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神州谣》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童谣。歌谣短小而意丰,句式整齐,韵脚交替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首歌谣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气势磅礴。教学本课,在识好字词的同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童谣的有趣、感受祖国的伟大。
[关键词]童谣;解读;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77-02
【教材解读】
《神州谣》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童谣。这首童谣赞美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美的山川、如画的风景,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富强共同努力的愿望。歌谣短小而意丰,句式整齐,每节4句,每句3字,韵脚交替出现。整首歌谣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气势磅礴,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插图有蜿蜒的长城和巍峨的群山,与课文内容互相呼应,表现了神州大地的山河壮美,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
【学习目标】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写好“州、岛、齐”3个汉字,积累“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
2.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童谣的语言形式,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童谣引入,读题识“州”
1.多媒体出示童谣《偷油歌》。
(1)教师读、学生读:“小老鼠,上台灯。 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过度:这节课,我们走进一首现代童谣。
2.读好课题,识记“州”字
(1)板书课题,学生注意“州”字的写法。
(2)依据“州”字的字源解说,比较“州”和“川”不同,引导发现“州”和“川”有什么关系。( “州”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那些点就是小岛;“川”是河流的意思)
(3)出示古文字“州”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州”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师:“州”在旧时是一种行政级别。神州,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用“神州”做中国的别称,称中国为“神州大地”。中国还被称作炎黄和华夏,所以中国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州”字。
师:我们的祖国有好多城市的地名带“州”字,你能说出几个吗?(赣州 扶州 杭州 扬州)
(5)指导书写“州”字。(書写顺序从左至右,第二笔是竖撇,右边两竖是垂露竖)
【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抓住课题引导学生,打破常规蜻蜓点水式的一读带过,而是深挖一口井,立体推进。“州”字的教学,音形义立体推进,增加了识字的质感和厚度,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出特点
1.自由朗读歌谣两遍以上,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读出节奏:在读三字歌谣的时候,可以打着节奏读。谁有好的打节奏的方法?
(拍手读、拍桌子……)
3.教师用方言范读,读出语言的特征。
4.引导学生用自己家乡的方言读这首歌谣。
师:我们用自己家乡的方言读这首童谣,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特别好听。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注意童谣每一节末尾那个字的拼音)
师:对,就是因为末尾字的韵母一样,又加上它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让我们发出来的音很相似。音韵结合之美,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是童谣的魅力。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本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发现文本的特征,每节4句,每句3字,韵脚交替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走进文本,玩味词语
1.玩味“奔”和“耸”
(1)播放视频,教师简要解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2)师:黄河奔,从“奔”字你感受到了什么?“耸”呢?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3)师:看着祖国这如画的山川,身为炎黄子孙,你自豪吗?用你的朗读,把这种自豪感表达出来。
(4)拓展延伸,仿写句式。(出示)
西湖( ),龙虎山( )……
2.玩味“湾、岛、隔”
(1)出示中国地图。
师:我们祖国的东南沿海,在海峡的对面,有一个地方叫——(台湾岛)“岛”字要写好竖折折勾,折要宽要扁一些。台湾岛和大陆相隔一个海峡。大家跟我读“隔”。
(2)师: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我想对台湾同胞,对同学们说——(生读:民族团结、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3.玩味“繁荣”
(PPT出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热闹的商业街灯光闪耀、人流如潮……)
(学生读:繁荣)
4.玩味“齐”
(1)多媒体演示“齐”字的演变过程。
师: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齐”的原意是所有的幼苗一起破土,整齐排列。到了篆文的时候,它就变成这样的:幼苗长长,根系长得粗壮有力,下面的竖撇和竖就代表苗的根系,上面部分就代表苗的叶子。
(2)你们知道哪些带“齐”的四字词语?(百花齐放、齐头并进、齐心合力……)
(3)指导书写“齐”。
【设计意图 统编教材教师用书有这样一段话:“教科书中的课文,‘有意思’和‘有意义’兼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教科书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为己任。语文应是有情物,要让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情感,触摸文字的厚度,感受文字的温度,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艺术与博大精深。】
四、巩固识字,拓宽文本
1.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出示童谣:《走走 摇摇》:
走呀走,摇呀摇, /走到陆地观云涌, /摇过山峡看海湾。 /走呀走,摇呀摇, /摇看珠峰耸入云, /走到广州看繁华。
走呀走,摇呀摇, /摇动各民族, /与你,与我,/情谊浓。 /走呀走,摇呀摇, /摇动人民齐奋进, /共建祖国的大繁荣, 大繁荣!
