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夯实第二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尤为重要。
一、加强活动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转变传统观念,把课程改革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数学当作思维训练的体操,忽略它的来源与实践性。事实上,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如古代数学家刘徽于公元三世纪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π的近似值3.14。因此,要让数学活动进入数学课堂,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活”起来,变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发现新知。
1 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
在教材中编写部分“做一做”及“实习作业”内容,虽不作为教学要求,但对巩固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活动中,量一量,做一做,算一算,都会有新见解、新思路,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例如,在初一几何中有“长方体的制作”;初二几何中有“勾股计算尺”,“巧用材料”,“菱形花边图形制作”;初三几何中有“正多边形画法”可以了解等分圆在实践中的作用,从而画出许多美丽图案。
2 自行设计一些数学活动
了解“利率和利息”的知识后,组织学生到银行了解存款与贷款的计息办法,并实行模拟存款与贷款,算出利息。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后,组织学生测量旗杆的高度及河面宽度,并写出实习报告。学完统计知识后,引导学生分析自己一年来的成长记录,以此确定自己的进步情况。
二、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数学教育的人文功能、数学中人文教育思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地中考命题中已有了一些寓意深刻、体现人文价值的数学应用题,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美的角度对数学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探讨。但这部分知识在课本中涉及较少。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掌握时代发展的动向。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自编一些具有人文教育功能的应用题,或摘抄部分类似应用题进行训练,把人文教育寓意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引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数学课外读物是数学课本知识的必要补充,它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规律。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专家们是怎样从事数学研究的,从而学到更多的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研究、探索的意识。通过学习课外读物中的小论文及问题评析,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小论文的基本结构及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数学杂志中还有竞赛之窗,为广大数学爱好者提供了广阔天地。因此,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便于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四、撰写数学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
学习完每一章或每一单元,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拓展延伸的时间和空間,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或题型进行探究,或分析、总结自己在作业中解题出错的原因。把自己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习题的精妙解法、对错题的看法等用小论文的形式撰写、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反思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
五、创设数学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许多习题的解答有绝妙的方法,对许多研究性问题有独特见解,在学习中也曾有过困惑和快感。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理想的交流场所,可以组织同学们办数学报。数学报内容有习题归类、一题多解、难题选登、数学应用等,也有知识小结及小论文,由同学们群策群力,自行征稿、设计、撰写、绘画、印刷。一学期进行一次数学报展览,并评选出优秀期刊及优秀稿件。
实践证明,夯实数学第二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意识,绝大多数同学都能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数学,枯燥的数学逐渐“活”起来。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从“厌学”到“爱学”、从“难学”到“易学”的转化已逐渐形成,数学的新课程理念已深入“学”心。
一、加强活动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转变传统观念,把课程改革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数学当作思维训练的体操,忽略它的来源与实践性。事实上,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如古代数学家刘徽于公元三世纪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π的近似值3.14。因此,要让数学活动进入数学课堂,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活”起来,变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发现新知。
1 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
在教材中编写部分“做一做”及“实习作业”内容,虽不作为教学要求,但对巩固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活动中,量一量,做一做,算一算,都会有新见解、新思路,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例如,在初一几何中有“长方体的制作”;初二几何中有“勾股计算尺”,“巧用材料”,“菱形花边图形制作”;初三几何中有“正多边形画法”可以了解等分圆在实践中的作用,从而画出许多美丽图案。
2 自行设计一些数学活动
了解“利率和利息”的知识后,组织学生到银行了解存款与贷款的计息办法,并实行模拟存款与贷款,算出利息。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后,组织学生测量旗杆的高度及河面宽度,并写出实习报告。学完统计知识后,引导学生分析自己一年来的成长记录,以此确定自己的进步情况。
二、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数学教育的人文功能、数学中人文教育思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地中考命题中已有了一些寓意深刻、体现人文价值的数学应用题,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美的角度对数学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探讨。但这部分知识在课本中涉及较少。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掌握时代发展的动向。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自编一些具有人文教育功能的应用题,或摘抄部分类似应用题进行训练,把人文教育寓意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引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数学课外读物是数学课本知识的必要补充,它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规律。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专家们是怎样从事数学研究的,从而学到更多的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研究、探索的意识。通过学习课外读物中的小论文及问题评析,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小论文的基本结构及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数学杂志中还有竞赛之窗,为广大数学爱好者提供了广阔天地。因此,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便于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四、撰写数学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
学习完每一章或每一单元,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拓展延伸的时间和空間,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或题型进行探究,或分析、总结自己在作业中解题出错的原因。把自己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习题的精妙解法、对错题的看法等用小论文的形式撰写、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反思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
五、创设数学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许多习题的解答有绝妙的方法,对许多研究性问题有独特见解,在学习中也曾有过困惑和快感。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理想的交流场所,可以组织同学们办数学报。数学报内容有习题归类、一题多解、难题选登、数学应用等,也有知识小结及小论文,由同学们群策群力,自行征稿、设计、撰写、绘画、印刷。一学期进行一次数学报展览,并评选出优秀期刊及优秀稿件。
实践证明,夯实数学第二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意识,绝大多数同学都能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数学,枯燥的数学逐渐“活”起来。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从“厌学”到“爱学”、从“难学”到“易学”的转化已逐渐形成,数学的新课程理念已深入“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