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对课改主阵地——课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少教师对课的量、密度以及课堂的组织教学抓得较紧,但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此,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进行讲解、示范时,要注重自己的语言及教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富有节奏性。构建灵动课堂,崇尚快乐教育。
[关键词]活跃课堂;创意学习;语言艺术;教态
《学记》中写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是说即使有很好吃的东西,不自己去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极好的道理,不自己去学,就不知道它究竟好在哪里。人们常说:自己不学习,谁也教不会。学习就是要靠自己去学,这是自古皆然的道理。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在语文学习中,如何做到让学生主动地学、乐意地学,是语文教师应该探索的一门功课。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乐在其中呢?这就得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开心学习,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
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且乐在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即——活跃课堂。
一、创意教学,活跃课堂
拘泥于教材的传统教学,使得原本鲜活灵动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这样不但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趣的感觉,还会让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创意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得,并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活跃课堂氛围。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创意教学、活跃课堂的方法。
(一)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创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开放的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的需要为基础,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室,走出校园,把语文生动地融汇于生活当中,让学生密切体会语文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中学习,而非拘泥于方方正正的课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标的基础上,对语文学习进行扩展,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摆脱教材的束缚,大量接触语文材料。语文课程的内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要紧密联系生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开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要灵活地进行教学,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功能。举例来说,在语文考试中有道题问:冰融化了是什么?一般来说,我们的标准答案是水。然而有个学生的回答是春天。这个答案很有诗意,将语文跟美妙的生活融合了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学习的活动时间,为他们提供多样的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发展水平以及课堂实际,灵活地进行教学。
(二)多种教法相结合,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朗读法、点拨法、引导法、情境创设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要达到创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在教法上就必须创新。就拿基本的教学过程来说,教师完全可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以下几个教学设计:
1.图书引入。小学生对于色彩鲜明的事物比较敏感,引用图片导入冲击学生的视觉,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2.视频、音乐、PPT等多媒体的运用。传统教学媒体多为粉笔、黑板、卡片、实物等。而现代媒体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媒体而言,信息量大,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引入到语文课堂中;声像结合,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把一些复杂的情景、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其次,现代媒体形式多样、资源共享等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3.实践探究教学,走出课室。譬如在写作课上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悟生活,有所体验后才进行创作,而非坐在方方正正的课室内空想。如此这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会有很大的增强,课堂氛围也会更加融洽。
4.小组合作探究、游戏比赛学习、抢答知识点等,都是创意教学的一部分。恰如其分地进行创意教學,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导向作用,活跃课堂,使学生乐于其中。
二、注重教师的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能灵活地使用教学语言,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能活跃课堂,形成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陶冶情操,加深语言的积累和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当然,有良好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教师,很容易调动课堂气氛,让整个课堂“活”起来。
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应符合以下要求:
1.准确性。最基本的要求是高度精准。主要是指语音标准、用词精准、语法合乎规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上课应该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语言清晰有力、流畅而富有节奏变化,如此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艺术必然会激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在听的过程中如同沐浴一场场语言的春雨。反之,乡音很重、咬字含糊不清、怪腔怪调、结结巴巴或者疾风骤雨式的语调都会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吃力、乏味、刺耳的感觉,导致失去认真听课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更谈不上“活”起来了。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教学语言要求音质悦耳动听,语调丰富生动,语速适度而富有节奏性,音量合理中又有起伏。
2.情感性。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但能够让学生从形式上学习语文的文字美,而且有助于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理解内容。让每一名学生从心灵上去感受体验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熏陶。
3.形象性。语言有一特点,它能绘声绘色地描绘各种事物及环境,也能形神兼备、活灵活现地再现已经有过的或者应该有的生活情境。既能够反映具体形态的客观对象,也能表现抽象的主观情景,使听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临其事的真实感或者能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灵活地运用丰富且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达到调动氛围,活跃课堂的目的。当然教学语文的精炼性与趣味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幽默的语言总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教师在课堂提问艺术上也要有所讲究。例如要注意提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问的次数要适度,问题要有一定的难易区分度,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教师教态让气氛“活”起来
试问,当一个教师冷冰冰地进入课室上课,眼神与学生并无任何交流,那么这堂课会活跃吗?
