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的身体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健康态势不利于人们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长此以往,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正因如此,广大民众应当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选择适当的身体锻炼形式,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本文以终身体育的涵义为切入点,系统的阐述了终身体育教育实施的方略,旨在全面提升我国公民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终身体育;体育教育;体育运动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工作中解放出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量的闲暇时间里,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享受的同时,也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了充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广大民众必须时刻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这就要求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选择与自身实际情况最相符合的锻炼方式进行锻炼。这种伴随人生一起发展的体育锻炼,就是我们常说的“终身体育”锻炼模式。
一、“终身体育”涵义
90年代初期,终身体育伴随着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产生。所谓“终身体育”其实就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的过程中,持续不间断的进行身体锻炼以及接受体育教育。从终身体育锻炼的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终身体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体育成为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这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明确目标。另一方面是指人们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终身体育是以人体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为依据,对人们锻炼身体起引导作用的,以提高广大民众的身体素质为目标的运动理念。现代社会人们的活动规律要求广大民众必须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如果不能够做到坚持不懈,就很难达到我们所希望的效果。不仅如此,现代社会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要求人们将锻炼身体作为日常工作和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终身体育科学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终身体育的组织体系。
二、“终身体育”教育的实施方略
1.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实施终身体育教育
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是培养人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场所,但是,在锻炼体魄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学校应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巧,并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从家庭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健身锻炼方式方法越来越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锻炼个体化进程的速度。广大民众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利用多种多样的锻炼手法进行锻炼活动。这种锻炼方式能够使家庭环境变得更加温馨,还能够培养青少年的个性,极大地提高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从社会角度来看:充分发挥社会的优势对民众进行终身体育方面的教育也是提高民众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社会体育资源,例如建设体育场馆、大力开放体育设施等等,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资源短缺的现状,从而做到推动终身体育教育发展的目的。
2.以人们所处时期的不同实施终身体育教育
终身体育教育的实施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锻炼者提供适当的机会;二是帮助锻炼者明确锻炼的动机;三是进一步提高锻炼者的锻炼能力。笔者认为,应当根据不同锻炼者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身体发展情况为依据,对锻炼者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1)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应当以为幼儿提供终身体育教育机会为目的。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学龄前儿童是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到幼儿年龄生理特征的影响,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为走、跑等,因此,在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关注幼儿这方面的锻炼。与此同时,在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当循序渐进的增加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例如投、抛等等,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2)小学到中学阶段: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该时期运动个体之间的运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且很容易受到心理影响。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民众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应当以进一步提高锻炼者的锻炼兴趣,培养锻炼者的动机为目的。不仅如此,学校还应当将终身体育观念同体育课程的设置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信心。
(3)学生后时代阶段: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自我调节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能够充分意识到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生活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其随有锻炼的意识,却缺乏锻炼的机会。正因如此,此时应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的积极作用,为民众提供锻炼的机会,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在终身体育观念的引导下坚持不懈的锻炼身体,拥有强健的体魄。
终身体育教育贯穿着人的一生,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应当从人生不同时期的具体特点出发,充分发挥社会各个阶层的优势,帮助民众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实现民众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尹建业.浅论高校体育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与方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103-104.
[2]白海军.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终身体育教育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7:71+73.
[3]张忠,严爱鸣.体育强国建设中青少年体育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05:18-21.
[4]李金龙,王晓刚.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528-1530+1557.
关键词:终身体育;体育教育;体育运动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工作中解放出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量的闲暇时间里,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享受的同时,也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了充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广大民众必须时刻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这就要求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选择与自身实际情况最相符合的锻炼方式进行锻炼。这种伴随人生一起发展的体育锻炼,就是我们常说的“终身体育”锻炼模式。
一、“终身体育”涵义
90年代初期,终身体育伴随着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产生。所谓“终身体育”其实就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的过程中,持续不间断的进行身体锻炼以及接受体育教育。从终身体育锻炼的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终身体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体育成为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这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明确目标。另一方面是指人们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终身体育是以人体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为依据,对人们锻炼身体起引导作用的,以提高广大民众的身体素质为目标的运动理念。现代社会人们的活动规律要求广大民众必须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如果不能够做到坚持不懈,就很难达到我们所希望的效果。不仅如此,现代社会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要求人们将锻炼身体作为日常工作和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终身体育科学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终身体育的组织体系。
二、“终身体育”教育的实施方略
1.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实施终身体育教育
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是培养人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场所,但是,在锻炼体魄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学校应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巧,并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从家庭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健身锻炼方式方法越来越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锻炼个体化进程的速度。广大民众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利用多种多样的锻炼手法进行锻炼活动。这种锻炼方式能够使家庭环境变得更加温馨,还能够培养青少年的个性,极大地提高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从社会角度来看:充分发挥社会的优势对民众进行终身体育方面的教育也是提高民众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社会体育资源,例如建设体育场馆、大力开放体育设施等等,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资源短缺的现状,从而做到推动终身体育教育发展的目的。
2.以人们所处时期的不同实施终身体育教育
终身体育教育的实施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锻炼者提供适当的机会;二是帮助锻炼者明确锻炼的动机;三是进一步提高锻炼者的锻炼能力。笔者认为,应当根据不同锻炼者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身体发展情况为依据,对锻炼者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1)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应当以为幼儿提供终身体育教育机会为目的。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学龄前儿童是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到幼儿年龄生理特征的影响,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为走、跑等,因此,在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关注幼儿这方面的锻炼。与此同时,在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当循序渐进的增加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例如投、抛等等,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2)小学到中学阶段: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该时期运动个体之间的运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且很容易受到心理影响。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民众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应当以进一步提高锻炼者的锻炼兴趣,培养锻炼者的动机为目的。不仅如此,学校还应当将终身体育观念同体育课程的设置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信心。
(3)学生后时代阶段: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自我调节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能够充分意识到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生活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其随有锻炼的意识,却缺乏锻炼的机会。正因如此,此时应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的积极作用,为民众提供锻炼的机会,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在终身体育观念的引导下坚持不懈的锻炼身体,拥有强健的体魄。
终身体育教育贯穿着人的一生,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应当从人生不同时期的具体特点出发,充分发挥社会各个阶层的优势,帮助民众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实现民众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尹建业.浅论高校体育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与方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103-104.
[2]白海军.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终身体育教育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7:71+73.
[3]张忠,严爱鸣.体育强国建设中青少年体育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05:18-21.
[4]李金龙,王晓刚.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528-1530+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