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是确保学生培养质量、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管理学理论对管理活动的结构和过程划分为:计划、组织、协调、执行、控制(监控)五要素,这五要素相互衔接、逐一推进,共同作用,形成管理活动的完整结构。因而,本文基于这五要素来探讨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的结构及其有代表性的几种类型,为构建更富有监控实效的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学运行 监控机制 结构 类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44-02
教学运行监控机制是高校教学管理诸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高校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办学效应,发挥人才培养摇篮作用的必然举措。在我国当前社会条件下,高校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坚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坚持以管理出效率的办学质量观,坚持以管理学“任何一项管理工作其过程均由计划、组织、协调、执行、控制(监控)五项基本活动所构成”的理论为依据,将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因素悉数考量到,追求更准确地了解教学情况、收集教学信息,更及时地发现、分析和处理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更科学地促进教学系统内外部诸因素的良性作用和合力作用,坚持以构建更具有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教学运行监控机制,通过加强管理,试想更高水平的管理科学来提高办学质量。
一、正确认识高校教学质量运行监控机制的构建要素
高校教学质量运行监控机制的本质是一种组织所实施的伟达成组织管理目标的管理活动,因之适用于管理学理论对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所作出的五内容的划分,这五内容即:计划、组织、协调、执行、控制(监控)。既然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归属于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那么,其构建要素也必然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执行、控制(监控)五内容。不同行业和不同范畴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会有区别,就高校教学管理活动说来必定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和要求。
从计划要素看。在管理学中的计划具有双重含义,即计划工作和计划形式,具体到高校教学质量运行监控机制中的计划要素,就是要计划出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与行动内容的方式安排,将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等计划在先,以计划来规范管理活动。
从组织要素看。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的组织机制应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为领导层级,第二层级为执行层级,正如这一观点“将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职能独立于教务处之外,设立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承担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职能,统筹全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向校长负责,既有利于清理教学与监控的关系,又利于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建立”[1]。
从协调和执行要素看。执行体现落实的行为和效果,协调在于调动和统筹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共识和执行合力,提高执行效率,二者互为条件。协调和执行要素体现于负责对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全部人员,这支队伍中包括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团队,也包括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包括教辅岗位的所有员工,但责任需要明晰,要求需要具体,规制需要得当,能够调动积极性,相互协调作用。这其中,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职能工作人员责任重大,更应该强调他们的执行能量和协调作用,教学督导部门的监督检查不能缺位和乏力。
从控制(监控)要素看。控制(监控)要素显现为评价机制,这一评价机制所要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态度及教学效果,对于这些评价内容应项目化、细化、量化、指标化、可衡量化,渗透到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体系之中,通过这三个评价体系定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状况进行检查,对检查获得的情况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中取得经验,发现问题,奖优罚劣。“大学评价应高度关注学生质量”[2],关注学生质量即关注学生培养质量,学生的培养质量在高校的教学管理目标中是第一位,也即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的教学管理理念,因此,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要突出于监控学生质量的特征。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高效运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基础,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离不开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物质支撑。
二、高校教学质量运行监控机制几种类型比较
“层级主体”运行监控式。有学者提出,要架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联动作用,相互借力发力的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实则这样的观点更在于对决策领导层面的考量,将微观层面视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将宏观层面视为国家监控,将中观层面视为省级监控,强调加强对高校教学质量运行监控机制层级领导作用,形成自上而下的条条监控,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监控大环境。这种观点无疑是一种站位高的立足于高校内外部联系的,从国家到地方,再到高校,形成一个与高校教学有关的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监控系统。这种提法无疑更呈层级结合、上下贯通的性质。
