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名剧。这主要是关于一个名叫诺拉的女人,她意识到她为丈夫托瓦尔·赫尔默所做的一切努力和牺牲,对他来说,甚至比不上他的名声。然后她决定和托瓦尔德分手,离开这个地方。诺拉就像一只被限制的鸟,被精炼到一个有限的区域,终于得到了离开的机会。然而,在历史条件下,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诺拉的决心表明,女性的自我意识在那個时代已经开始崛起。
诺拉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她实际上是一个勇敢而独立的女人。为了救丈夫,她向克洛斯塔德借钱,甚至伪造了父亲的签名。后来,她通过写作设法自己还钱。她能工作,但她被限制在那所小房子里,因为托瓦尔认为她像孩子一样天真,或者换一种说法:他认为丈夫应该把妻子当作自己的孩子。赫尔默称诺拉为他的“小鸟”和“小松鼠”。诺拉认为这些称呼只是赫尔默对她的亲密关系。然而,这些话反映了诺拉对赫尔默的娃娃身份。诺拉无视这些不可接受的因素,建构了一种完全建立在诺拉自我意识之上的“自我”身份(吴阿敏).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诺拉的悲剧意识最终导致其情感爆发的必然性,但它并没有经历那个时代的衰败,因为它不利于女性。不仅诺拉,那个年龄段的成千上万的女性也被这种谎言所诱骗,认为她们没有能力和才能没有男人生活。那时他们失去了自我意识。
作为那个时代男性的代表,托瓦尔的观念是一种典型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他生活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固有的旧思想受到新思想的冲击(乌尼·朗格斯)。妇女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很虚弱,妇女应该服从男子的保护和供给,这是非常保守和传统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合理的。但这样的信念从一开始就大错特错。它为女性设定了一个隐藏的假设或前提:她们很虚弱,需要保护。男人从不认为女人能做任何事,女人也不会。双方都假设了一件事:女人作为男人的依恋而被割断。女性的自我意识之所以不能得到充分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女性的自我意识无法进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对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处境一无所知。
时代影响一个人的观念,但不能成为不尊重妇女的借口。例如,在小说中,赫尔默称诺拉为“我的鸟”和“我的小松鼠”。这样的绰号似乎证明了他们的亲密关系,但在这些肤浅的名字之下,却是赫尔默的歧视。他从不把诺拉当作平等的家庭成员,即使是成年人。取而代之的是,他把诺拉当作自己的私人依恋,就像宠物一样。诺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她认为赫尔默非常爱她,所以他这样叫她。但当赫尔默因为她向克洛斯塔德借钱而责骂她并称她为“伪君子”、“骗子”和“罪犯”之后,她终于看到在赫尔默的面具下是一张真正伪君子的丑陋的脸。
但诺拉的顿悟直到剧本结束才出现。“很好。好吧,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我把钥匙放在这里。女佣们比我更懂得收拾屋子。明天,我离开小镇后,克莉丝汀会过来收拾家里所有的东西。”诺拉意识到自己多年来一直是丈夫的“玩偶”,自我建构的形象在丈夫的辱骂中崩溃,最终认识到丈夫的自私和虚伪。因此,即使她不知道该怎么做,赫尔默也尽力让她呆在家里,她仍然坚持离开丈夫去寻找真正的自己(郑雯雯). 诺拉的离开表明了她追求平等、探索没有丈夫的新生活的决心。结合十九世纪自我改造和重新定义的思想,诺拉经常被视为一个强大的个体的原型,她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诺拉的胜利使她摆脱了几代人的社会和智力制约,摆脱了科学决定论、遗传和环境的孪生神,摆脱了剥夺她自我价值、自我决定的思想禁锢过程,和真实的自我。”(朱莉·霍利奇)她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活着,哪怕只有一次,也从来没有意识到和赫尔默在一起时她不是真正的诺拉。
女性主义的兴起是必然的。但关键是如何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由于历史原因,长久以来,男人一直统治着这个社会。相比之下,女性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不如男性的状态。女性的自我意识一度丧失。男人对女人抱有错误的观念。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赫尔默和诺拉之间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事情,而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可能至今仍在发生。这出戏的结尾提到了“奇迹”。这里的奇迹意味着,尽管女性身体虚弱,但她们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责任。这个奇迹很难实现。但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取得进展。也许有一天,奇迹会成真,那时候,诺拉会回到赫尔默身边。
参考文献
[1] 吴阿敏.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分析自我意识的建构与丧失——以《玩偶之家》中娜拉为例[J].中外文化研究, 2017, (3): 150-151.
[2] Unni Lang?s. What Did Nora Do? Thinking Gender with A Doll’s House [J]. Ibsen Studies, 2005, (2): 148-171.
[3] 郑雯雯.《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的原因再解读[J].戏剧天地, 2014, 3:122-123.
[4] Susan Mendus. Out of the Doll’s house: Reflections on Autonom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J].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s, 1999, (4): 59-69.
