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学应该把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恰当地、充分地运用各种朗读手段,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 提升 低年级学生 朗读水平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之中,由于学生接触的书面语言文字材料较少,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较弱,当他们目视双行,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时,经常会出现一字一顿地读或拉长调子唱读,甚至于会读破词、句,而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等等更是难以把握。因此,我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把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恰当地、充分地运用各种朗读手段,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笔者根据自己十余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摸索出几下几个快速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招数,如下:
第一招,师示范,生模仿,在听中掌握朗读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过:“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教师的范读,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的引导。小学生最初的朗读往往出现顿读、唱读,甚至读破句等问题,发音、咬字不够准确;停连、节奏不能到位,此时不可忽视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的范读可谓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直接有效地训练学生这些朗读的技能技巧,更可以为学生自读树立感性直观的榜样。 有感情的范读,能准确地传达情意,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尝试读。
所以,在教学每篇课文之前,我通常会为学生进行一次声情并茂的示范读,让孩子们看关课本,静静地听,每次听我读完,我总会看见学生脸上流露出的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感,他们自然会有一种也想读一读的冲动,这时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模仿刚才老师的朗读,学生的朗读明显有了进步, 比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这篇课文时,读“北风呼呼地吹着。”这句话时,我把“呼呼地”读得很响,大家很明显地感到冷,都耸着肩膀;读到“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时,我把北风的得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孩子们听了,都不由自主地张大了嘴巴……然后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我发现,不用指导,学生也能模仿我读得活灵活现,一个个读得那么投入。是的,教师投入地范读,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自然培养了自己的语感。
第二招,先划词,再连句,在读中感知朗读节奏
如果细听一年级学生朗读,你还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不少学生常出现读破词,破句的现象,有时最简单的一个词语,他们总是把前一个音读得特别长,很难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感。比如《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把这句话读成: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经过多次地纠正,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更正。
为什么学生读书会出现读破句,拖强拖调的情况呢?其一,孩子的拼音基础还处于巩固阶段,当然读书的速度很慢。其二,孩子的读书时吐字的节奏没有自然形成,也不知怎样读该是对的,他们可能认为只要把字读正确就行了。在教学中,我就注意从词语教学入手,在检查朗读时,把课文中的词语罗列出来,如上句中的:蒙着 字帖 照着 等,训练学生先读好这几个词语,词组,做到不顿读,要连读,反复练习,朗读长句时,才能形成节奏。
另外,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进一步明确了预习要求:在圈出课文中生字的同时,将课文中的生词也划出来,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词的概念,由读好词到读好句,为培养良好的朗读节奏感打下基础。
第三招,一边读,一边评,在评中提高朗读水平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评价读也是十分必要的。评价读可以是自评,也可以是互评,互评可以是师生间的,也可以是生生间的。如《冰花》一课中,对冰花的样子描写的三句比喻句很美,在指导学生读“它像柔嫩的小草”时,我让学生读比喻句,我是这样评价的:“冰花像柔嫩的小草,你能读得再柔一些、嫩一些吗?”小朋友听了后读得更好了。又如《北风和小鱼》一课中,小鱼听了北风的的话,“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说:‘我们就不怕!’”时,我让一位学生读书,其他学生评价。小朋友们有的说:“他读出了小鱼的不服气。”有的说:“小鱼听了北风的话,很不满意,他把小鱼的动作和语言读好了。”老师恰当、活泼的评价,就能使学生改变朗读的语气,正确把握人物(动物)的思想,诱发他们去想象,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评价。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常常在一个学生朗读时,有小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分散了,使这样的教学环节的实效性大大降低。此时,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尝试用个人、小组轮读和品读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读的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在品读中须做到动脑想,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专心听,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动口说,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完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都应得花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样会听得很认真,特别用心论,不仅可以将他们平时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上,而且自己朗读时“加字、漏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第四招,设情境,促想像,用兴趣激活朗读情感
低年级课文虽寥寥数语,但其中也蕴含着美的因素。如果能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就能品出“文中情”,悟出“文外味”,品味出文章的余韵。如:在教授《春到梅花山》一课,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说:“梅花山的景色好美啊,经常有游客前去一睹她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游客们介绍呢?”学生情绪高涨,越越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作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才能读出梅花山的美景,这样在介绍时,才能表述自如,生动精彩,让游客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的情景创设,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对于一些对话较多,故事性较强,语言生动活泼的课本可以分角色朗读,这样读既使学体会到人物的感情,又训练了学生朗读,还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旁白,我读兔妈妈、小黑兔和小白兔的话,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而且起到了示范作用。接着我又让学生改换角色读课本,指名一生读旁白,我读兔妈妈的话,男生读小黑兔的话,女生读小白兔的话。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读得投入,在读中对课文人物的性格也把握更到位。并把这些方式运用于课文分析之中,以读代讲,在活跃课堂气氛,渲染气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朗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提高整体朗读水平。
