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少年时期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父母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下,青少年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认真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有利于父母更好地了解子女的心理并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 青少年逆反心理 影响
青少年渴望独立,希望得到尊重、理解和信任,不愿受到过多干涉和限制;但心理和认知发展又不够成熟,处理问题时容易感情用事,冲动,不计后果;而且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出现逃学、打架斗殴、早恋及赌博等现象。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影响很大。良好的父母教养具有比学校教育更持久、更深刻的影响,使青少年终身受益。2016年3月11日,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目前教育部正在配合全国妇联起草家庭教育法草案。青少年成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是一种教育通病,使学校教育背负太多的责任和骂名。“问题青少年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现在不少人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应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采用科学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积极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逆反心理,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举隅
“你孩子真优秀!”每次看着孩子成绩单上接近满分的成绩,听到别人这样的赞扬,家长们高兴不已。但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少家长猛然一惊:孩子的成绩怎么不及格!而且顶撞父母等叛逆行为不断出现。巨大的反差让家长难以接受,在思考后他们发出疑问:难道我家的孩子变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还在于家长。特别是在错误家庭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家长对孩子惩罚严厉,缺乏沟通与关爱,否认孩子的能力,或者一味呵斥孩子,这些极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及悲观心理,独立性差,缺乏主见,消极逆反。因此,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出现敌对、偏执、焦虑心理,人际关系紧张,不懂感恩等问题。
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断型、强横型、民主型、平等型、自由型及回避型等六类。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青少年认可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强烈反感专断型和强横型家庭教养方式。同一种教养方式引起的表现是不同的,我们不能仅依据青少年的表面行为来评价某种管教类型的实际效果,还需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做进一步分析。
家庭教养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如果教养方式不恰当,父母缺乏对子女的关爱,那么这些青少年在学校就可能变得极具攻击性,出现越轨行为,甚至渐渐走上犯罪道路。如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南航腐尸案等案件,家庭教育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分析——家庭教养方式视角
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良好性格、人格修养与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品学兼优的青少年几乎都是在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而那些问题青少年往往是家教失当所导致的。青少年出现逆反心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客观原因,这里主要从家庭教养方式谈起。
(一)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
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新一代充满个性的教育观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青少年已不再适合。一些家长不重视、不尊重、不顾及青少年的心理感受,使他们觉得不被重视;一些家长只强调分数,对待青少年的能力、性格、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导致他们失去信心,排斥父母,不愿沟通;还有些家长提出一些触犯青少年自尊的要求,使得青少年更加反感,或者父母提出的要求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易导致其产生消极情绪。总之,家长不能树立良好榜样,家庭教育内容简单枯燥,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都会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二)家长的溺爱
现在一些家长工作较忙,生活压力大,难以兼顾孩子,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常采取“只宠不批”的教育态度。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也无原则地呵护;并且只注重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情感方面的培养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很难及时发现和纠正。
(三)家庭综合状况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工作职位、经济收入以及大多数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一定影响。一般家庭中,父亲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家庭的经济开支,忙于工作,与子女的交流较少;母亲负责料理家务,抚育子女。相对而言,父亲给予子女的温暖和理解要比母亲少,这对孩子的全面成长是不利的。
三、消除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家庭教育路径探讨
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家长应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念,营造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发挥榜样作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改善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要正确分析其性质和产生原因,帮助青少年克服逆反心理。
(一)增加感情投入
父母应是情感的沟通者、传递者,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孩子,真心陪伴孩子,与孩子多沟通,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投入积极的情感,做到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增强教育的感染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逆反心理。
(二)采取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为此,父母对孩子应多鼓励和赞美,少训斥和批评。
(三)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
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还不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难以分辨其中的本质。遇到问题,父母要及时给孩子透彻分析,协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问题,提高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青少年的自我教育
培养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是克服逆反心理最恰当的办法,父母应让孩子了解逆反心理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改过。
(五)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
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孩子心态的成因,有效地进行疏导,与其心平气和地沟通,充分信任孩子,给予关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自信心,站在孩子的立场与之进行交谈,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唤起共鸣,这样有助于孩子克服逆反心理。
(六)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父母应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孩子的潜能,尊重孩子合理的兴趣和爱好,努力营造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现代社会要求孩子要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因此,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特别要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在陌生不适的环境中调整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
总的来说,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正常的现象,它影响着青少年心理的发展。由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普遍性、成因的多样性,家长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效利用恰当时机,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奖.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01):72-74.
[2]赵正铭,周丽萍.论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问题教育的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208-211.
[3]何长良.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疏导[J].教育科学论坛,2005(10):75-76.
[4]王耘,陶沙,李玲.家庭環境对母亲抚养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04):17-21.
