前瞻性科技政策、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目前随着科学技术革新进程的加快与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技术机会是国家、企业和科研人员所关心的问题。然而,目前大部分技术机会识别研究是从研究领域层面揭示技术机会,少部分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以学位、学历信息为代表的各项学生教育信息是招聘单位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参考。拥有一个好的文凭,一个丰富的教育经历,是获得理想职位的基本前提。然而,近几年来教育信息造假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地妨碍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招聘,也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公平性与严肃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教育信息伪造现象的频频发生,反映出现今的学生教育信息管理存在许多问题。现在的学生教育信息系统采用中心化的数据库。
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探索单元整合教学策略,能增强单元教学中知识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贯通,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深度学习理念入手,对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新路径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数学单元整合教学效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嫁接接口愈合是提高嫁接效率的重要保障,明确嫁接接口愈合机制,不仅对砧穗间通讯、组织模式重建及维管束发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而且对砧木筛选及嫁接苗生产具有一定的技术指导意义。黄瓜(Cucumis sativus L.)作为重要的设施蔬菜作物,常以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为砧木进行嫁接,以提高黄瓜抵御土传病害和抗非生物胁迫能力,同时黄瓜、南瓜的维管束较为发达
羊无浆体是经蜱传播的红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是羊无浆体病的病原体。革蜱属的蜱是羊无浆体病的生物学传播媒介。表面蛋白Msp1a、AAAP蛋白、Vir B10和Vir D4蛋白是存在于羊无浆体基因组中的一些重要分子。本研究利用这些分子作诱饵蛋白筛选森林革蜱中肠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研究病原-媒介的相互作用分子机制。将森林革蜱中肠c DNA克隆到p GADT7-Sma I载体(Prey质粒)上构建
饲用抗生素替代是肉鸡饲养面临的热点和难题之一。前期研究表明稀土矿物添加剂艾佐麦具有替代饲用抗生素的潜力。本研究评价艾佐麦替代肉鸡饲用抗生素的效果和机理,并探讨应用艾佐麦降低肉鸡饲料成本的可行性。试验一研究了稀土矿物添加剂艾佐麦(AZO)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和骨骼矿化的影响。将240只1日龄雄性肉雏鸡随机分为4个日粮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抗生素)、对照组+0.25%A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es,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严重损害畜牧业的生产,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FMDV属于微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的成员。与微RNA病毒科其他病毒成员一样,FMDV基因组缺乏5’端帽子结构
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疫苗免疫接种,能够预防JE。前期研究发现,JEV优势基因型由基因III型转变为基因I型,而基因III型来源的疫苗不能够完全保护基因I型JEV感染,需要研发基因I型疫苗。为此,开展了如下研究。为了鉴定细胞传代致弱的基因I型弱毒株S
畜牧业中β2-激动剂的违禁使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当前虽然已经基于β2-激动剂的违禁使用建立了很多检测方法,如仪器法、免疫法、传感器法等,但是现有方法都是基于已知药物。β2-激动剂类药物种类多、更新快,在畜牧生产中使用了新的β2-激动剂类药物,则上述已建立的方法检测不出来,这些有问题的动物、畜产品将躲过监管部门的监测,进入食物链,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建立更为灵敏有效的方法,以实现
A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禽类和哺乳动物等多种宿主,亚型多且感染谱广,其跨种间传播往往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大流行,因此其复制及跨种传播机制一直是本领域研究热点。流感病毒的RNA聚合酶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转录与复制的物质基础,在跨物种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需借助某些宿主蛋白来完成病毒的复制过程。目前关于流感病毒聚合酶对宿主的依赖机制及跨物种适应机制仍知之甚少。已有研究发现禽源酸性核磷蛋白32(ANP3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