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呈现 随文落实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j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笔者担任的是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总感到识字教学的“集中”“随文”度有点难以处理。在平时的生字词教学中,经常会面对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生字教学集中识字比较好操作,但会流于枯燥;随文识字吧,字词与文本融会贯通,课境感强,但对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高,难操控。
  最近听一位本校教师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从中受益匪浅。
  【案例】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间隔、一行人、联结
  师: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中都带有多音字。
  师:是的,这里的“间、行、结”都是多音字,谁能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一读?(一学生带读,其余学生跟读)
  师: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
  (课件出示带有这三个词语的句子,学生齐读)
  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挽裤、谴责、懒惰
  师:谁会认读这一组词语?(学生读)
  师:看看文中的插图,你知道“挽裤”是什么意思吗?(学生交流)
  师:这组词语中有个生字“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我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记。“惰”字在文中的句子是:“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可见“懒惰”是指这里的人不铺搭石,是不喜爱劳动,不勤快,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懈怠。所以这个字左边是竖心旁,右下部位有个“月”字,表示和身体部位有关。
  师:是呀,词不离句,用一个词在文章中的意思反过来记住它的字形,这也是识字的好办法。(教师边说边范写,特别提醒学生“惰”字的右下部分第一笔是竖不是竖撇。学生在书本上练写“惰”字)
  3.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师:这两个词和水有关,你能读出它们的词义吗?
  生:我读出了水势的大。
  课件出示句子: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师:读一读,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畅说自己的想象)
  4.课件出示第四组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这些词语在文中都是写什么的?
  生1:都是写人们过搭石时的情景的。
  (请学生读,读后教师点击出示“绰”字的解释:(1)宽绰(2)体态柔美)
  师:请大家来给“绰”字选选字义。
  生2:“人影绰绰”在课文中的句子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chuò),给人很美的感觉。所以我认为这里的“绰”应该选第二种解释。
  师:是的,“人影绰绰”就是说明人们过搭石的时候身影很柔美。接下来就让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人们过搭石时的柔美身影吧!
  【反思】
  上述案例耗时10分钟,集中呈现了课文重点的生字新词。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文本资源,使识字教学得到了充分落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教师结合课文引导学生从字音、字形、字义多方面学习生字词,教学形式多样。在此课例中,教师采用了让学生读出词意,让学生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根据词语想象画面等形式展开教学,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高效。其二,在注重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培养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教师的有效引领。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虽不需要面面俱到,但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为了既省时又有效,教师在解读教材和备课时,要准确地分辨出哪些字词学生可自学,哪些字词要稍加点拨,哪些字词必须重点指导。这就对教师在小学中段的识字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课例中的教师在教学时就做到了有针对性,多音字就指导读音,“四会字”就指导书写,有难度的词就指导学生理解等等。其三,识字与词语教学相结合,做到了字不离词。识字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运用,教学时要将字、词、句结合,在词中识字,在句中理解词意,让学生获得整体感悟。如认识“绰”字,如果单独地理解字义,其效果就不如放在词语中理解要好。“绰”字单独有两种解释,而案例中把“绰”放到文中的词语“人影绰绰”中来辨析,学生知道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人们过搭石时的柔美姿态的,就很自然地知晓了此处的“绰”是“柔美”的意思了,学生理解了词义,同时也掌握了这个字。其四,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集中呈现了生字新词,也始终做到了随文落实,词不离文。在教学了“人影绰绰”一词以后,教师自然地引出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到课文中找一找人们过搭石的柔美身影,品读有关的描写片段。”这又做到了词从文中来,又回归到文中去。
  该课例的整个词语教学与文本教学整合得自然、流畅。这样的识字教学好操作,易落实。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教师根据年级段的不同要求,创造性地进行预设,识字教学也可以别有洞天。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精挑细选的短小精美的文学作品。海明威说:“好的文学作品像冰山只露一角,百分之九十藏在水下。”在似乎无物的水面之下,蕴藏着极丰富的“有”。语文教学就是与学生一起通过探究与填补空白来发现和阐释藏匿在文本中的语言知识与技巧的过程。如此的课堂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让学生感觉如饮甘醇,久而弥笃。那如何补白更具教育艺术呢?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现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的教学,谈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王冕的人物形象特点,学习他的美好品质和刻苦精神。  2.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少年王冕》,学习了第一、二大段,知道
学生年龄小,其天性在于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想探索发生在身边的“为什么”,一举一动充满童真和童趣。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教师对知识点的灌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很少有教师会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这种应试的、“填鸭式”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童真和童趣,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学习无用论”的极端思想。以现在的学生作文为例,从中丝毫看不出他们应有的童
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精美的插图,具体形象,直观性强;同时又具有趣味性和启迪性,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能巧妙地运用插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知识,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为正确、深刻地理解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常规的教法,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了解金字塔的有关知识。仅此教学,学生收获的仅仅是一些说明方法,但学生并不能真正地走进文字,走进文章的灵魂,走进金字塔,走进埃及,走进古文明。有了这样的困惑,我反复地研读教材时,“傲对碧空”一词跳入了我的眼帘,我想,如果我就是埃及的金字塔,我凭什么傲对碧空呢?于是,我决定抓住这个文眼,以拟人的方法来教学全文。  
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已近四十个春秋,我却一直在追求一个梦想——与生共读。  这个梦想的种子早在年少时就深埋于我的心間。记得那个年代是无书可读的,家里的几本线装书都在“文化大革命”中付之一炬。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我的启蒙老师唐显礼先生,是他在冬日里朗读的那篇《欧阳海之歌》温暖了我幼小的心灵,让书的魔力撩拨得我不能自已。  说来不怕笑话,我还有过“窃书”的经历。大约是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我去看望在外地工作的父
提起小学语文课本,总会勾起我们美好的回忆。当课文中或慷慨激昂,或行云流水的文字,渐渐远去随岁月模糊时,那一幅幅个性鲜明的插图却依然能够清晰浮现在脑海之中:白求恩在硝烟中为受伤的战士做手术;鲁迅书桌上那个花骨朵般的“早”字;蜿蜒起伏、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还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男女老少……插图之所以会在我们的记忆中那般深刻,是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被课本中直观形象的插图
观察我们的课堂,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自以为是的目标解读,脱离生活的豪言壮语,肤浅游离的文本阅读……在这样的课堂上,更多的是教者光彩照人,学生暗淡无光,课堂缺乏生命的活力。究其原因,少了两个字:尊重。只有尊重文本的内在联系,才能使教学环节更加简化;只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教学目标更加简明;只有尊重生活的真实面目,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简约,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一、尊重文本的内在联系  《
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每一个孩子都好比一粒饱满的、有生命力的种子,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其内在智慧的种子才会萌发。最近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薛发根老师执教的《猴子种果树》一课,让我深刻感受到他在课堂上高超的启迪学生智慧的策略。  一、读中诱思——学生思维的种子渐渐萌发  课始,薛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中有一些生词,我们先来认一认,接着出示大屏幕:  梨树、杏树
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笔者结合教材,精心选择适合的儿歌,让孩子们在严格而又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接受教育,畅享童年。  一、选择适合培养孩子兴趣的——黄口兴会更无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低年级孩子感知事物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