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ar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地理材料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竺可桢先生曾说过:“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地理教学,开始必自本土地理教学。”对于初中生而言,其生理特征决定其尚难对完整的抽象概念充分理解,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巧妙利用乡土地理资料,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又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以学生家乡的事物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认识家乡,也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本人生活在重庆市江津区,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很深的感触。江津区位于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尾端。地形南高北低,以丘陵兼低山地貌为主,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南部四面山区系云贵高原过渡到四川盆地的梯形地带,北部华盖山等系华莹山支脉。海拔最高处四面山蜈蚣坝为1709.4米,最低处珞璜镇中坝为178.5米,相对高差为1530.9米。江津气候属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当地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社会风貌。这些都是学生极为熟悉又感兴趣的“教材”。那么在进行相关的地理教学时,就应结合江津特有的自然环境,从其地形、气候等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目标直观化,帮助达成学习目标。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该怎样运用乡土地理材料帮助地理教学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阐述:
  一、主动运用乡土地理材料,巧妙设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身边,熟悉易懂,便于学生接受。教学中结合的好,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个知识点时,我首先问到:“我们江津有哪些农业特产”?学生回答:“柑橘、水稻、油菜等”。再根据学生
  熟知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农作物种植的地形条件有什么不同”?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柑橘主要种植在山坡上,而水稻、油菜这些农作物种植在山坡下地形较为平坦的地方”。这时我又接着问:“为什么这些农作物要种在不同的地形里呢?”这就引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如何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可以充分利用本区的地形条件向学生解释,明了直观。根据刚才的问题,教师结合教材举例解释,例如水稻是好温喜湿的作物,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本就高温多雨,加上山前平原的地形较为平坦,更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相反,如果在山坡上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则容易诱发地质灾害。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应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要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课后学生都反映这个知识点他们完全弄懂了,课堂也很有趣。从案例可以看出,结合乡土材料及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巧妙的穿插其中,的确可以起到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运用乡土地理材料,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降低新知识的教学难度
  在初中阶段,具体形象思维仍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乡土材料中较为直观形象的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如讲到“中国气候”这个问题时,可以联系本地的气候,河流水位的变化情况来讲。教材中说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为主。对于季风气候的特征的讲解一向是个难点。在课堂中,我问同学们:“学校附近长江水位一年中有没有变化,如何变化的?”学生很快作出回答:“夏季时河流水位高,冬季时水位低。”“那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夏季时降水多,河流水位高,冬季降水少,水位低。”我又问:“那为什么我们这夏季的时候降水多,而冬季时降水少呢?”学生回答:“受气候的影响。”紧接着我就说:“什么样的气候会有这样的特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重点———季风气候”。通过结合本区学生熟知的气候来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就让极为抽象的概念不再抽象。学生可以根据既往经验进行形象思维,更有助于其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三、运用乡土地理材料,可增强学生的爱乡之情
  我国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这样的地形有利有弊。结合江津本地的地形来教学,除了上课事半功倍之外,同时可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增加学生的爱乡之情。如在讲到我国地形特点时,我们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那么不同的地形对当地农业的发展和民俗的形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结合本地的乡土实情举例,“我们江津也有广大的山区,大家常见的资源有哪些”?学生回答:“有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因为山区资源丰富,所以在发展旅游、采矿等方面优势较大,同时,山区还适合发展多种农业。山脚较为平坦的地方可以农垦,发展种植业;半山腰可以种植茶叶或果树(柑橘,葡萄等)等经济作物,发展副业;山顶,坡度大适合植树造林,发展林业。但这样的地形也有弊端,如山区地形崎岖,地面起伏不平,土层薄,这些导致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人口较少,这就限制了山区的发展。这些地形上的优缺点学生也很有感触,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改变家乡的雄心壮志。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爱乡之情。 以上的几个案例表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恰当巧妙地运用乡土地理材料,对课本教材进行适当补充,会使教学目标直观化、平面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教学内容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也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在掌握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互联网媒体中可能会对“公共领域”的建设带来影响的部分,即支持公共参与的互动版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运用论述分析方法和其他
美术教育者应更新美术教育观念,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美术教育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抽象思维力得以真正的提高,在艺术的熏陶下,其身心不断
【摘要】情境教学法具有感官新颖、感知合理、感染情绪、感发激情的独特魅力,能够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大量生动、形象的具体表象,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诱发情感智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美术教学情景教学法认知活动理论依据  情境教育法是中国教育家李吉林创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并且通过色彩、图片、
【摘要】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尴尬的局面。  【关键词】诱发兴趣触发兴趣激发兴趣深化兴趣调动兴趣  在愈演愈烈的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大背景下,中学历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被人当作“副”科,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往往只有在高中甚至直到高三才能唤起学生的重视,这在当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
【摘要】信息技术突飞猛进,随着技术的进步,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教学的模式也逐渐的转向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地理教学符合信息化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  1.前言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指现代化的计
【摘要】历史知识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零散的、片断的和杂乱的,实际上它是有系统、有结构、有层次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梳理历史知识、采用多种形式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从而形成中外联系、古今贯通的知识体系网,提高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历史、感知历史的能力。  【关键词】发现知识间的联系知识结构知识框架知识框架的呈现形式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认知心理学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任何
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总裁执行董事“闪联成为国际标准的最大意义是,中国企业在未来3C协同技术和产业领域里取得了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话语权。”你是不是有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原有的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需求,要求实施创新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伴随着教育教学创新步伐的加快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已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笔者认为高中历史创新教学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理念创新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的效果。历史学科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基础和关键。
【摘要】步入科学殿堂的台阶是研究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因此,中学历史教学活动有一项基本任务是:利用或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促使他们主动参与,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中学历史的教学效率。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中学历史教学实
目的:建立新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评估方程并评价其适用性。 方法:选择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16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收集其相关资料,随机选择124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