[5] Julie Holledge. Addressing the Global Phenomenon of A Doll’s House: An Intercultural Intervention [J]. Ibsen Studies, 2008, (3): 13-28.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名剧。这主要是关于一个名叫诺拉的女人,她意识到她为丈夫托瓦尔·赫尔默所做的一切努力和牺牲,对他来说,甚至比不上他的名声。然后她决定和托瓦尔德分手,离开这个地方。诺拉就像一只被限制的鸟,被精炼到一个有限的区域,终于得到了离开的机会。然而,在历史条件下,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诺拉的决心表明,女性的自我意识在那個时代已经开始崛起。
诺拉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她实际上是一个勇敢而独立的女人。为了救丈夫,她向克洛斯塔德借钱,甚至伪造了父亲的签名。后来,她通过写作设法自己还钱。她能工作,但她被限制在那所小房子里,因为托瓦尔认为她像孩子一样天真,或者换一种说法:他认为丈夫应该把妻子当作自己的孩子。赫尔默称诺拉为他的“小鸟”和“小松鼠”。诺拉认为这些称呼只是赫尔默对她的亲密关系。然而,这些话反映了诺拉对赫尔默的娃娃身份。诺拉无视这些不可接受的因素,建构了一种完全建立在诺拉自我意识之上的“自我”身份(吴阿敏).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诺拉的悲剧意识最终导致其情感爆发的必然性,但它并没有经历那个时代的衰败,因为它不利于女性。不仅诺拉,那个年龄段的成千上万的女性也被这种谎言所诱骗,认为她们没有能力和才能没有男人生活。那时他们失去了自我意识。
作为那个时代男性的代表,托瓦尔的观念是一种典型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他生活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固有的旧思想受到新思想的冲击(乌尼·朗格斯)。妇女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很虚弱,妇女应该服从男子的保护和供给,这是非常保守和传统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合理的。但这样的信念从一开始就大错特错。它为女性设定了一个隐藏的假设或前提:她们很虚弱,需要保护。男人从不认为女人能做任何事,女人也不会。双方都假设了一件事:女人作为男人的依恋而被割断。女性的自我意识之所以不能得到充分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女性的自我意识无法进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对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处境一无所知。
时代影响一个人的观念,但不能成为不尊重妇女的借口。例如,在小说中,赫尔默称诺拉为“我的鸟”和“我的小松鼠”。这样的绰号似乎证明了他们的亲密关系,但在这些肤浅的名字之下,却是赫尔默的歧视。他从不把诺拉当作平等的家庭成员,即使是成年人。取而代之的是,他把诺拉当作自己的私人依恋,就像宠物一样。诺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她认为赫尔默非常爱她,所以他这样叫她。但当赫尔默因为她向克洛斯塔德借钱而责骂她并称她为“伪君子”、“骗子”和“罪犯”之后,她终于看到在赫尔默的面具下是一张真正伪君子的丑陋的脸。
但诺拉的顿悟直到剧本结束才出现。“很好。好吧,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我把钥匙放在这里。女佣们比我更懂得收拾屋子。明天,我离开小镇后,克莉丝汀会过来收拾家里所有的东西。”诺拉意识到自己多年来一直是丈夫的“玩偶”,自我建构的形象在丈夫的辱骂中崩溃,最终认识到丈夫的自私和虚伪。因此,即使她不知道该怎么做,赫尔默也尽力让她呆在家里,她仍然坚持离开丈夫去寻找真正的自己(郑雯雯). 诺拉的离开表明了她追求平等、探索没有丈夫的新生活的决心。结合十九世纪自我改造和重新定义的思想,诺拉经常被视为一个强大的个体的原型,她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诺拉的胜利使她摆脱了几代人的社会和智力制约,摆脱了科学决定论、遗传和环境的孪生神,摆脱了剥夺她自我价值、自我决定的思想禁锢过程,和真实的自我。”(朱莉·霍利奇)她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活着,哪怕只有一次,也从来没有意识到和赫尔默在一起时她不是真正的诺拉。
女性主义的兴起是必然的。但关键是如何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由于历史原因,长久以来,男人一直统治着这个社会。相比之下,女性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不如男性的状态。女性的自我意识一度丧失。男人对女人抱有错误的观念。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赫尔默和诺拉之间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事情,而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可能至今仍在发生。这出戏的结尾提到了“奇迹”。这里的奇迹意味着,尽管女性身体虚弱,但她们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责任。这个奇迹很难实现。但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取得进展。也许有一天,奇迹会成真,那时候,诺拉会回到赫尔默身边。
参考文献
[1] 吴阿敏.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分析自我意识的建构与丧失——以《玩偶之家》中娜拉为例[J].中外文化研究, 2017, (3): 150-151.
[2] Unni Lang?s. What Did Nora Do? Thinking Gender with A Doll’s House [J]. Ibsen Studies, 2005, (2): 148-171.
[3] 郑雯雯.《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的原因再解读[J].戏剧天地, 2014, 3:122-123.
[4] Susan Mendus. Out of the Doll’s house: Reflections on Autonom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J].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s, 1999, (4): 59-69.
[5] Julie Holledge. Addressing the Global Phenomenon of A Doll’s House: An Intercultural Intervention [J]. Ibsen Studies, 2008, (3): 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