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3-01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语文课堂既要教好学,也要教好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情感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精选的优秀课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责任观。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教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善待他人。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
二、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而在作文讲评时,不能光找优秀作文,还须找一些后进生的作文,发掘其闪光点,通过表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可以说,德育伴随着写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如布置《我的家乡》这一题目,学生在看题目后自然会想到家乡的美丽、富饶……在内心深处思考家乡的变化原因,继而明白这是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在审题时自然会想到助人为乐、好人好事等,立意时会想到歌颂赞美这种助人为乐、好人好事等其他有意义的事,这样也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总之,教师可通过作文的讲解、训练与讲评,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训练。
三、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其中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大舞台,它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又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优化学生心理。
德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教师应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形成德育的日常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身修养。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语文课堂既要教好学,也要教好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情感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精选的优秀课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责任观。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教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善待他人。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
二、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而在作文讲评时,不能光找优秀作文,还须找一些后进生的作文,发掘其闪光点,通过表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可以说,德育伴随着写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如布置《我的家乡》这一题目,学生在看题目后自然会想到家乡的美丽、富饶……在内心深处思考家乡的变化原因,继而明白这是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在审题时自然会想到助人为乐、好人好事等,立意时会想到歌颂赞美这种助人为乐、好人好事等其他有意义的事,这样也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总之,教师可通过作文的讲解、训练与讲评,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训练。
三、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其中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大舞台,它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又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优化学生心理。
德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教师应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形成德育的日常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身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