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成长 探索中前行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国家正式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体育教师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课改之中。这些年,我目睹了课程改革给中小学体育教学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也历经了课改从学习与尝试、困惑与反思到理性与回归的发展过程。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认识,这其中有收获、有体验、有困惑,而更多的则是对新课改的一些感受与思考。
  一、学习与尝试
  2003年我区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课改试验区,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形式的我们,既兴奋又忐忑不安,体育课改改什么?体育课程标准与大纲有什么区别?真的能改变当前体育课的现状吗?以后的课堂会变成什么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了新课程。为了让广大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新课程理念,自上而下的各类培训成了我们了解课标的直接途径。课改专家、著名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弊端,新的理念和观点让我们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体育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教学中教师开始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情景式教学、主题式教学、探究性学习不时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再被统一,教师有了一定的“自由空间”,技术技能教学似乎不再是教学的重点,体育课堂真的“热闹”起来了。而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形式、方法好像都成了“烫手山芋”,教师们在有意无意地回避着,深怕别人说自已不是新课程。一些教师变着法子出怪招,娱乐、休闲体育项目涌进课堂,各类道具替代了体育器材,此时的体育课真可谓是五花八门。省、市公开课上体育教师看得也是“眼花缭乱”,一时间我们真不知该如何是好,难道这就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课吗?我们很想找到所谓的答案和标准,因为我们对新课程有太多的期待。
  二、困惑与反思
  随着课改的深入,很多体育教师出现了“消化不良”和“难以消化”的症状,一些教师只是把所谓的新课程理念进行了形式上的复制与粘贴,对理念的理解也是大相径庭。体育课似乎可以随心所欲,此时的课堂有些浮躁。实践过程中,一些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虽然得到了克服,但其他的问题却接踵而来。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怎么搭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运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怎么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么评价?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指标还需不需要?技术技能到底要不要教?教到什么程度?一堂好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疑问和困惑不时地被老师们提起,体育课程专家们也在不断地争论着。在这场大讨论中,作为基层教研员的我,细细地品味着各方的观点。问题在讨论中慢慢地明晰,困惑就这样解开。“重读新课标,反思新课程”成了这个阶段的主题。我不断地在想:体育课仅仅是热热闹闹让孩子开心吗?体育课究竟应该怎么教、教什么、为什么?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什么载体来实现的?
  三、理性与回归
  全国第二届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是在反思和讨论课改的背景下举行的,本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北京特级教师的双杠教学正是对体育课改理性回归的一个很好诠释,技术技能教学被重新重视起来,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也有了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体育课堂又有了“体育”的味道。走进课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不见了,技术技能教学不再遮遮掩掩。全国第三届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的“同一内容、不同方法”,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学进入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时期,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与改进。体育课改让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了一个相对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对于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的老师来说,确实能给教学带来更大的帮助。但毕竟这样的教师不多,一些教师却不知选些什么、怎么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四不”现象:不喜欢的不上、不会的不上、涉及安全问题的不上、没有条件的不上。这样一来,我们的老师能上的内容还有多少?教师相互之间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一些内容总是简单地重复,而另一些项目却从未涉及。制定必修教材迫在眉睫。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评价依然困扰着我们,课程中的部分内容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一线教师所需要的“操作版”还没有形成。面对课改,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课程改革是一种继承,一种发展。课改实施九年来,虽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将来还会面临很多新的考验。但其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推动是前所未有的,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得人心,体育课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更应该敢于实践,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回归理性,真正让每个孩子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其他文献
[案例]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篇《小小的船》,我小时候就学过,参加工作后又多次教过,今年我又教一年级,再一次见到这篇课文,倍感亲切。  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前两句。看着小朋友朗读时陶醉的样子,我说:“小朋友们,这弯弯的月儿就像小小的船。能坐上这样的船真是太有意思了。下面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我们到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上去坐一坐。大家
翰墨流韵,诗意盎然。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发现编者在每册教材中都精挑细选了一些古诗,纳入精读的有38首,在六年级还安排了综合性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和古诗词背诵。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当我们震慑于古人诗歌的艺术魅力,惊叹其鬼斧神工、运化天成的伟大造就时,总是希望能引领孩子再创造古诗艺术的美,而不是让他们囫囵吞枣地识记,肤浅地背诵。  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
[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    作为本组单元中的一节部分感悟课,将围绕单元导读课上设计的学习规划展开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梗概,整体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了解鲁宾逊非凡的人生经历;实现单元导语中把握作品主要内容的目标。重点引导学生阅读精彩片段中的“好处”与“坏处”对照表,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的人生态度,体会人物思想情感,关注人物命运,并体会这一特殊表达方式的好处。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拓展后续学
盛老师在她的文章中是这样论述她的“两极之美”的:“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语文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是筑造语文大厦的根基。”因此,“语文课必须得沉下去,必须摒弃浮躁,必须如农人般辛勤踏实地耕耘”。“然而,语文,又是一门属于心灵、属于精神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才情、诗情,铸就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学生一同演绎那种种风花雪月的美丽”。  在这节震人心魄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中,我们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看清世界需要一双慧眼,而要拨开言语内容的迷障,让学生见识言语形式的真面目,同样须让他们拥有一双语文之眼,才能慧眼识珠。但这慧眼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后天的打磨。且看王崧舟老师在《慈母情深》一课中,如何训练、磨砺学生语文之眼的。    一、聚焦文眼    影视艺术中镜头的概念,被王老师借来形容他对文本几个关键环节的设计与处理,比如:“
关键词:课课练;天天练;智慧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7-0078-01  2017年6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小学举办《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持续与拓展研究》课题“从‘课课练’到‘天天练’智慧体育课堂” 研讨活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课外活动研究室主任孙伟、《中
摘 要:对北京市某小学四至六年级所有参加2014年体质调研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共有70.5%的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家庭支持性环境与学生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的情况存在关联(p<0.05)。因此,促进父母自身参加体育锻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支持性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锻炼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生;体育锻炼;家庭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先生写的《猫》有很多独到之处。    一、细读“古怪”    何谓“古怪”?词典中解释为:奇异,异常,奇怪。表示出乎意料,难以理解。指明显的异平寻常,偏离一般,非正常的,带有“贬义”的味道。但我们越读越发现,其实古怪的背后常常透
摘 要: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临近,为激发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越来越多中小学校开设冰雪课程。本文以中关村第二小学开设的旱地冰壶课程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堂实施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分析该课程课堂教学。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课堂观察法和教师访谈法,对该校旱地冰壶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中小学开展冰雪体育课程提供经验。  关键词:旱地冰壶;教学目标;课堂实施;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立足互动仪式链理论,从情景、情感和符号三个视角对小学体育和德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教学形式枯燥、师生情感连带建立受阻、群体符号匮乏等成为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这些弊端的存在致使小学体育教育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德育教育同时受阻,降低了体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作用。针对现存的问题,本文拟从营造互动情景、回归情感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