“六要素”运行监控式。有学者提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长效运行机制应从权威组织机构与高素质管理队伍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与监控手段、完善的信息机制和畅通的教学信息反馈渠道、规范的管理制度机制与保障、教学成果培育机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和建立完善的教学保障机制等六个方面的构建,同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与构建运行机制过程中还应注意处理好督教与导教、督导专家与任课教师、教学督导机构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学质量的监控与其持续改进建设四个方面的关系。这种提法无疑是针对于高校内部系统的,具有具体操作的实践意义的观点。
“刚柔相济”运行监控式。有学者提出,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结构、学生素质、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水平等因素都处在不断变化的情形之中,与时俱进地整合运作才可以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发挥最好的管理效应。“刚柔相济”的教学运行监控机制需要有刚醒的硬性的具体的规定,也需要有柔性的结合新情况新问题的变通的调适。这种提法无疑是强调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的灵活性,在机制构建后不能一成不变,不能滞后于性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要快速反映,及时调适、人性化运作,更注意到实际需要的特点。
“查评控结合”运行监控式。有学者提出以“成立机构,完善制度,逐步推进,形成机制”为原则,以学校领导、教管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实行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形成学校方方面面共同监管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在这个监控体系中要实行“检查与抽查相结合、评估与评比相结合、监控与建设相结合”。这种提法无疑在运行和监控的参与人员和方式方法上更予以强调,可操作性更强,舆论效果更大,制约控制手段更强。
三、結语
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在任何组织的运转中,管理、科研与经营都当并驾齐驱。而科研要出成果,经营要出效益,都要靠良好的管理,三种功能协调好了,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对于高校办学说来,依然离不开坚实有力的教学管理活动。建立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是高校坚实有力的教学管理活动的思想论和方法论,也是高校在当前教学管理活动中十分重视投入理论和实践精力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围绕高校建立高教学运行监控机制的理论论述和实践模式都是高校人的远见卓识和躬身力行的结果,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即会对阶段性的管理目标起到积极的作用,亦会在运行的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没有终结的定论,终结的定论只能是体现在建构理念中的。因此,每个高校应借鉴他校经验,结合本校办学特点来探讨和构建教学运行监控机制。
参考文献:
[1]潘晓卉,郑家茂.构建科学高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
[2]王振华.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建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3]俞继凤.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系统科学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4(4).
[4]陈建湘,谢再莲.试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体系、内容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15).
责任编辑:孙 瑶
关键词:教学运行 监控机制 结构 类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44-02
教学运行监控机制是高校教学管理诸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高校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办学效应,发挥人才培养摇篮作用的必然举措。在我国当前社会条件下,高校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坚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坚持以管理出效率的办学质量观,坚持以管理学“任何一项管理工作其过程均由计划、组织、协调、执行、控制(监控)五项基本活动所构成”的理论为依据,将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因素悉数考量到,追求更准确地了解教学情况、收集教学信息,更及时地发现、分析和处理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更科学地促进教学系统内外部诸因素的良性作用和合力作用,坚持以构建更具有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教学运行监控机制,通过加强管理,试想更高水平的管理科学来提高办学质量。
一、正确认识高校教学质量运行监控机制的构建要素
高校教学质量运行监控机制的本质是一种组织所实施的伟达成组织管理目标的管理活动,因之适用于管理学理论对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所作出的五内容的划分,这五内容即:计划、组织、协调、执行、控制(监控)。既然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归属于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那么,其构建要素也必然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执行、控制(监控)五内容。不同行业和不同范畴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会有区别,就高校教学管理活动说来必定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和要求。
从计划要素看。在管理学中的计划具有双重含义,即计划工作和计划形式,具体到高校教学质量运行监控机制中的计划要素,就是要计划出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与行动内容的方式安排,将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等计划在先,以计划来规范管理活动。
从组织要素看。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的组织机制应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为领导层级,第二层级为执行层级,正如这一观点“将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职能独立于教务处之外,设立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承担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职能,统筹全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向校长负责,既有利于清理教学与监控的关系,又利于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建立”[1]。
