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伞域外传播与应用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油纸伞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造型精美,工艺复杂,深受人们喜爱,早在唐代就已经传播到周边国家。本文从油纸伞的起源及背后文化、油纸伞在日本的传播与应用、油纸伞在东亚的传播与应用三个方面来研究油纸伞的域外传播与应用。
   关键词:油纸伞 和伞 文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越来越重视,油纸伞这一传承千年工艺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在我们探寻中国传统的油纸伞工艺时,会不自觉的联想到油纸伞在过去千年传播到其他国家,并与这些国家的文化相结合。其中最著名的便与油纸伞血脉相连的日本“和伞”,本文通过对日本“和伞”的研究探求油纸伞的域外传播与应用,并探究其背后的文化。
  一.油纸伞的起源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油纸伞起源
  (1)雨伞的产生:中国是“伞”的故乡,传说“伞”是由春秋时期名匠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但早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伞”。《史记·五帝纪》中就有关于伞的记载,“五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这里的盖就是伞,是避暑用的。又如:“孔子将行,雨而无盖。”这里的盖也是雨伞了。但“伞”这个名称是在唐朝李延寿写《南史》《北史》的时候才正式出现。
  (2)纸伞的发明:提起油纸伞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而真正的纸伞是在汉朝以后出现的,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出现了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纸伞,同时开始出现文人在油纸伞上进行绘画书法创造。
  (3)油纸伞的发展与传播:油纸伞约唐朝时传播到日本、朝鲜,后相继传播到其他地区。宋时称绿油纸伞为“绿伞”,以后历代均有改进,明代时开始大规模普及,清代时番伞远销海外。油纸伞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改进,出现了油伞、蝙蝠伞、纸伞多种形制。
  2.油纸伞所蕴含的文化
  油纸伞在中国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尤其江南地区气候潮湿多雨,制伞业蓬勃发展,并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之中。
  (1)吉祥内涵:油纸伞古典怀旧,内涵丰富,寓意吉祥。从繁体字角度看,人字头下面四个“人”字,自古寓意为五子登科;伞骨为竹,竹报平安,寓意节节高升,古代举子进京赶考时往往会携带一把油纸伞,以求金榜题名。此外油纸伞在中国还具有多子多福,消灾求福的美好象征。
  (2)圆满内涵:油纸伞圆形的伞面则取其“圆满”之兆,象征婚姻圆满成就。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求美满婚姻,当代客家人成婚时仍然保留着把油纸伞作为嫁妆的行为。
  (3)浪漫内涵:油纸伞在中国文化中早以成为古典浪漫的代言词,中国古典爱情传说《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就在雨中的西湖桥上相遇,在雨中借伞还情,最后又以油纸伞定情。在隆回小沙江一带的瑶族,油纸伞是族中男女订婚信物,男方提亲时,需要让媒公携带红油纸伞上门,若女方有意就在伞上系上用花布和彩线做成的12个三角布球以表同意。戴望舒《雨巷》中古镇+雨巷+油纸伞+美人,更是给人以美好浪漫的想象。
  二.油纸伞在日本的传播与应用
  1.传入
  油纸傘传入日本大约在唐代(一种比较具体的说法是在日本的“飞鸟时代”),这一时期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制度和习俗等,这些遣唐使归国后为日本带来了大量儒家经典、汉字、大唐习俗等。油纸伞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的,在传入日本后多次演变改进,现在已经分为很多种类了。