[5]罗恒星.家庭教育心理[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15-31.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 青少年逆反心理 影响
青少年渴望独立,希望得到尊重、理解和信任,不愿受到过多干涉和限制;但心理和认知发展又不够成熟,处理问题时容易感情用事,冲动,不计后果;而且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出现逃学、打架斗殴、早恋及赌博等现象。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影响很大。良好的父母教养具有比学校教育更持久、更深刻的影响,使青少年终身受益。2016年3月11日,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目前教育部正在配合全国妇联起草家庭教育法草案。青少年成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是一种教育通病,使学校教育背负太多的责任和骂名。“问题青少年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现在不少人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应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采用科学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积极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逆反心理,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举隅
“你孩子真优秀!”每次看着孩子成绩单上接近满分的成绩,听到别人这样的赞扬,家长们高兴不已。但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少家长猛然一惊:孩子的成绩怎么不及格!而且顶撞父母等叛逆行为不断出现。巨大的反差让家长难以接受,在思考后他们发出疑问:难道我家的孩子变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还在于家长。特别是在错误家庭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家长对孩子惩罚严厉,缺乏沟通与关爱,否认孩子的能力,或者一味呵斥孩子,这些极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及悲观心理,独立性差,缺乏主见,消极逆反。因此,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出现敌对、偏执、焦虑心理,人际关系紧张,不懂感恩等问题。
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断型、强横型、民主型、平等型、自由型及回避型等六类。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青少年认可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强烈反感专断型和强横型家庭教养方式。同一种教养方式引起的表现是不同的,我们不能仅依据青少年的表面行为来评价某种管教类型的实际效果,还需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做进一步分析。
家庭教养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如果教养方式不恰当,父母缺乏对子女的关爱,那么这些青少年在学校就可能变得极具攻击性,出现越轨行为,甚至渐渐走上犯罪道路。如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南航腐尸案等案件,家庭教育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分析——家庭教养方式视角
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良好性格、人格修养与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品学兼优的青少年几乎都是在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而那些问题青少年往往是家教失当所导致的。青少年出现逆反心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客观原因,这里主要从家庭教养方式谈起。
(一)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
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新一代充满个性的教育观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青少年已不再适合。一些家长不重视、不尊重、不顾及青少年的心理感受,使他们觉得不被重视;一些家长只强调分数,对待青少年的能力、性格、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导致他们失去信心,排斥父母,不愿沟通;还有些家长提出一些触犯青少年自尊的要求,使得青少年更加反感,或者父母提出的要求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易导致其产生消极情绪。总之,家长不能树立良好榜样,家庭教育内容简单枯燥,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都会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二)家长的溺爱
现在一些家长工作较忙,生活压力大,难以兼顾孩子,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常采取“只宠不批”的教育态度。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也无原则地呵护;并且只注重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情感方面的培养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很难及时发现和纠正。
(三)家庭综合状况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工作职位、经济收入以及大多数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一定影响。一般家庭中,父亲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家庭的经济开支,忙于工作,与子女的交流较少;母亲负责料理家务,抚育子女。相对而言,父亲给予子女的温暖和理解要比母亲少,这对孩子的全面成长是不利的。
三、消除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家庭教育路径探讨
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家长应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念,营造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发挥榜样作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改善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要正确分析其性质和产生原因,帮助青少年克服逆反心理。
(一)增加感情投入
父母应是情感的沟通者、传递者,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孩子,真心陪伴孩子,与孩子多沟通,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投入积极的情感,做到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增强教育的感染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逆反心理。
(二)采取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为此,父母对孩子应多鼓励和赞美,少训斥和批评。
(三)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
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还不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难以分辨其中的本质。遇到问题,父母要及时给孩子透彻分析,协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问题,提高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青少年的自我教育
培养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是克服逆反心理最恰当的办法,父母应让孩子了解逆反心理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改过。
(五)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
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孩子心态的成因,有效地进行疏导,与其心平气和地沟通,充分信任孩子,给予关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自信心,站在孩子的立场与之进行交谈,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唤起共鸣,这样有助于孩子克服逆反心理。
(六)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父母应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孩子的潜能,尊重孩子合理的兴趣和爱好,努力营造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现代社会要求孩子要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因此,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特别要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在陌生不适的环境中调整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
总的来说,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正常的现象,它影响着青少年心理的发展。由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普遍性、成因的多样性,家长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效利用恰当时机,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奖.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01):72-74.
[2]赵正铭,周丽萍.论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问题教育的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208-211.
[3]何长良.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疏导[J].教育科学论坛,2005(10):75-76.
[4]王耘,陶沙,李玲.家庭環境对母亲抚养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04):17-21.
[5]罗恒星.家庭教育心理[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