感情朗读能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陶冶丰富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得有血有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关键词] 提升 低年级学生 朗读水平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之中,由于学生接触的书面语言文字材料较少,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较弱,当他们目视双行,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时,经常会出现一字一顿地读或拉长调子唱读,甚至于会读破词、句,而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等等更是难以把握。因此,我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把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恰当地、充分地运用各种朗读手段,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笔者根据自己十余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摸索出几下几个快速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招数,如下:
第一招,师示范,生模仿,在听中掌握朗读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过:“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教师的范读,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的引导。小学生最初的朗读往往出现顿读、唱读,甚至读破句等问题,发音、咬字不够准确;停连、节奏不能到位,此时不可忽视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的范读可谓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直接有效地训练学生这些朗读的技能技巧,更可以为学生自读树立感性直观的榜样。 有感情的范读,能准确地传达情意,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尝试读。
所以,在教学每篇课文之前,我通常会为学生进行一次声情并茂的示范读,让孩子们看关课本,静静地听,每次听我读完,我总会看见学生脸上流露出的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感,他们自然会有一种也想读一读的冲动,这时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模仿刚才老师的朗读,学生的朗读明显有了进步, 比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这篇课文时,读“北风呼呼地吹着。”这句话时,我把“呼呼地”读得很响,大家很明显地感到冷,都耸着肩膀;读到“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时,我把北风的得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孩子们听了,都不由自主地张大了嘴巴……然后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我发现,不用指导,学生也能模仿我读得活灵活现,一个个读得那么投入。是的,教师投入地范读,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自然培养了自己的语感。
第二招,先划词,再连句,在读中感知朗读节奏
如果细听一年级学生朗读,你还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不少学生常出现读破词,破句的现象,有时最简单的一个词语,他们总是把前一个音读得特别长,很难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感。比如《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把这句话读成: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经过多次地纠正,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更正。
为什么学生读书会出现读破句,拖强拖调的情况呢?其一,孩子的拼音基础还处于巩固阶段,当然读书的速度很慢。其二,孩子的读书时吐字的节奏没有自然形成,也不知怎样读该是对的,他们可能认为只要把字读正确就行了。在教学中,我就注意从词语教学入手,在检查朗读时,把课文中的词语罗列出来,如上句中的:蒙着 字帖 照着 等,训练学生先读好这几个词语,词组,做到不顿读,要连读,反复练习,朗读长句时,才能形成节奏。
另外,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进一步明确了预习要求:在圈出课文中生字的同时,将课文中的生词也划出来,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词的概念,由读好词到读好句,为培养良好的朗读节奏感打下基础。
第三招,一边读,一边评,在评中提高朗读水平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评价读也是十分必要的。评价读可以是自评,也可以是互评,互评可以是师生间的,也可以是生生间的。如《冰花》一课中,对冰花的样子描写的三句比喻句很美,在指导学生读“它像柔嫩的小草”时,我让学生读比喻句,我是这样评价的:“冰花像柔嫩的小草,你能读得再柔一些、嫩一些吗?”小朋友听了后读得更好了。又如《北风和小鱼》一课中,小鱼听了北风的的话,“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说:‘我们就不怕!’”时,我让一位学生读书,其他学生评价。小朋友们有的说:“他读出了小鱼的不服气。”有的说:“小鱼听了北风的话,很不满意,他把小鱼的动作和语言读好了。”老师恰当、活泼的评价,就能使学生改变朗读的语气,正确把握人物(动物)的思想,诱发他们去想象,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评价。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常常在一个学生朗读时,有小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分散了,使这样的教学环节的实效性大大降低。此时,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尝试用个人、小组轮读和品读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读的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在品读中须做到动脑想,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专心听,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动口说,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完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都应得花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样会听得很认真,特别用心论,不仅可以将他们平时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上,而且自己朗读时“加字、漏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第四招,设情境,促想像,用兴趣激活朗读情感
低年级课文虽寥寥数语,但其中也蕴含着美的因素。如果能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就能品出“文中情”,悟出“文外味”,品味出文章的余韵。如:在教授《春到梅花山》一课,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说:“梅花山的景色好美啊,经常有游客前去一睹她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游客们介绍呢?”学生情绪高涨,越越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作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才能读出梅花山的美景,这样在介绍时,才能表述自如,生动精彩,让游客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的情景创设,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对于一些对话较多,故事性较强,语言生动活泼的课本可以分角色朗读,这样读既使学体会到人物的感情,又训练了学生朗读,还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旁白,我读兔妈妈、小黑兔和小白兔的话,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而且起到了示范作用。接着我又让学生改换角色读课本,指名一生读旁白,我读兔妈妈的话,男生读小黑兔的话,女生读小白兔的话。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读得投入,在读中对课文人物的性格也把握更到位。并把这些方式运用于课文分析之中,以读代讲,在活跃课堂气氛,渲染气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朗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提高整体朗读水平。
感情朗读能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陶冶丰富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得有血有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