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题的选择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正在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大势。对于初中阶段而言,实施这种整合课程教改实验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所以在诸因素之中,语文课堂整合教学的好坏成败首先取决于整合课题的选择。那么应当如何选择能够开展语文整合教学的课题?又有哪些适宜于整合教学的课题类型呢?笔者妄自结合自己近几年在初中语文整合教学领域的研究与实验阐述如下:
  
  一、课题选择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选择课题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找出二者间的整合点,既要使信息技术在丰富性、多样化、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功效得以显现,又要在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站在大语文教育观的高度,把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发掘出来,进而在使二者相辅相成,各彰其长的同时,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益。这其中的关键是找准整合点,以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2.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指选择那些新课文、新内容或是可以翻出新意的老课文、旧内容来进行整合教学,得到别人没有提供过的或是在别人的成果基础上有所发展、深化的成果。语文整合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方面,新课文、新内容或是渗透着浓烈的人文气息,或是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或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又无任何参考的案例,因而更易于教师充分发挥潜能,放开手脚,以自己的阅历、感知大胆设计,使教学个性得以张扬;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旧篇目及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尽管没有新型整合模式的课例可资借鉴,教师还是要查阅一些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相关案例,吸取其中的精华,然后针对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新颖的教学思路和方案。
  3.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教师从主客观条件出发,全面考虑是否可能达到或取得预期的目标、成效而去恰当地选择课题。这里所指的主观条件包含教师自身具有的知识、能力、经验、专长等,当然,教师更应具备满足课题思路需要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和素养,这是整合教学对教师提出的基础性要求。否则课堂教学将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也难免让人产生蹩脚之感。客观条件包括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等。
  
  二、整合课题的类型
  
  1.故事人物型:指作品里人物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呈现出鲜明形象,中心蕴涵深广(有些现象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之相关的各式资料较多,可让学生体会、领悟人物塑造描写的方法、技巧,能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设置让学生展现个性、才能的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支持的活动空间的课题。如,《泰坦尼克号》、《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皇帝的新装》等。
  2.诵读抒情型:指作者托物抒情,作品中激荡着情感的波澜,宜于配乐诵读,拥有一定数量的背景资料(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有必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检测或是写作抒怀、相互交流的课题。如,《爱莲说》、《黄河颂》、《乡愁》等。
  3.名人胜景型:指作品有厚重的文化、历史内涵,或阐述伟人大家的言论思想;或写人叙事,展现名人生平、生活况味;或摹景状貌,勾勒名山大川,悠悠风物,抒发情怀抱负,各种背景资料较丰富,借助信息技术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与延展的课题。如,《〈论语〉十则》、《五柳先生传》、《三峡》、《岳阳楼记》等。
  4.介绍说明型:指作品主要介绍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部结构,说明其特征、成因、作用等,图片、视频资料较丰富(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乡土资源可供开发运用更佳),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事物的认识,可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感及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课题。如,《北京立交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蜘蛛》等。
  5.美文小品型:指作品多为现当代作家创作的散文、杂文,或审视人生、解读历史,或追忆往昔、微窥现实,或感悟自然、关注生灵,或品味文化、鉴赏艺术,或颂扬美好、针砭时弊……其内蕴独特深刻,有发掘价值,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较多,可以启发和深化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思考与认识,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空间大,效果好的课题。如《不朽的失眠》、《胡同文化》、《敬畏生命》等。
  6.写作综合型: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作文课和语文综合性活动。前者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文字表达能力为目标,可从某一点切入,通过对一定数量信息资源的感知和探究,总结出相关的规律。如作文的拟题技巧;可从某一话题入手,创设作文情境,提供相关的资料,引发学生的情味和表达的冲动;也可将两种方式相结合;还可将任何一位学生的作文展示在每一台电脑显示器上,供所有学生参与评改。后者指师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搜索,收集大量资料,并通过网络平台展演、交流的活动。如“长城”专题,“家乡的民俗风情”等。
  
  于淼西,男,现居河北承德。
其他文献
一、 理论依据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差”跟反应物及生成物成正比的原理,求算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1. 数学教材中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即:若a/b=c/d,则a/b=c/d=(a-c)/(b-d)[或=(c-a)/(d-b)]。2. 化学教材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生产物的质量对应成正比。数学和化学中这两个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
【摘 要】数学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入兴趣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授兴趣教学法,需要教师及能够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还要求教师能够活学活用兴趣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更换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兴趣教学法的具体措施有:(1)精心设置导课;(2)抽象知识具体化;(3)适当补充课外知识;(4)巧设教学场景。 
一、语文教学当有自己的属性  多年来,语文教学“官司缠身”:或争其性质,或议其现象,或论其方法,或辩其效果。种种讼司,概皆因认识不同。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下定义是认识一个事物比较好的方法。  很多学科都有清晰的定义,唯独语文没有。且不论古代中国有没有独立的语文学科,自“癸卯学制”萌生现代教育制度以来,至今逾百年,从《国语》《国文》到《语文》,未见有人给语文学科下过一个认识论意义上的定义,语文一直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