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风波:数学生活与数学科学的艰难抉择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an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数学报2011年第1115期第3版》一家小超市规定,喝完可乐后,用2个空瓶可以换1瓶可乐,贝贝买了3瓶可乐,他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可乐?(答案到底是5还是6呢?)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科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当生活数学与数学科学产生“矛盾”时,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呢?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去年我们教研组在批阅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期末调研试卷时,对于附加题的答案,我们教研组起了争执,大家各抒己见,意见始终不能统一. 题目是这样的:《小学生数学报2011年第1115期第3版》一家小超市规定,喝完可乐后,用2个空瓶可以换1瓶可乐,贝贝买了3瓶可乐,他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可乐?
  答案之一:
  喝了5瓶. 乐乐买了3瓶可乐,喝完应该有3个空瓶,根据规则其中的2个空瓶可以换到一瓶可乐,喝完后又有了1个空瓶,加上之前剩下的1个空瓶,又可以换得一瓶,3 1 1 = 5,最终应该是喝了5瓶饮料,还剩一个空瓶!
  答案之二:
  喝了6瓶. 在答案之一的基础上,根据规则2个空瓶 = 1瓶饮料. 那么也可以理解为1个空瓶 1个空瓶 = 1个空瓶 瓶子里的饮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那么1个空瓶就可以换到1个瓶子里的饮料!因此,乐乐可以把最后剩下的1个空瓶拿到超市换一瓶饮料喝掉,然后把瓶子再还给超市,如此一来,3 1 1 1 = 6,乐乐一共喝了6瓶饮料.
  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支持答案一的老师说:《数学课程标准》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 而在现实生活中,第一:超市之所以搞这次活动是为了促销,只有永远让你的手里有1个空瓶,你才会不断地买他的饮料;第二:商家的产品是需要运输费用的,2个空瓶可以换1瓶饮料. 顾客有1个空瓶,超市有1瓶饮料,如果你用1个空瓶换了他瓶子里的饮料,那么他在这次交换中得到的是2个空瓶,而这2个空瓶也只能换到1瓶饮料,如此一来,超市其实是赔本的,因为它损失了运费. 作为一个商人,他是不会做赔本生意的!因此只能喝到5瓶. 支持答案二的老师说:数学不光是生活,也是一种思维,更是一门科学. 它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也必须高于生活.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当然应该能喝到6瓶饮料. 大家分成了2派,一派支持5,一派支持6,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没办法大家决定该题暂不批改.
  可是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呀,试卷可以暂不批改,但是评讲试卷时我跟学生应该如何说呢?答案是5?是6?还是5和6都对呢?我迷惑了……记得很久以前听过一个数学家的小故事,故事里的数学家遇到的问题跟我们的题目一样,他和众人打赌,他能喝到6瓶饮料,大家都不相信,故事里的他就是用了第二种理论说服了老板,最终老板同意了,他也顺利地喝到了6瓶饮料. 江苏省特级教师李从华先生曾经为了类似的题目写了一篇论文,也是根据第二种理论得出无论你买多少瓶饮料,都可以喝到你购买的双倍瓶数的饮料. 想到这里我思想的天平渐渐地倾向了第二种答案. 可是转念一想,第一种理论也没错啊,《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生活中商家做生意的目的就是盈利,怎么可能白白地贴了运费呢?人人都要学“有用的数学”,如果数学仅仅是一种束之高阁,“摆”在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不能用于生活,那么学习数学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还是第一种答案更接近生活.
  我更加迷茫了……到底谁才是正确答案呢?回家后,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又翻阅了大量相关的书籍. 数学是什么?数学一门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它是严谨的,它来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 用纯数学的思想来思考这个题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既然2个空瓶 = 1瓶饮料,那么1个空瓶确实可以换到一个空瓶里的饮料,它没有考虑运费,没有考虑其他任何因素,答案确实是6,而且也只能是6!《数学新课程标准》说:数学课程不仅具有基础性、普及性,还应该具有发展性,可持续的发展性,它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教孩子数学知识,还应引导他们了解数学文化,学习数学思想,拓展数学思维,从这一角度来说,答案应该是6.
  渐渐地,我好像找到了我心中的答案!在试卷中这道题以思考题的形式出现本就是对已有知识的一种提高,而且数学来源于生活不假,但是再回到生活中去,这个“回”却并不是我们老师可以代劳的. 数学课堂上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思维的方法,是数学思想. 而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至于怎么解决,能解决多少就是个人的能力问题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份试卷中该题的答案应该是能喝到6瓶.