  2.发展种类
  “唐伞”在传入日本后被称为“和伞”,并在平安时代普及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日本的和伞目前有五种主要分类,普通和伞、番伞、蛇目伞、舞伞以及本氏野点伞。
  (1)普通和伞:普通和伞相对轻便,由和纸或绢布制成,一般不上“油”,仅用于遮蔽太阳。
  (2)番伞:番伞是用较大的竹制伞骨制成,所以又大又重的伞,通常由男性使用,目前多用于时代剧中。
  (3)蛇目伞:蛇目伞又叫做蛇眼伞,伞面为红色或蓝色中间有一白环,因酷似蛇眼得名。一般比较轻,伞骨较少,通常由女性使用。
  (4)舞伞:舞伞,此类伞为舞妓艺妓表演和舞蹈使用,比较轻,伞面未上油,没有防水功能,伞把长于一般和伞,伞面颜色都十分鲜艳带有装饰。伞舞在日本是很普遍的,其中一些是歌舞伎戏中的特色。例如:在鸟取,每年八月你都可以看到一场伞舞,携带彩虹雨伞的舞者进行一种祈雨的仪式。
  (5)本氏野点伞:本氏野点伞个头很大,是日本和伞中最大的一种。一般用于户外活动,尤其是茶会,伞下编织有除魔用的五色丝线。
  (6)特别类型:除了这五种主要类型外,和伞中还有一些特别的类型。例如:十大寿伞:即是伞寿,因为伞的写法可以是“仐”,分开就是八十,即指80岁之意。相合伞:在众多日本影视作品中出现频率相当之高,甚至还引申出来同名电影和同名钢琴曲,日本演员刚力彩芽就有一首同名歌曲。据说在日本,如果你想要恋爱成功,那么就在相合伞的伞柄左右分别写上自己和爱人的名字。风流伞:多用于神社或者传统节日游行,朱伞面上会装饰美丽的花朵。
  3.日本“和伞”和油纸伞制作工艺相比较——以本氏野点伞和泸州分水油纸伞为例
  (1)伞骨:都采用整根竹子制作,骨架为32-70根。
  泸州的分水油纸伞半穿、无纱的直径一百厘米油纸伞骨架为32根,品质越好的油纸伞骨架也会越多,最多达六七十根伞骨,伞骨要求选用五年以上的楠木,等分切割来制成油纸伞。本氏野点伞的伞骨是将整根竹子切割均等的竹骨,一般是30-70根,要求将伞骨合拢时,像一根竹子一样的整齐。两者都追求使用一整根竹子来制作伞骨,以达到伞骨各支骨的最佳匹配和契合。
  (2)伞面:伞面贴合都裁剪为块儿状粘贴,追求平整,伞面绘图体现着民族文化。   和伞的伞面贴合虽然和油纸伞一样是裁剪成块进行贴合,但由于和伞制成的伞面为两色或三色环形,所以贴合纸张要提前计算,一般裁为两个伞骨空隙宽度的伞面进行贴合。伞面贴合还要考虑到贴合当天的天气和湿度来进行调整粘贴。以伞面图案来说,油纸伞大多以国画为主,如山水、仕女图等,追求展现独特的中国文化和山水美景,而和伞追求简约浪漫,但两者都以展现其民族文化为追求。
  (3)折合和包伞头:过程皆要求一气呵成,但和伞采用伞面主色,而油纸伞则追求简单、本色。
  和伞的折合需要将伞面向内折合,过程要求一气呵成,不允许一丝差错。虽然和伞与油纸伞包伞头的工艺并无太大差别,但是两者包伞头的纸张颜色各不相同,和伞追求整体和谐,故采用与主配色相同的纸包伞头。而油纸伞采用纸的本色来包伞头,以此来衬托伞面的绘图。
  4.日本的和伞文化
  和油纸伞一样,和伞在日本的经过长时间的演化也形成了一些特有的文化。
  (1)神话:唐伞小僧和骨伞:赋予油纸伞一种神话背景,并且融入了日本文化。
  在日本的传统神话中有一种叫做唐伞小僧或伞恶魔的妖怪。它是日本神话中的一种怪物,属于付丧神。根据传说,它是在放置油纸伞100年后产生的妖怪,特征是一只眼睛,舌头和一只脚。在日本许多怪物漫画和动画中都引用了这种怪物图像。日本浮世绘大师鸟山石彦在《画图百器徒然袋》中描述了一种叫做“骨伞”的怪物,被描绘为伞布破落露出伞骨如鸟一般在空中飞行的油纸伞。在日本民间传说《剪舌雀》也描绘了伞怪,这说明当时人们认为伞怪时真实存在的。这些故事为和伞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2)日本浪漫爱情中的和伞:日本人赋予油纸伞浪漫的含义。
  相合伞一直被认为是日本爱情的象征。“相合伞在江户时代的川柳和净琉璃”(近松门左卫门的《津国女夫池》·享保6年中有“君与淀,乃是相合笠的两只衣袖。”),滑稽本(式亭三马《浮世风吕》中“看似夫妇的两人愉快的从相合伞下面经过”)中已有记载。“在川柳中持相合伞成为与异性关系亲密的关键一环”,例如:在川端康成的《雨伞》中男主人公给女主人公用雨伞遮雨行为和彼此描写就是借用了传统川柳行路中用相合伞遮雨的场景。或许是受到中国油纸伞浪漫文化的影响,日本也赋予油纸伞浪漫的色彩,它们常用女主人公在雨中撑伞来展现两者的爱情。
  (3)和伞的伞绘:展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美学内涵。
