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年龄尚幼的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终身受益,作为学校教育者,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从教这么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做起。
关键词:班主任;行为习惯
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给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地习惯呢?
一、 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小学生精力旺盛,喜欢追逐打闹,这样,极易发生事故。我在工作中,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我们学校的规定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每个学生熟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对照检查,逐步落实。如要求学生在集会集队时,一听到广播里的声音,就立即排队,而且还要做到“有序、安静、整齐、快速”地到达指定的地点。上学放学时要建立路队制,让学生走单排。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路上打闹、追逐玩耍,注意交通安全。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才行。小学生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好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就容易消退。所以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要求,反复训练、反复讲,直到好习惯得到有效巩固为止。
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一些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不能完全理解,但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起着耳需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一天早上,我去检查分担区,发现分担区内特别脏。有的同学拿着扫帚在玩,有的同学站在一边,有的同学在扫,可是扫得很不认真。我二话没说,拿起扫帚开始扫地,这时玩的学生不玩了,打闹的学生不打闹了,所有人都加入到清扫的队伍。结果可想而知,同学们很快把分担区打扫得干干净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任何鼓动性的语言。事实证明,教师不必声嘶力竭地训斥学生。
还记得去年春天,我带领学生去春游。我们来到一座小山前,这座小山是用人工修的石阶。同学们都很兴奋,带着不服输的精神想爬过这座小山。可是我犯难了,山上面的石阶很陡,我有恐惧症,一到高处就头晕。同学们停在那,都看着我,等着我带头呢。我怎么办呢?如果我不登上这座山,那么就会给同学们养成以后见到困难就退缩的坏习惯。我下定决心:用手遮着眼睛,一步一步登上山顶。同学们跟在我的后面,也都到了山顶。登上山顶之后,同学们都非常高兴,他们向山下高喊,完全是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此时,我觉得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不怕困难的精神。这样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影响更加深远。
三、家校合力——增强教育效力
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有位著名文学家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很多位教师,但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正如小学教育学所说的:“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如:有一个学生不完成作业时,师问其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时,学生回答说:“我家昨天晚上一放学,爸爸、妈妈就和几个人在家打麻将,也不做饭,让我出去玩儿,我说我作业没做,爸爸却说就一次作业没做有什么了不起的,作业嘛,在课堂上听懂就行了,我们没读多少书照样挣钱 ”。这些学生大多天资聪明,学习成绩却属于后进者。而现在的家庭教育又凸显出一种名为“留守畸形教育”即父母外出打工,子女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这样的孩子多数因过度溺爱养成懒、贪、攀等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及时召开家长会,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科學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要让家长懂得自己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身心,人格等个性化情况最为清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即时性。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人才。
关键词:班主任;行为习惯
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给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地习惯呢?
一、 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小学生精力旺盛,喜欢追逐打闹,这样,极易发生事故。我在工作中,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我们学校的规定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每个学生熟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对照检查,逐步落实。如要求学生在集会集队时,一听到广播里的声音,就立即排队,而且还要做到“有序、安静、整齐、快速”地到达指定的地点。上学放学时要建立路队制,让学生走单排。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路上打闹、追逐玩耍,注意交通安全。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才行。小学生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好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就容易消退。所以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要求,反复训练、反复讲,直到好习惯得到有效巩固为止。
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一些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不能完全理解,但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起着耳需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一天早上,我去检查分担区,发现分担区内特别脏。有的同学拿着扫帚在玩,有的同学站在一边,有的同学在扫,可是扫得很不认真。我二话没说,拿起扫帚开始扫地,这时玩的学生不玩了,打闹的学生不打闹了,所有人都加入到清扫的队伍。结果可想而知,同学们很快把分担区打扫得干干净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任何鼓动性的语言。事实证明,教师不必声嘶力竭地训斥学生。
还记得去年春天,我带领学生去春游。我们来到一座小山前,这座小山是用人工修的石阶。同学们都很兴奋,带着不服输的精神想爬过这座小山。可是我犯难了,山上面的石阶很陡,我有恐惧症,一到高处就头晕。同学们停在那,都看着我,等着我带头呢。我怎么办呢?如果我不登上这座山,那么就会给同学们养成以后见到困难就退缩的坏习惯。我下定决心:用手遮着眼睛,一步一步登上山顶。同学们跟在我的后面,也都到了山顶。登上山顶之后,同学们都非常高兴,他们向山下高喊,完全是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此时,我觉得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不怕困难的精神。这样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影响更加深远。
三、家校合力——增强教育效力
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有位著名文学家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很多位教师,但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正如小学教育学所说的:“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如:有一个学生不完成作业时,师问其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时,学生回答说:“我家昨天晚上一放学,爸爸、妈妈就和几个人在家打麻将,也不做饭,让我出去玩儿,我说我作业没做,爸爸却说就一次作业没做有什么了不起的,作业嘛,在课堂上听懂就行了,我们没读多少书照样挣钱 ”。这些学生大多天资聪明,学习成绩却属于后进者。而现在的家庭教育又凸显出一种名为“留守畸形教育”即父母外出打工,子女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这样的孩子多数因过度溺爱养成懒、贪、攀等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及时召开家长会,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科學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要让家长懂得自己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身心,人格等个性化情况最为清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即时性。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