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文献资料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篮球运动供能特点的研究和现状的探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揭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篮球运动训练提供有用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篮球运动 供能特点 科学训练
1. 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篮球科技工作者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对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和科学训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总的来说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篮球运动的特点和供能的关系
现代篮球运动具有复杂多变的技术系统,对抗强烈、攻守转换极快的特点,它是在长时间、多间歇、大强度的运动状态下完成技术动作。因此,根据篮球运动的不同状态和运动强度,其供能特点也是不相同的。能量代谢是我们进行科学训练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理论依据。
1.2 三种供能系统的关系和特点
此表数据来源于刘志国的《对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和科学训练的探讨》,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二期,21卷。
篮球运动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不同程度地依靠三种供能系统的参与。在不同的项目中,由于强度、持续时间以及技术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三种供能系统所占的供能比例也不同。每个功能系统再合成ATP的比例与进行运动的项目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类型的项目能量供应途径以及各能量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连续统一体,简称为“能量连续统一体”。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1.3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运动供能的普遍性,一般都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即ATP-CP供能系统、乳酸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三者紧密结合,共同参与完成篮球运动的供能需要,以ATP-CP系统为主,辅以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1.3.1ATP-CP供能系统
ATP在分解供能的同时,又重新合成,在间歇时使干竭的CP尽快恢复,供下一个动作使用。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不仅要具备快速奔跑的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力量。随着篮球技术的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随之提高,在比赛中对抗性越来越强,身体接触也更加频繁,特别是半场人盯人防守,对抗性更强。弹跳力是篮球运动员的一大特点,而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通过爆发力使身体做功,主要依靠ATP-CP系统来供能。在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率可高达180-216次/分,不超过10秒。以上的状态在篮球比赛中有极大的比例,根据ATP-CP系统的特点,体内主要由它供能,然而人体的ATP含量是极少的,所以在比赛中,不可能单纯地依靠一种系统来供能。
1.3.2乳酸供能系统
当人体肌肉中的ATP-CP供能系统耗竭时就会转化为乳酸供能,但此时仍为无氧供能,即肌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分解过程中再合成ATP。在激烈的篮球赛中,个别连续的攻守转换或高强度的全场紧逼盯人,有时可以超过15秒以上,这时主要靠乳酸供能系统来供能。
1.3.3有氧氧化系统
篮球运动是一项争夺激烈、时间长、强度大的综合性运动项目。但这种高强度不可能是连续的,而是有间歇的,并且许多时候队员是在一般强度的较慢的攻守转换中,此时运动中氧供可以满足氧化供能的要求,运动所需的ATP是由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过程产生的能量再合成的。有氧系统供能的特点是:需要氧、产生大量能量、持续时间长、不生成乳酸、供能经济,但必须有充足的氧做保证。它提供中低强度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是长时间运动的供能方式。运动员在场上的跑动是根据战术需要,采用不同的快慢结合,期间有较慢的放松跑,也有较快的快速跑。因此有部分能量还是靠有氧氧化供能来提供能量。
1.4篮球各供能系统的科学训练
能量的供应是一切运动的基础,而不同的运动形式其供能方式也会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根据项目特点发展相应的供能系统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对于非周期运动项目的篮球运动,其运动特点更是复杂多变,只有结合项目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才能提高运动员的相应运动能力。不同的供能系统其训练方法和原则是不同的,有氧代谢是一切代谢的基础,有氧代谢水平高,有助于快速消除运动中产生的乳酸,有助于CP的恢复,而无氧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有氧能力的提高,其代谢的产物能刺激有氧代谢的进行。
1.4.1发展ATP-CP系统
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它不能过多储存,只能储存CP,CP的储存量的增加必须依靠酶活性的提高,因此在增加CP的储量时,先耗竭CP,才能使CP恢复,并超过原有的水平,在耗CP时要遵循短时(6-7秒)极限,不要出现乳酸堆积为原则,同时要控制好间歇时间,能使CP在间歇时恢复。据研究证明,CP在1分30秒内基本全部恢复。采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间歇训练法。因ATP-CP系统是篮球运动的主要供能形式,在训练时要着重考虑。
1.4.2发展乳酸能供能系统
