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茶山京华学校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生活体验相联系,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数学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它明确地指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关键词]:生活化;注重;联系;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4.1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生活体验相联系;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所谓数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是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体现生活。教学时,如何让数学走入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是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一、 数学生活化要注重与教学目标相整合,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课堂生活化,在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一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应用意识,从中获得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3]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况下应到达的水准,而且要关注对他们未来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的那些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目光放在作为事实和结论的知识上,而是深入地挖掘教学中所蕴涵的智力价值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落实知识的教学。[4]
例如,在“简单平均数“的教学,从教学目标上看,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实际材料的学习,体会到客观世界存在着众多的自由度和随机现象,求平均数则是从随机现象中统计规律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教学时,渗透“移多补少”、“对应”、“估算”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类似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练习设计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王明家去年年底电表显示的度数是1360,1月分月底显示1410,2月分月底显示1480,3月分月底显示1563。由于家家户户都用电,学生非常熟悉,我提出:看到这道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有学生提出:“我想知道每个月用多少电?我想知道3个月的平均用电量是多少?于是我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
填完表格后,请学生在黑板上列出求平均3个月的用电的情况:(50+70+83)/3,有的学生说:“这样算太麻烦了,有更简单的方法吗?”然后有很多同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算法,我表扬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筋。我接着问:“从这些数字中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个学生回答道:“我发现了王明家太浪费电了,而且一个月比一个月多,节约用电应该从每个人做起。”我立即表扬他:“你真会观察,节约用电应该从每个人做起。现在老师知道了王明家前4个月用电不超过300度,4月份他家用电多少度呢?”学生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课后我又让学生回去统计一下自己家的用电情况。这样的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挖掘出许多促进人发展的因素,如数据感、直觉、估算和节约资源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在学生生活中选取教学内容。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若想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就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提取真实,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充实教学内容。
1、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因而教师应该使教学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而使数学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且还在关注世界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结合经济问题,科技知识等,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中提取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规律等数学知识具体、丰富地现实化,努力为学生提供诸如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材料。因此,数学教学要精选在现代或未来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来丰富现在有的教学内容。
2、 提炼学生生活的实践素材。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窨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校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创设应用情境,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积累生活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有利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知道了一间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估计一下教室要粉刷的面积。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先让学生折、看、比,得出对称的概念,再让学生走出教室,然后让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
三、 建立相适应的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而教师则是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并且还要创设他们熟悉的,联系生活实际、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通过对事物、事例等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思考、感悟、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经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发现知识特征和其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总结形成一个知识网,再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达到教学的目标。
数学生活化是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烨.《浅议数学生活化》.http://www.qtedu.net/sspd/jyej/c2/200504/9470itml
[3] 郑强。《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4] 钟琴.《论小学数学生活化》.http://www.zgxzw.com/sxvnet/sxvnet/show.aspzxclass=128newsid=169
[摘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生活体验相联系,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数学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它明确地指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关键词]:生活化;注重;联系;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4.1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生活体验相联系;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所谓数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是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体现生活。教学时,如何让数学走入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是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一、 数学生活化要注重与教学目标相整合,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课堂生活化,在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一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应用意识,从中获得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3]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况下应到达的水准,而且要关注对他们未来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的那些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目光放在作为事实和结论的知识上,而是深入地挖掘教学中所蕴涵的智力价值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落实知识的教学。[4]
例如,在“简单平均数“的教学,从教学目标上看,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实际材料的学习,体会到客观世界存在着众多的自由度和随机现象,求平均数则是从随机现象中统计规律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教学时,渗透“移多补少”、“对应”、“估算”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类似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练习设计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王明家去年年底电表显示的度数是1360,1月分月底显示1410,2月分月底显示1480,3月分月底显示1563。由于家家户户都用电,学生非常熟悉,我提出:看到这道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有学生提出:“我想知道每个月用多少电?我想知道3个月的平均用电量是多少?于是我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
填完表格后,请学生在黑板上列出求平均3个月的用电的情况:(50+70+83)/3,有的学生说:“这样算太麻烦了,有更简单的方法吗?”然后有很多同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算法,我表扬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筋。我接着问:“从这些数字中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个学生回答道:“我发现了王明家太浪费电了,而且一个月比一个月多,节约用电应该从每个人做起。”我立即表扬他:“你真会观察,节约用电应该从每个人做起。现在老师知道了王明家前4个月用电不超过300度,4月份他家用电多少度呢?”学生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课后我又让学生回去统计一下自己家的用电情况。这样的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挖掘出许多促进人发展的因素,如数据感、直觉、估算和节约资源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在学生生活中选取教学内容。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若想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就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提取真实,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充实教学内容。
1、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因而教师应该使教学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而使数学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且还在关注世界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结合经济问题,科技知识等,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中提取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规律等数学知识具体、丰富地现实化,努力为学生提供诸如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材料。因此,数学教学要精选在现代或未来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来丰富现在有的教学内容。
2、 提炼学生生活的实践素材。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窨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校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创设应用情境,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积累生活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有利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知道了一间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估计一下教室要粉刷的面积。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先让学生折、看、比,得出对称的概念,再让学生走出教室,然后让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
三、 建立相适应的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而教师则是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并且还要创设他们熟悉的,联系生活实际、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通过对事物、事例等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思考、感悟、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经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发现知识特征和其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总结形成一个知识网,再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达到教学的目标。
数学生活化是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烨.《浅议数学生活化》.http://www.qtedu.net/sspd/jyej/c2/200504/9470itml
[3] 郑强。《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4] 钟琴.《论小学数学生活化》.http://www.zgxzw.com/sxvnet/sxvnet/show.aspzxclass=128newsid=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