教师的教态在活跃课堂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的教态对学生而言是有直接作用的,它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教学气氛。良好的教态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眼神要与学生有交流,而不是空洞、无神地望着背后的墙壁,像自说自话一般上课。
2.表情不要过于僵硬,要面带微笑,使学生能够产生亲和、舒适的感觉。
3.姿态得体端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恰当的肢体动作有助于加强教学语气,强调重点的作用。但不要有太多小动作,如有些教师上课会惯性撩头发,手的动作过多等。
一个教态好的教师会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能更好地让课堂“活”起来。
以上观之,活跃的课堂总是能更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更能享受活跃的课堂所带来的乐趣。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享受学习。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教师的状态和学生的状态相交融,激发了师生各自充分发挥潜能,既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最大限度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活跃课堂;创意学习;语言艺术;教态
《学记》中写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是说即使有很好吃的东西,不自己去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极好的道理,不自己去学,就不知道它究竟好在哪里。人们常说:自己不学习,谁也教不会。学习就是要靠自己去学,这是自古皆然的道理。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在语文学习中,如何做到让学生主动地学、乐意地学,是语文教师应该探索的一门功课。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乐在其中呢?这就得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开心学习,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
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且乐在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即——活跃课堂。
一、创意教学,活跃课堂
拘泥于教材的传统教学,使得原本鲜活灵动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这样不但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趣的感觉,还会让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创意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得,并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活跃课堂氛围。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创意教学、活跃课堂的方法。
(一)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创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开放的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的需要为基础,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室,走出校园,把语文生动地融汇于生活当中,让学生密切体会语文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中学习,而非拘泥于方方正正的课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标的基础上,对语文学习进行扩展,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摆脱教材的束缚,大量接触语文材料。语文课程的内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要紧密联系生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开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要灵活地进行教学,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功能。举例来说,在语文考试中有道题问:冰融化了是什么?一般来说,我们的标准答案是水。然而有个学生的回答是春天。这个答案很有诗意,将语文跟美妙的生活融合了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学习的活动时间,为他们提供多样的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发展水平以及课堂实际,灵活地进行教学。
(二)多种教法相结合,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朗读法、点拨法、引导法、情境创设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要达到创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在教法上就必须创新。就拿基本的教学过程来说,教师完全可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以下几个教学设计:
1.图书引入。小学生对于色彩鲜明的事物比较敏感,引用图片导入冲击学生的视觉,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2.视频、音乐、PPT等多媒体的运用。传统教学媒体多为粉笔、黑板、卡片、实物等。而现代媒体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媒体而言,信息量大,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引入到语文课堂中;声像结合,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把一些复杂的情景、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其次,现代媒体形式多样、资源共享等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3.实践探究教学,走出课室。譬如在写作课上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悟生活,有所体验后才进行创作,而非坐在方方正正的课室内空想。如此这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会有很大的增强,课堂氛围也会更加融洽。
4.小组合作探究、游戏比赛学习、抢答知识点等,都是创意教学的一部分。恰如其分地进行创意教學,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导向作用,活跃课堂,使学生乐于其中。
二、注重教师的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能灵活地使用教学语言,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能活跃课堂,形成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陶冶情操,加深语言的积累和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当然,有良好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教师,很容易调动课堂气氛,让整个课堂“活”起来。
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应符合以下要求:
1.准确性。最基本的要求是高度精准。主要是指语音标准、用词精准、语法合乎规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上课应该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语言清晰有力、流畅而富有节奏变化,如此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艺术必然会激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在听的过程中如同沐浴一场场语言的春雨。反之,乡音很重、咬字含糊不清、怪腔怪调、结结巴巴或者疾风骤雨式的语调都会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吃力、乏味、刺耳的感觉,导致失去认真听课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更谈不上“活”起来了。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教学语言要求音质悦耳动听,语调丰富生动,语速适度而富有节奏性,音量合理中又有起伏。
2.情感性。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但能够让学生从形式上学习语文的文字美,而且有助于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理解内容。让每一名学生从心灵上去感受体验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熏陶。
3.形象性。语言有一特点,它能绘声绘色地描绘各种事物及环境,也能形神兼备、活灵活现地再现已经有过的或者应该有的生活情境。既能够反映具体形态的客观对象,也能表现抽象的主观情景,使听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临其事的真实感或者能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灵活地运用丰富且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达到调动氛围,活跃课堂的目的。当然教学语文的精炼性与趣味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幽默的语言总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教师在课堂提问艺术上也要有所讲究。例如要注意提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问的次数要适度,问题要有一定的难易区分度,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教师教态让气氛“活”起来
试问,当一个教师冷冰冰地进入课室上课,眼神与学生并无任何交流,那么这堂课会活跃吗?
教师的教态在活跃课堂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的教态对学生而言是有直接作用的,它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教学气氛。良好的教态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眼神要与学生有交流,而不是空洞、无神地望着背后的墙壁,像自说自话一般上课。
2.表情不要过于僵硬,要面带微笑,使学生能够产生亲和、舒适的感觉。
3.姿态得体端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恰当的肢体动作有助于加强教学语气,强调重点的作用。但不要有太多小动作,如有些教师上课会惯性撩头发,手的动作过多等。
一个教态好的教师会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能更好地让课堂“活”起来。
以上观之,活跃的课堂总是能更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更能享受活跃的课堂所带来的乐趣。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享受学习。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教师的状态和学生的状态相交融,激发了师生各自充分发挥潜能,既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最大限度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