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双翼。如何更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是强化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思考的逻辑起点,实践的起跑线;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尝试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为渠道的教学模式。
一、巧用信息技术,发掘学生思维潜能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兼备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且可以有声有色、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各种生活场景之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知识获得的高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合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作用;借助课题的研究,使语文课堂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构建出一种适用的、高效的、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同时,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学习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现在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变以文字为单一载体的信息呈现方式为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语文教学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提供友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搜索能力,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就可以在网上找到所需信息。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学习。
二、巧用信息技术,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素养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语文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学习。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把符号、语言、文字、文章、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一系列交互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进来,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好循环系统,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就是以语文知识的学习为载体,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在学习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从语文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安排一些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学生初读课文时,便对其产生了强烈好奇心和浓厚兴趣,流露出了对恐龙的喜爱之情。很显然,如果仅仅停留在课本所提供的短短几百字的文章、仅仅局限于文中所涉及的恐龙种类,将难以满足不同阅读兴趣、不同个性爱好、不同理解能力与语文程度学生的需求。我把搜集到的有关恐龙的材料集中于一个文件夹中,并设计了一个题为《恐龙世界》的网站,将文中涉及的雷龙、翼龙、霸王龙等做成独立网页,并增加了大量图片,同时插入了翼龙展翅飞翔及霸王龙捕食猎物的视频片断。同时网站设有友好链接,教师可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到网上搜集素材,到更广阔的信息世界中了解更多恐龙。这样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交流。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浓厚兴趣,其信息素养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使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具有独特魅力。讲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以文本为阅读基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发展,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在品味桂林山水的美后,告诉学生山水之美,曾让许多诗人诗兴大发,向学生推荐借助网络搜集的文人墨客赞美、吟诵山水的诗文。在信息网络中阅读、欣赏、实践与探索,语文教学的魅力和趣味性得到充分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
三、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创设意境,以景激情,激发情感,以情促思,营造了乐学氛围。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激发了兴趣,唤起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个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应让学生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传输教学信息的通道。
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增强记忆。学习过程涉及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则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可占80%左右,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并通过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习过程,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易途径。
(三)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创造。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多媒体教学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创新了教学模式,这是不容置疑的。语文教师应及时汲取新知识,日渐积累,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明确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走出使用误区,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对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最佳整合,通过多媒体传授知识,更能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更好地适应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改革的要求。
一、巧用信息技术,发掘学生思维潜能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兼备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且可以有声有色、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各种生活场景之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知识获得的高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合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作用;借助课题的研究,使语文课堂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构建出一种适用的、高效的、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同时,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学习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现在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变以文字为单一载体的信息呈现方式为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语文教学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提供友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搜索能力,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就可以在网上找到所需信息。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学习。
二、巧用信息技术,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素养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语文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学习。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把符号、语言、文字、文章、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一系列交互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进来,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好循环系统,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就是以语文知识的学习为载体,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在学习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从语文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安排一些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学生初读课文时,便对其产生了强烈好奇心和浓厚兴趣,流露出了对恐龙的喜爱之情。很显然,如果仅仅停留在课本所提供的短短几百字的文章、仅仅局限于文中所涉及的恐龙种类,将难以满足不同阅读兴趣、不同个性爱好、不同理解能力与语文程度学生的需求。我把搜集到的有关恐龙的材料集中于一个文件夹中,并设计了一个题为《恐龙世界》的网站,将文中涉及的雷龙、翼龙、霸王龙等做成独立网页,并增加了大量图片,同时插入了翼龙展翅飞翔及霸王龙捕食猎物的视频片断。同时网站设有友好链接,教师可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到网上搜集素材,到更广阔的信息世界中了解更多恐龙。这样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交流。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浓厚兴趣,其信息素养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使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具有独特魅力。讲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以文本为阅读基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发展,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在品味桂林山水的美后,告诉学生山水之美,曾让许多诗人诗兴大发,向学生推荐借助网络搜集的文人墨客赞美、吟诵山水的诗文。在信息网络中阅读、欣赏、实践与探索,语文教学的魅力和趣味性得到充分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
三、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创设意境,以景激情,激发情感,以情促思,营造了乐学氛围。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激发了兴趣,唤起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个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应让学生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传输教学信息的通道。
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增强记忆。学习过程涉及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则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可占80%左右,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并通过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习过程,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易途径。
(三)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创造。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多媒体教学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创新了教学模式,这是不容置疑的。语文教师应及时汲取新知识,日渐积累,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明确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走出使用误区,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对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最佳整合,通过多媒体传授知识,更能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更好地适应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