  因和伞独特的美学特征,在日本很多绘画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和伞的身影。许多浮世绘中都可以看到持伞坊主、持伞仕女等形象,可以说上至贵族下至艺妓、平民手中都持和伞。和伞除了以素色为主的伞面图案外,有些和伞上绘有独特的浮世绘、神道教、佛教元素,以及日本特色的家纹元素、性元素。这些伞绘体现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美学特征,也让和伞成为日本文化的载体。
  (4)日本歌舞伎戏的和伞颜色:展示了日本独特的歌舞町文化。
  日本风俗界对和伞十分讲究,京都的歌舞伎町中有着不成文的规矩:普通妓女持粉红色伞,艺伎持紫色伞,花魁或女老板则持大红色伞,男子多持蓝色、深蓝色伞,歌舞伎、能役则持黑色、深褐色伞。这些伞颜色的不同展现了日本独特的歌舞町文化和歌舞町届森严的等级制度。
  和伞还应用于日本传统婚礼之中,大多与中国一样采用红伞。和伞虽然经过千余年的演变,但无论从制造工序还是伞面绘画来说仍然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元素。但是“和伞”目前也面临着和油纸伞一样后继无人的境地,制作传统和伞的人越来越少,在京都的只剩下“日吉屋”这一家专门做和伞的老店了。但是,在日本一些传统节日和盛大典礼上仍然会使用和伞,而在中国目前只有一些喜爱中国古代服饰和文化的人在使用油纸伞,受众面少。无论是和伞还是油纸伞都急需我们进行传承。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五帝纪》汉
  [2]佚名.《孔子家语·致思》
  [3]戴望舒.《雨巷》1927年
  [4]东京日语.《“相合伞”在日本文学上独特的示爱表现方式》
  [5]“油纸伞”.百度百科
  [6]佚名.《百年油纸伞之鄉》豆丁网
  [7]左岸枫.《中日文化交流:以油纸伞的传承为例,谈日本“和伞”的引入与传承》搜狐
  [8]北海道指南.《和伞,值得日本匠人们在世界面前骄傲的民族文化!》搜狐
  [9]东京日语.《“相合伞”在日本文学上独特的示爱表现方式》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朝韩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从顺应理论视角探讨了红色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问题,认为译者在红色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必须准确、充分理解原文,在此基础之上对涉及的语境关系、语言结构、顺应动态性与顺应过程进行动态顺应,由此决定对原文内容进行取舍并确定翻译策略,从而产生高质量的译文。   关键词:顺应论 红色旅游 动态顺应 翻译策略  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耶夫·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基于关联理论于1
期刊
内容摘要: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收藏画家创作的部分美术作品,通过对这些绘画作品的审视和探究,可以发现其中赋予的多元文化内涵。其画作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强调“天人合一”思想。突显浪漫气象,浪漫气氛中流露出艺术家的真情,表现画家的奇思幻想与浪漫情愫。彰显现实情怀,以点代面,常常从一个小局部落笔来引出现实问题。凸出民族气质,将民族元素引入画作之中,显现艺术家的民族气质与民族情怀。   关键词:
期刊
内容摘要: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华留学生茶文化教学包括汉语课中的茶文化教学和文化课中的茶文化教学。前者以《HSK标准教程》中的茶文化为指导,在教学中应强化教学内容的交际性,注重教学的科学性与层次性;后者以《中国概况》中的茶文化为指导,教学上应凸显茶文化的审美功能,强调双向交流与茶文化互动,实现“理解中国”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 茶文化 汉语教学
期刊