2.拓展阅读《贴窗花》《字字童谣》。
【设计意图 童谣是一种流传广泛、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累童谣的兴趣与热情。本环节利用复现的手段,并以新的童谣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拓展学习的广度。这样,让学生对中国古老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童谣;解读;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77-02
【教材解读】
《神州谣》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童谣。这首童谣赞美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美的山川、如画的风景,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富强共同努力的愿望。歌谣短小而意丰,句式整齐,每节4句,每句3字,韵脚交替出现。整首歌谣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气势磅礴,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插图有蜿蜒的长城和巍峨的群山,与课文内容互相呼应,表现了神州大地的山河壮美,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
【学习目标】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写好“州、岛、齐”3个汉字,积累“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
2.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童谣的语言形式,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童谣引入,读题识“州”
1.多媒体出示童谣《偷油歌》。
(1)教师读、学生读:“小老鼠,上台灯。 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过度:这节课,我们走进一首现代童谣。
2.读好课题,识记“州”字
(1)板书课题,学生注意“州”字的写法。
(2)依据“州”字的字源解说,比较“州”和“川”不同,引导发现“州”和“川”有什么关系。( “州”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那些点就是小岛;“川”是河流的意思)
(3)出示古文字“州”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州”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师:“州”在旧时是一种行政级别。神州,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用“神州”做中国的别称,称中国为“神州大地”。中国还被称作炎黄和华夏,所以中国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州”字。
师:我们的祖国有好多城市的地名带“州”字,你能说出几个吗?(赣州 扶州 杭州 扬州)
(5)指导书写“州”字。(書写顺序从左至右,第二笔是竖撇,右边两竖是垂露竖)
【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抓住课题引导学生,打破常规蜻蜓点水式的一读带过,而是深挖一口井,立体推进。“州”字的教学,音形义立体推进,增加了识字的质感和厚度,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出特点
1.自由朗读歌谣两遍以上,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读出节奏:在读三字歌谣的时候,可以打着节奏读。谁有好的打节奏的方法?
(拍手读、拍桌子……)
3.教师用方言范读,读出语言的特征。
4.引导学生用自己家乡的方言读这首歌谣。
师:我们用自己家乡的方言读这首童谣,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特别好听。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注意童谣每一节末尾那个字的拼音)
师:对,就是因为末尾字的韵母一样,又加上它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让我们发出来的音很相似。音韵结合之美,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是童谣的魅力。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本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发现文本的特征,每节4句,每句3字,韵脚交替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走进文本,玩味词语
1.玩味“奔”和“耸”
(1)播放视频,教师简要解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2)师:黄河奔,从“奔”字你感受到了什么?“耸”呢?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3)师:看着祖国这如画的山川,身为炎黄子孙,你自豪吗?用你的朗读,把这种自豪感表达出来。
(4)拓展延伸,仿写句式。(出示)
西湖( ),龙虎山( )……
2.玩味“湾、岛、隔”
(1)出示中国地图。
师:我们祖国的东南沿海,在海峡的对面,有一个地方叫——(台湾岛)“岛”字要写好竖折折勾,折要宽要扁一些。台湾岛和大陆相隔一个海峡。大家跟我读“隔”。
(2)师: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我想对台湾同胞,对同学们说——(生读:民族团结、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3.玩味“繁荣”
(PPT出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热闹的商业街灯光闪耀、人流如潮……)
(学生读:繁荣)
4.玩味“齐”
(1)多媒体演示“齐”字的演变过程。
师: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齐”的原意是所有的幼苗一起破土,整齐排列。到了篆文的时候,它就变成这样的:幼苗长长,根系长得粗壮有力,下面的竖撇和竖就代表苗的根系,上面部分就代表苗的叶子。
(2)你们知道哪些带“齐”的四字词语?(百花齐放、齐头并进、齐心合力……)
(3)指导书写“齐”。
【设计意图 统编教材教师用书有这样一段话:“教科书中的课文,‘有意思’和‘有意义’兼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教科书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为己任。语文应是有情物,要让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情感,触摸文字的厚度,感受文字的温度,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艺术与博大精深。】
四、巩固识字,拓宽文本
1.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出示童谣:《走走 摇摇》:
走呀走,摇呀摇, /走到陆地观云涌, /摇过山峡看海湾。 /走呀走,摇呀摇, /摇看珠峰耸入云, /走到广州看繁华。
走呀走,摇呀摇, /摇动各民族, /与你,与我,/情谊浓。 /走呀走,摇呀摇, /摇动人民齐奋进, /共建祖国的大繁荣, 大繁荣!
2.拓展阅读《贴窗花》《字字童谣》。
【设计意图 童谣是一种流传广泛、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累童谣的兴趣与热情。本环节利用复现的手段,并以新的童谣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拓展学习的广度。这样,让学生对中国古老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