乳酸能系统的发展主要与糖原含量和糖酵解的活性有关,乳酸是抑制酵解的主要物质,在训练中要增加乳酸堆积的训练。训练原则和方法是多采用极限强度和次极限强度,时间不少于30秒,间歇时间让CP得到恢复,注意不要让乳酸恢复,其目的是造成乳酸增加,使人体的耐受能力达到最高值,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和耐受能力。
1.4.3发展有氧的代谢供能系统
有氧代谢是一切代谢的基础,现代运动训练特别强调有氧代谢供能的发展。在篮球运动中,有氧代谢供能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在运动训练中不能忽视。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原则和方法是采用大、中强度或者有氧心率(70-80%Hrmax)来控制训练强度。若心率过快,不可能使大量的血液回心,心输出量就不可能增加,使得每搏输出量减少,心脏功能得不到增强,直至影响最大摄氧量。肌糖原耗竭,使血糖下降,下降到一定值时,使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疲劳。因此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关键是心脏机能得到提高。训练时间每次不少于3至5分钟,其方法可采用变速跑、间歇跑,以适应篮球比赛中起伏变化的运动规律,同时要注意糖原的补充。
2.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在研究、探讨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时,一般都是先描述篮球运动的共性,即技术动作和强度特点,再分析三大供能系统的一般规律。而对三大供能系统的分析、研究都是借用运动生理学中的一般共性理论,没有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具体研究,仍停留在描述原有理论的层面。若能结合篮球运动自身的特点和生理、生化理论进行相应的实证性研究,就会大大提高此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应用价值。
2.2供能系统的科学训练,也是普遍借用现有的基本运动训练理论进行描述,没有形成专有的针对篮球运动的供能系统训练体系。并且有关本课题的重复研究过多,深入具体实践的实证性研究少。
3. 结语
三大供能系统的基本理论运动训练中应是普遍适用的,在此基础上的“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也同样是普遍适合的;但篮球运动有其自身特有的内在规律,只有结合这些内在规律,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再更深一步运用生理、生化理论进行实证性研究,才会取得本课题研究的实质性进展。对于供能系统的科学训练也是如此,不然研究只能停留在借用、描述的阶段。若在同一层面过多重复研究是不会有科研的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编写组.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刘志国,徐枫.对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和科学训练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
[3]赖锦松,李刚.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和科学训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3).
[4]刘玉林主编.现代篮球运动的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6.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7级研究生)
关键词:篮球运动 供能特点 科学训练
1. 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篮球科技工作者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对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和科学训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总的来说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篮球运动的特点和供能的关系
现代篮球运动具有复杂多变的技术系统,对抗强烈、攻守转换极快的特点,它是在长时间、多间歇、大强度的运动状态下完成技术动作。因此,根据篮球运动的不同状态和运动强度,其供能特点也是不相同的。能量代谢是我们进行科学训练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理论依据。
1.2 三种供能系统的关系和特点
此表数据来源于刘志国的《对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和科学训练的探讨》,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二期,21卷。
篮球运动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不同程度地依靠三种供能系统的参与。在不同的项目中,由于强度、持续时间以及技术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三种供能系统所占的供能比例也不同。每个功能系统再合成ATP的比例与进行运动的项目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类型的项目能量供应途径以及各能量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连续统一体,简称为“能量连续统一体”。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1.3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运动供能的普遍性,一般都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即ATP-CP供能系统、乳酸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三者紧密结合,共同参与完成篮球运动的供能需要,以ATP-CP系统为主,辅以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1.3.1ATP-CP供能系统
ATP在分解供能的同时,又重新合成,在间歇时使干竭的CP尽快恢复,供下一个动作使用。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不仅要具备快速奔跑的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力量。随着篮球技术的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随之提高,在比赛中对抗性越来越强,身体接触也更加频繁,特别是半场人盯人防守,对抗性更强。弹跳力是篮球运动员的一大特点,而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通过爆发力使身体做功,主要依靠ATP-CP系统来供能。在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率可高达180-216次/分,不超过10秒。以上的状态在篮球比赛中有极大的比例,根据ATP-CP系统的特点,体内主要由它供能,然而人体的ATP含量是极少的,所以在比赛中,不可能单纯地依靠一种系统来供能。