保康县位于鄂西北,襄阳市西南部,这里是楚国的源头和荆楚文化的繁衍地,在这片山青水秀,物产丰饶的山川隅角,有一群人,心怀信仰,怀揣技艺,坚守前行,传承着别具特色的保康渔鼓。  保康渔鼓,由于演唱使用道情音乐腔调,亦称“渔鼓道情”或“道情渔鼓”。  保康渔鼓一般为一人站唱,无固定演出场所,曲目短小,内容简单。艺人演唱时,左手怀抱渔鼓筒兼打云板,右手拍击渔鼓下端的鼓面,击乐中“打”为击板声,“冬”为击渔
期刊
1.依然相信爱情  如果没有爱情  为什么一到春天  就会百花齐放  如果没有爱情  为什么一到夏天  就会绿树成阴  落木萧萧的秋天  我站在凉风里等候  等候最后一枚落叶  和我不辞而别  我知道我已风烛残年  但落叶过后  枝头鸦雀无声  我却春意盎然  我一说到冬天  雪花就开了  她们都是干净的  女孩子 下凡  抑或起舞 都是因为  人间有爱又有情  说什么天长地久  说什么海枯石烂 
期刊
内容摘要:《乌合之众》一书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群体心理的历史背景、典型特征、生发引导三个不同维度为切入点,论证了个人在群体中所呈现出的新特征与新变化。距离《乌合之众》一书的诞生已过去两百多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当今社会所呈现的群体样貌中看到勒庞曾经批判过的问题,因此通过对《乌合之众》的重新关注与思考,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群体的认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群体 群体心理
期刊
内容摘要:从认知角度对文本的阐释关注于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互动的关系,开拓了文学阐释的新视角。本文以福尔斯的经典小说《收藏家》为例,从认知诗学角度入手对其进行解读,借助篇章隐喻概念,分析作者独特的叙事手段在凸显小说主题、以及辅助读者认知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收藏家》 认知诗学 篇章隐喻  《收藏家》(The Collector,1963)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约翰·福尔斯(John
期刊
内容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韩国、俄罗斯两国留学生对中国跨文化适应情况。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韩国留学生最适应的项目是中国饮食文化,最不适应的项目是中国课堂文化。第二,俄罗斯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较适应,俄罗斯学生最不适应中国社交文化。   关键词:留学生 文化适应 韩国 俄罗斯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迅速发展。韩国、中国、俄罗斯这三国的交流历史悠久,历史上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中国大学
期刊
内容摘要:《汉语大词典》是一部相当重要的工具书,收词广泛,释义精细,例证丰富,其功劳巨大,但其编纂过程可谓艰辛,人员多,耗时长,亦不免有小小瑕疵。本文也挑选了笔者在使用《汉语大词典》的过程中所现的若干词条在释义或例证方面的几处细节问题,疏理成文,并提出修改建议。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释义 例证 补议  《汉语大词典》[1](以下简称《大词典》)嘉惠学林,厥功甚伟,其深远意义自不待言。因其编
期刊
内容摘要:英语和汉语中均存在关系从句,但是英汉关系从句存在诸多差异。英语的关系从句类型较多,中国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的英语关系从句时面临的难度不同,常使用较简单的关系从句(如主语关系从句)来回避使用难度等级更大的关系从句类型(如介词宾语关系从句)。因此,关系从句一直是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英汉关系从句对比入手,介绍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假说,并结合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关系从句的现状,以期为关系从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