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在进行一些功能交际(如问候、介绍、告别、感谢、道歉、邀请、请求、祝愿、提供帮助、约会、打电话、就餐等)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差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干扰。
1 称呼
英语中的亲属称呼比较简单,如grandmother既可指“祖母”,也可指“外祖母”;brother不但可以指“哥哥”,还可以指“弟弟”。有些称呼如:uncle(叔、伯、姑父、姨父)、aunt(姑、姨、婶、伯母、舅妈)等更是如此。英语亲属称呼很少用于非亲属成员,通常uncle和aunt可用来称呼比较熟悉、亲近的非亲属成员,采用“Uncle/Aunt 首名”的方式,如:Uncle Li、Aunt Mary。
汉语的亲属称呼大量用于非亲属成员,不管认识不认识对方,都可用亲属称呼词称呼,如年轻人对长辈称呼“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呼“大哥”、“大嫂”、“大姐”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用中国人的称呼习惯去和西方人打招呼,则会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不悦。
2 称赞与应答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会遇到称赞别人或受到别人称赞的情况。然而,对别人给予的称赞,英美国家人们的回应与中国人的习惯有所不同。英美国家的人通常是接受称赞;而中国人认为谦虚是美德,通常对别人的称赞讲究自谦、自贬,往往客套一番。在与外国人交往当中,我们应牢记“不必过谦”的原则。当外国友人称赞自己时,要落落大方地说一声:“Thank you!”此外,在涉外交往中,当我们需要自我介绍,或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力、特长等进行介绍时,要敢于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的长处,敢于肯定自己。
3 隐私
西方人有哪些主要的个人隐私呢?
年龄。西方人,尤其是西方女性,不愿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打听自己的年龄(age)。
身体状况。西方人非常反感他人对自己身体状况(health)的过分关注,尤其反感他人对自己病情、病因的刨根问底。
住址及私宅电话。在西方,人们大都视自己的私人居所(address)为私生活领地,除非知己或至交,他们一般都不会轻易将个人住址、住宅电话告诉他人。
此外,个人收入支出、婚姻状况、个人经历、所忙何事、所去何处等都属于西方人的个人隐私。
因此,我们在与西方人交往时,凡涉及对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都应有意识地给予回避,除非对方表示不介意。否则极有可能使对方产生不快,甚至会损害双方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西交际文化差异之后,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文化渗透。
1 充分利用英语教材
现行教材的每册教材中都包含有不同主题的涉及西方文化的单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每一个细节,抓住恰当的时机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化知识。例如,讲授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4“Halloween”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让学生了解万圣节的由来、风俗等。通过对“鬼节”、“南瓜灯”、“Trick or freat”等事物、活动的了解,学生们不仅能增加对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同时也会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英语这一门学科的兴趣。
2 有效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文化意识的主阵地,教师除了挖掘教材里的文化内容以外,还要精心备课,严格组织教学,适时给学生补充与教材文化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背景,要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讲授6A“At Christ-mas”一课时,教师可通过播放歌曲“Merry Christmas”创设学习环境,通过观看电影“The flight before Christmas”(《圣诞营救计划》)片段来了解对话中所涉及的文化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3 恰当使用多媒体设备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直接让学生观看英文版经典影片,如Harry Potter(《哈里·波特》)、Toy Story(《玩具总动员》)、Pinocchio(《木偶奇遇记》)、Snow White(《白雪公主》)等。这些内容本身就是英语文化某个侧面的缩影,学生能够从中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了解并学到许多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有利于他们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4 积极组织文化活动
英语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学生创设真实或仿真的英语交际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言语实践的途径,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对英语文化具有更真实的感受,从而把自己融入相应的文化氛围之中,增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导游”、“新闻发布会”、“记者采访”等各种模拟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抓住能够直接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
1 称呼
英语中的亲属称呼比较简单,如grandmother既可指“祖母”,也可指“外祖母”;brother不但可以指“哥哥”,还可以指“弟弟”。有些称呼如:uncle(叔、伯、姑父、姨父)、aunt(姑、姨、婶、伯母、舅妈)等更是如此。英语亲属称呼很少用于非亲属成员,通常uncle和aunt可用来称呼比较熟悉、亲近的非亲属成员,采用“Uncle/Aunt 首名”的方式,如:Uncle Li、Aunt Mary。
汉语的亲属称呼大量用于非亲属成员,不管认识不认识对方,都可用亲属称呼词称呼,如年轻人对长辈称呼“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呼“大哥”、“大嫂”、“大姐”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用中国人的称呼习惯去和西方人打招呼,则会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不悦。
2 称赞与应答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会遇到称赞别人或受到别人称赞的情况。然而,对别人给予的称赞,英美国家人们的回应与中国人的习惯有所不同。英美国家的人通常是接受称赞;而中国人认为谦虚是美德,通常对别人的称赞讲究自谦、自贬,往往客套一番。在与外国人交往当中,我们应牢记“不必过谦”的原则。当外国友人称赞自己时,要落落大方地说一声:“Thank you!”此外,在涉外交往中,当我们需要自我介绍,或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力、特长等进行介绍时,要敢于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的长处,敢于肯定自己。
3 隐私
西方人有哪些主要的个人隐私呢?
年龄。西方人,尤其是西方女性,不愿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打听自己的年龄(age)。
身体状况。西方人非常反感他人对自己身体状况(health)的过分关注,尤其反感他人对自己病情、病因的刨根问底。
住址及私宅电话。在西方,人们大都视自己的私人居所(address)为私生活领地,除非知己或至交,他们一般都不会轻易将个人住址、住宅电话告诉他人。
此外,个人收入支出、婚姻状况、个人经历、所忙何事、所去何处等都属于西方人的个人隐私。
因此,我们在与西方人交往时,凡涉及对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都应有意识地给予回避,除非对方表示不介意。否则极有可能使对方产生不快,甚至会损害双方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西交际文化差异之后,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文化渗透。
1 充分利用英语教材
现行教材的每册教材中都包含有不同主题的涉及西方文化的单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每一个细节,抓住恰当的时机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化知识。例如,讲授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4“Halloween”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让学生了解万圣节的由来、风俗等。通过对“鬼节”、“南瓜灯”、“Trick or freat”等事物、活动的了解,学生们不仅能增加对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同时也会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英语这一门学科的兴趣。
2 有效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文化意识的主阵地,教师除了挖掘教材里的文化内容以外,还要精心备课,严格组织教学,适时给学生补充与教材文化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背景,要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讲授6A“At Christ-mas”一课时,教师可通过播放歌曲“Merry Christmas”创设学习环境,通过观看电影“The flight before Christmas”(《圣诞营救计划》)片段来了解对话中所涉及的文化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3 恰当使用多媒体设备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直接让学生观看英文版经典影片,如Harry Potter(《哈里·波特》)、Toy Story(《玩具总动员》)、Pinocchio(《木偶奇遇记》)、Snow White(《白雪公主》)等。这些内容本身就是英语文化某个侧面的缩影,学生能够从中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了解并学到许多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有利于他们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4 积极组织文化活动
英语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学生创设真实或仿真的英语交际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言语实践的途径,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对英语文化具有更真实的感受,从而把自己融入相应的文化氛围之中,增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导游”、“新闻发布会”、“记者采访”等各种模拟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抓住能够直接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