其他文献
五年级下册教学的“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是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 以下是本人教学“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后的几点收获.   一、从生活中感受策略   【教学片段一】  1. 用图画呈现甲、乙两杯果汁共400毫升,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两杯的果汁同样多. 这是倒水问题的开始、变化、结果. 甲杯里的部分果汁倒入乙杯后,两杯果汁才同样多,如果把甲杯倒入乙杯的那些果汁仍然倒回甲杯,就恢复了两杯果汁的原状. 这
2012年3月,上海市一处居民楼发生命案:27岁的沈成在家中杀害了妻子杨晓娣。警方调查发现,杨晓娣是沈成读大学时的小师妹,二人曾是校园恋人,两人的结合在外人看来可谓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为何会发生如此惨剧呢?   一年后,随着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宣判,案件的真相才逐渐浮出了水面:原来,当年沈成即将大学毕业时,偷偷喜欢上另一名女生王美琛,杨晓娣无奈与其分手,但多年来她仍对旧情人念念不忘。2011年
在不久前结束的广州车展上,东风雪铁龙以“舒适·时尚·科技”为参展主题,旗下10余款车型悉数亮相,并展示了“T STT核心动力”技术。  实际上,对于东风雪铁龙来讲,这次广州国际车展除了是2015年最后一次大型“较量”外,还多了一层更重要的意义——“龙腾C计划”成果展。2015年是东风雪铁龙品牌中期规划——“龙腾C计划”的收官之年。  三年来,东風雪铁龙共推出了全新爱丽舍、C3-XR、C4世嘉、全新
【摘要】本文在对素数问题的研究中,将传统的筛法变换了一下分析形式,并在分析运算中结合运用了一个在历来的筛法分析中一直被忽略了的初等数学运算方法求最小公倍数法.以此运算方法为基础,经过严密的理论分析、推导,最终得出一个以函数形式表示的自然数数列中任一点X之前(包括X点)的整个区域上素数的平均分布密度.  【关键词】素数;筛法;素数分布密度  一、传统筛法分析中存在的困难  在研究素数问题的若干方法中
【摘要】现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形式化的“主动探究式”教学倾向,表面上貌似“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但实際上许多地方还存在着教师独霸课堂,大搞“一言堂”的现象.本文从自身的一堂教学实例出发,对“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真正地实现合作探究式教学”“如何还思维于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体会  普罗塔戈有一
课题名称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数学多元化考核评价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 2011ZCJG054  高等数学教育是受各高校重视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以及学生的创新逻辑性思维.而在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养.长久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和学校的数学教育评价不相符,学校的教育评价并不是以学生的能力定位和综
每一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行文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是理解文意解读文章主旨的依据。句子连贯题目的材料多是从文章中抽取出来的文段,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行文线索清晰明了。因此,在复习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语段的线索来解答题目。  行文线索可以是人、事、物、时间、地点、感情的变化以及事理的逻辑关系,等等。如:  赏心悦目的,是旭日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________;________,铺撒祖屋
能否解决数学问题是判断数学能力强弱的重要依据,会做题、做对题更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不二法门.面对浩如烟海的习题,如何在夯实“双基”的同时,兼顾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诸如此类的问题摆在眼前,使学生迷惘,让教师纠结.面对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试题“新”“奇”“活”,凸显能力立意的特点,对于原先高三解题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若简单地萧规曹随、依样画瓢显然是行不通了.
龚林,全国第三家手绘视频制作公司执行董事,曾出版《王小波传》、《抑郁君,我们分手吧》等作品,是一位90后畅销作家。  这样一个典型的高富帅,却爱上了一个因乳腺癌切除右乳的灰姑娘,只因这个“灰姑娘”在15年前曾是他生命里唯一的女神。近日,龚林亲自为本刊撰文,深情诉说那缺失的花蕾也无法动摇他坚定的心……  在我还是一个只会爬树掏鸟蛋的调皮少年时,我生命中的“女神”就出现了。  那是2000年一个夏日的
【缘起】  在学校教研组的同题异构教学活动中,有两位青年教师执教了五年级(下册)教材第88、89页“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推想)”安排的两道例题和“练一练”. 两位老师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   A教师:  一、 游戏导入,激活经验,感知有些问题可以倒过来推想  1. 欣赏图片(倒过来看)  2. 读小诗(倒过来读)  3. 出示:  师:你是怎么想的?(倒过来想)  二、突出特征,知道什么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