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的审美体验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unain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头一:在大班绘画活动“熊猫”中,教师A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熊猫的身体结构和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自主尝试用水粉笔画一只大熊猫。幼儿画好之后纷纷将作品张贴在黑板上。接着,教师A提问:“怎样才能把熊猫画得更像?”并指着一位幼儿的作品说:“这只熊猫画得很好,但是老师要提一个意见,耳朵可以画得更小一点。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意见吗?”……
  镜头二:大班幼儿在进行“古老的城堡”绘画活动,在对不同造型、色彩、布局的城堡图片进行观察、比较、讨论后,幼儿进行了自主创作。在最后的作品欣赏和评价环节,教师B抛出一个问题:“你设计的城堡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你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孩子们说:“我的城堡顶很漂亮(造型)。”“我的城堡颜色旧旧的(色彩)。”“我的城堡有高有低(布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园美术活动应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在内在的审美感动中不断提升和拓展经验。不难看出,在上述评价环节中,教师A和教师B在观念和行为上体现出以下差异:
  1.内部评价还是外部评价
  “镜头二”中,“你设计的城堡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你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指向的是自我,注重幼儿对创作过程的自我反思,引导幼儿通过内部评价充分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而“镜头一”中教师和同伴的建议都来自外界,是一种外部评价,是别人告知的间接经验。单纯运用外部评价将会剥夺幼儿独立思考的机会。
  2.积极评价还是消极评价
  教师A引导幼儿关注的是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聚焦在熊猫的结构比例以及绘画步骤上;教师B则是让幼儿更多地关注自己作品中的优点,总结自己有益的创作经验。前者是一种消极评价,容易打击部分幼儿的积极性,而后者是一种积极评价,可以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并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分享成功的审美体验。
  3.过程导向的评价还是结果导向的评价
  教师A的“怎样才能把熊猫画得更像”是体现结果导向的评价,“像”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至于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更珍贵的所思所想却被忽略;教师B的“你设计的城堡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样设计”这一提问则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的创作过程,是过程导向的评价。《指南》建议教师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比较以上两位教师的评价方式,显然关注幼儿内在的自我评价、过程导向的积极评价更有利于幼儿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强调幼儿主体性评价的同时,并不排斥成人和同伴的积极评价。《指南》也明确指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如“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感觉就像过年一样喜庆”。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大致可分为导入、欣赏交流、创作、作品展示和评价四个环节,评价环节组织得当,可以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并在与同伴、成人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和拓展自己的审美经验。依据《指南》精神,结合我区美术教研组开展活动的经验,我们认为幼儿作品评价的环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反思性评价
  反思性评价注重幼儿对创作过程的自我反思,引导幼儿提取自己的成功经验或回顾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泥塑“池塘里的小鸭子”活动中,教师在作品展示环节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尝试用手捏成型的方法制作了小鸭子,你们感觉做得怎么样?你做的小鸭子哪里最好?你是怎么做的?”再如在泥工“龟兔赛跑”活动的评价环节,教师的提问是:“今天我们做了‘龟兔赛跑’故事里的小兔子,你成功了吗?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幼儿通过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操作体验,积累和提升了审美经验。
  2.叙事性评价
  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具有叙事的功能,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想象和表达自己创编的故事。叙事性评价通过鼓励幼儿描述自己作品中的故事,了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小老鼠上灯台”绘画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画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的故事,幼儿有的画了小老鼠想办法爬上灯台偷油吃的有趣事情,有的画了小老鼠从油灯上跌落下来滑稽可笑的样子……在作品欣赏和评价环节,幼儿通过说一说自己画的小老鼠的故事,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的构思和情感。
  3.解释性评价
  在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倾听幼儿的所思所想,了解幼儿对审美对象的理解和真情实感。解释性评价需要教师通过询问、交谈,了解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例如绘画活动“熊猫”中,一名幼儿在熊猫身上画上了黑色条纹,有些像斑马的图案。教师询问他的想法,他不置可否。接着,他又在另一只熊猫身上画了个黑点。教师问他:“你为什么点个黑点啊?”他兴奋地回答:“这是熊猫身上的一颗痣!”当幼儿无法解释自己的作品时,教师可以以自己的积极感受给予解释性回应,如:“哦,看起来你给熊猫穿了件条纹衫。”这种解释性回应既是对幼儿的肯定,也丰富和拓展了他们的审美经验。
  4.游戏性评价
  游戏性评价可以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关注自己或同伴的作品,通过游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激发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水墨画活动“猴子”中,教师先引导幼儿画各种动态的猴子。在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猴子,并学学它的样子,还请幼儿在大家面前模仿自己最喜欢的猴子的样子,让其他幼儿猜一猜。教师通过让幼儿模仿动作、猜测等方式,引导幼儿关注所有同伴的作品,并重点观察猴子的不同动态表现。幼儿也通过这一评价方式,多通道地表达事物的形象和自己的感受。
  5.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用独特的方式展示幼儿的作品,给予幼儿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使幼儿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如,大班绘画活动“徽派建筑”中,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拼成了一幅青山绿水中的徽居群落画卷,幼儿看了激动地和同伴说:“看,我们是一个村子的!”幼儿在拼图似的展示中感受更为丰富的画面,也体验到同伴合作的力量。再如手工制作活动“可爱的虎头帽”的最后环节,孩子们戴上亲手制作的虎头帽,相互欣赏并合影留念,从中体验成功感并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又如,泥塑“池塘里的小鸭子”活动中,幼儿将作品自由放入由草地、池塘、山坡构成的场景,既可相互欣赏,也可成为班级环境的组成部分。