1.3.2乳酸供能系统
当人体肌肉中的ATP-CP供能系统耗竭时就会转化为乳酸供能,但此时仍为无氧供能,即肌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分解过程中再合成ATP。在激烈的篮球赛中,个别连续的攻守转换或高强度的全场紧逼盯人,有时可以超过15秒以上,这时主要靠乳酸供能系统来供能。
1.3.3有氧氧化系统
篮球运动是一项争夺激烈、时间长、强度大的综合性运动项目。但这种高强度不可能是连续的,而是有间歇的,并且许多时候队员是在一般强度的较慢的攻守转换中,此时运动中氧供可以满足氧化供能的要求,运动所需的ATP是由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过程产生的能量再合成的。有氧系统供能的特点是:需要氧、产生大量能量、持续时间长、不生成乳酸、供能经济,但必须有充足的氧做保证。它提供中低强度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是长时间运动的供能方式。运动员在场上的跑动是根据战术需要,采用不同的快慢结合,期间有较慢的放松跑,也有较快的快速跑。因此有部分能量还是靠有氧氧化供能来提供能量。
1.4篮球各供能系统的科学训练
能量的供应是一切运动的基础,而不同的运动形式其供能方式也会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根据项目特点发展相应的供能系统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对于非周期运动项目的篮球运动,其运动特点更是复杂多变,只有结合项目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才能提高运动员的相应运动能力。不同的供能系统其训练方法和原则是不同的,有氧代谢是一切代谢的基础,有氧代谢水平高,有助于快速消除运动中产生的乳酸,有助于CP的恢复,而无氧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有氧能力的提高,其代谢的产物能刺激有氧代谢的进行。
1.4.1发展ATP-CP系统
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它不能过多储存,只能储存CP,CP的储存量的增加必须依靠酶活性的提高,因此在增加CP的储量时,先耗竭CP,才能使CP恢复,并超过原有的水平,在耗CP时要遵循短时(6-7秒)极限,不要出现乳酸堆积为原则,同时要控制好间歇时间,能使CP在间歇时恢复。据研究证明,CP在1分30秒内基本全部恢复。采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间歇训练法。因ATP-CP系统是篮球运动的主要供能形式,在训练时要着重考虑。
1.4.2发展乳酸能供能系统
乳酸能系统的发展主要与糖原含量和糖酵解的活性有关,乳酸是抑制酵解的主要物质,在训练中要增加乳酸堆积的训练。训练原则和方法是多采用极限强度和次极限强度,时间不少于30秒,间歇时间让CP得到恢复,注意不要让乳酸恢复,其目的是造成乳酸增加,使人体的耐受能力达到最高值,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和耐受能力。
1.4.3发展有氧的代谢供能系统
有氧代谢是一切代谢的基础,现代运动训练特别强调有氧代谢供能的发展。在篮球运动中,有氧代谢供能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在运动训练中不能忽视。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原则和方法是采用大、中强度或者有氧心率(70-80%Hrmax)来控制训练强度。若心率过快,不可能使大量的血液回心,心输出量就不可能增加,使得每搏输出量减少,心脏功能得不到增强,直至影响最大摄氧量。肌糖原耗竭,使血糖下降,下降到一定值时,使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疲劳。因此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关键是心脏机能得到提高。训练时间每次不少于3至5分钟,其方法可采用变速跑、间歇跑,以适应篮球比赛中起伏变化的运动规律,同时要注意糖原的补充。
2.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在研究、探讨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时,一般都是先描述篮球运动的共性,即技术动作和强度特点,再分析三大供能系统的一般规律。而对三大供能系统的分析、研究都是借用运动生理学中的一般共性理论,没有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具体研究,仍停留在描述原有理论的层面。若能结合篮球运动自身的特点和生理、生化理论进行相应的实证性研究,就会大大提高此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应用价值。
2.2供能系统的科学训练,也是普遍借用现有的基本运动训练理论进行描述,没有形成专有的针对篮球运动的供能系统训练体系。并且有关本课题的重复研究过多,深入具体实践的实证性研究少。
3. 结语
三大供能系统的基本理论运动训练中应是普遍适用的,在此基础上的“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也同样是普遍适合的;但篮球运动有其自身特有的内在规律,只有结合这些内在规律,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再更深一步运用生理、生化理论进行实证性研究,才会取得本课题研究的实质性进展。对于供能系统的科学训练也是如此,不然研究只能停留在借用、描述的阶段。若在同一层面过多重复研究是不会有科研的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编写组.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刘志国,徐枫.对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和科学训练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
[3]赖锦松,李刚.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和科学训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3).
[4]刘玉林主编.现代篮球运动的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6.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7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