从协调和执行要素看。执行体现落实的行为和效果,协调在于调动和统筹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共识和执行合力,提高执行效率,二者互为条件。协调和执行要素体现于负责对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全部人员,这支队伍中包括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团队,也包括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包括教辅岗位的所有员工,但责任需要明晰,要求需要具体,规制需要得当,能够调动积极性,相互协调作用。这其中,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职能工作人员责任重大,更应该强调他们的执行能量和协调作用,教学督导部门的监督检查不能缺位和乏力。
从控制(监控)要素看。控制(监控)要素显现为评价机制,这一评价机制所要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态度及教学效果,对于这些评价内容应项目化、细化、量化、指标化、可衡量化,渗透到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体系之中,通过这三个评价体系定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状况进行检查,对检查获得的情况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中取得经验,发现问题,奖优罚劣。“大学评价应高度关注学生质量”[2],关注学生质量即关注学生培养质量,学生的培养质量在高校的教学管理目标中是第一位,也即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的教学管理理念,因此,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要突出于监控学生质量的特征。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高效运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基础,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离不开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物质支撑。
二、高校教学质量运行监控机制几种类型比较
“层级主体”运行监控式。有学者提出,要架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联动作用,相互借力发力的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实则这样的观点更在于对决策领导层面的考量,将微观层面视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将宏观层面视为国家监控,将中观层面视为省级监控,强调加强对高校教学质量运行监控机制层级领导作用,形成自上而下的条条监控,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监控大环境。这种观点无疑是一种站位高的立足于高校内外部联系的,从国家到地方,再到高校,形成一个与高校教学有关的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监控系统。这种提法无疑更呈层级结合、上下贯通的性质。
“六要素”运行监控式。有学者提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长效运行机制应从权威组织机构与高素质管理队伍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与监控手段、完善的信息机制和畅通的教学信息反馈渠道、规范的管理制度机制与保障、教学成果培育机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和建立完善的教学保障机制等六个方面的构建,同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与构建运行机制过程中还应注意处理好督教与导教、督导专家与任课教师、教学督导机构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学质量的监控与其持续改进建设四个方面的关系。这种提法无疑是针对于高校内部系统的,具有具体操作的实践意义的观点。
“刚柔相济”运行监控式。有学者提出,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结构、学生素质、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水平等因素都处在不断变化的情形之中,与时俱进地整合运作才可以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发挥最好的管理效应。“刚柔相济”的教学运行监控机制需要有刚醒的硬性的具体的规定,也需要有柔性的结合新情况新问题的变通的调适。这种提法无疑是强调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的灵活性,在机制构建后不能一成不变,不能滞后于性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要快速反映,及时调适、人性化运作,更注意到实际需要的特点。
“查评控结合”运行监控式。有学者提出以“成立机构,完善制度,逐步推进,形成机制”为原则,以学校领导、教管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实行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形成学校方方面面共同监管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在这个监控体系中要实行“检查与抽查相结合、评估与评比相结合、监控与建设相结合”。这种提法无疑在运行和监控的参与人员和方式方法上更予以强调,可操作性更强,舆论效果更大,制约控制手段更强。
三、結语
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在任何组织的运转中,管理、科研与经营都当并驾齐驱。而科研要出成果,经营要出效益,都要靠良好的管理,三种功能协调好了,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对于高校办学说来,依然离不开坚实有力的教学管理活动。建立高校教学运行监控机制是高校坚实有力的教学管理活动的思想论和方法论,也是高校在当前教学管理活动中十分重视投入理论和实践精力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围绕高校建立高教学运行监控机制的理论论述和实践模式都是高校人的远见卓识和躬身力行的结果,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即会对阶段性的管理目标起到积极的作用,亦会在运行的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没有终结的定论,终结的定论只能是体现在建构理念中的。因此,每个高校应借鉴他校经验,结合本校办学特点来探讨和构建教学运行监控机制。
参考文献:
[1]潘晓卉,郑家茂.构建科学高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
[2]王振华.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建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3]俞继凤.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系统科学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4(4).
[4]陈建湘,谢再莲.试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体系、内容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15).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