  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教师需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每种方式也不是彼此孤立的,教师可以组合使用。例如,泥塑“池塘里的小鸭子”活动就运用了反思性评价和展示性评价两种方式。在欣赏和评价环节,无论采用什么评价方式,提出什么启发性的问题,教师都要关注幼儿的审美体验,关注指向幼儿内在的、积极的、过程导向的评价,引导幼儿真正地用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美,用自己稚朴的笔触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同时,教师对于每个幼儿的作品都应抱以尊重、接纳的态度,用心去聆听他们的独特想法,支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和提升审美经验。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这颗种子需要得到成人的精心呵护才能生根、发芽。
其他文献
【摘要】将微课运用于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有多方面的优势,它有利于克服传统的教学弊端,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将微课运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主要有:精心设计和制作写作教学微课视频、构建以微课为辅助作用的“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教学模式、利用微课创设生动的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注意课堂学习反馈和课后巩固。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微课;运用策略  【作者简介】冯艳霞(1969-),女,广东中山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初中生应当具备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所以,教师应该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教学方略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基于此,本文从创设宛然如生的情境、巧借绘声绘色的技术、开展小组讨论的活动等方面切入,探讨了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口语交际;情境;技术;活动  【作者简介】肖业丰,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培
设计意图:  散文《蒲公英》篇幅短小,易于幼儿理解与朗诵。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蒲公英形象地比喻成球、柳絮、雪花,并借助“飞扬”“轻盈”等词语,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以及热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质朴情感。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了一些简单的形容词,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感悟力,在成人的引导下能够由浅入深地感知并体验散文所蕴含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从而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及审美情
李宏亮在《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传统的德育观奉行“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将德育置于智育之上。这一工作思路是将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学业发展视为两个独立并行的体系,对学生先进行道德教育,然后以学习到的道德知识和规范去约束其言行。这种简单、机械的割裂必然造成学校道德教育与学生道德生活的脱节。  德育应坚持道德教育与学业生活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从被动地学习道德转向主动的道德学习,涵养学生的学
小丁(化名),12岁。一年级开始,几乎每节课都可以听到任课老师对他的抱怨,说其扰乱课堂秩序;他的座位更是经常调换,因为同学都受不了被打扰;他总利用课间10分钟的休息时间跑遍校园各个角落,并状况不断:不是歪戴帽子拿着小刀在同学身后比划着说抢劫了抢劫了,就是从四楼向下扔小石子,还踮起脚尖看谁会被砸中……鉴于以上种种表现,结合医生诊断,他处于多动症的临界点,所以才如此“好动”。因为好动,同学渐渐和他疏离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834名中小学家长進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家长认为给学生排座位应该主要参考视力(71.2%)和身高(56.2%),其他因素还包括:性格(41.2%)、成绩(35.2%)、学生之间的关系(28.9%)和学生身体情况(21.4%)等,仅2.9%的受访家长赞同完全随机。  其中,67.4%的受访家长认为,老师排座位的规则有必要向家长公开说明,66.9%的受访家长建议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是师生互动之舞台,也是学生体验快乐、实现梦想、自信飞扬的乐园。本文从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语音自信的建立、英语习惯培养进行阐述,强调基础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兴趣;英语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之场所,是师生互动之舞台,课堂之道在于如何以学生为主题,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知识结构等来开发学生对基础英
【摘要】茶文化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传统文化,茶产业也是我国众多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一条产业链。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在进行茶叶出口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完成对于我国茶文化的传播。由于当前国际通用语言是英语,因此,在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国也必须要针对英语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茶文化的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苏联]普利什文著 惠树成 尤建初译    从我记事起,我就清楚地记得米赫伊爷爷的毡靴穿了十多年。而在我记事之前还穿过多少年,那我就说不上来了。爷爷常常看着自己的脚,说:“毡靴又穿透了,该换靴底啦。”  他从集市上买回一块毡子,剪下一双靴底,绱在毡靴上。毡靴又能穿了,和新的一样。  就这样过了许多年。我想,世界上一切都有终结,一切都会灭亡,只是爷爷的一双毡靴是永存的。  不料,后来爷爷的腿疼得厉害
摘 要 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三者构成了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生态文化视角下的德育改进,倡导用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完善兼具人文情怀与科技素养、传统美德与现代视野的课程生态,提升学生素养;将家庭和社区真正纳入学校生态教育系统,深化学校发展内涵。  关 键 词 生态文化;德育改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