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的提问是一种艺术。所谓提问的艺术,就是灵活自如、创造性地运用提问,切实有效地发挥提问的多重功能—既检查学过的知识,又“温故而知新”,引出新的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真正地进行课堂上师生的双向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强化提问意识,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又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时,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从敢于提问到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一方面,要从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出发,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出发,抓住要害,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也就是要把问题设计在节骨眼上,真正起到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实际出发,所提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够引起他们解答的愿望和兴趣。
由于每节课的类型不同,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不同,提出的问题类型也必有所不同。即使是同类型、同内容的教学,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的设计也要采用不同的类型和方式。因此,课堂提问要用多种多样的类型与方式来设计问题,以其自身的灵活多变去适应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要求,从而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一、悬念式提问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教师在讲读课文前,尽可能巧妙地提出一些悬念式问题,以吊起学生的“胃口”,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探究课文。如宁鸿彬老师教《七根火柴》一文时,一上课,宁老师先讲小说的背景,学生朗读全文后,他要求学生以红军博物馆解说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展台上陈列的六根火柴的来历。比一比,看谁介绍得好。这种变换角度新颖独到的复述,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明明是七根火柴,老师怎么说是六根火柴呢?这就于无疑处置疑,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二、激发式提问
在课堂教学基本结束或告一段落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进一步揭示课文中那些貌似自相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的地方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对教材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如钱梦龙老师教《愚公移山》一文时,提出一个问题:“愚公笨不笨?”问题似很平常,也谈不上新意,但这样的激发提问,能让学生再次思考、讨论,加深了对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的理解和领会。
三、牵引式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对有一定难度的文章,可以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并注意把难点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在疑难一个个排除之际,就是教学任务完成之时。如教《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本文论述雷峰塔的倒掉,为什么文章开头先描写未倒掉的雷峰塔?(3)作者为什么总是希望雷峰塔倒掉?(4)文中透露出作者对法海怎么样的思想感情?(5)文章后半部分的议论中插入一段蟹和尚的叙述,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讨论,然后再帮助他们一个一个解决问题。这样以探讨解决问题为主,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比较式提问
比较式的启发提问,可以起温故知新、触类旁通的作用,教材中可比较的内容很多,如孔乙己和范进的比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比较、白杨树和楠木的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比较思索,让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归纳,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五、想象式提问
想象是智力的翅膀。初中生内心充满着神奇和向往。启发想象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语文教材中令人想象之处很多,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提出想象,促使学生不时地展开想象,必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如有位教师教《善待生命》一文时,提出问题:“假如你的生命还有六个月,请回答我,你最想做的事是哪些?最想见的人是哪些?最想和谁说话?你认为一生中是否仍有遺憾?你的遗憾是什么?为什么?可以选择回答,也可以全部回答。”此类的提问举不胜举。
六、质疑式提问
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回答一个问题的意义大得多。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如《出师表》一文中“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这一句,学生提出“圣”字不能按课文注释译为“圣明”。理由是古代汉语中“圣”有四种解释:1.最崇高;2.称学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3.宗教徒对所崇拜事物的尊称;4.封建帝王的尊称。按上下文的意思,“圣”应是第4种译义。“开张圣听”应译为“扩大圣上的听闻”。对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既培养他们的质疑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
总之,提问的类型与方法多种多样,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灵活设计,以期取得提高学生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最大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以为用课堂提问就可完成语文教学的一切任务,以至于忽视其他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课堂提问的运用应和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容并蓄、相得益彰,从而真正实现教法的优势互补,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愿语文教师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精益求精,创造性地运用课堂提问技能技巧,挖掘和掌握其中的奥妙,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编辑:郭恒)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真正地进行课堂上师生的双向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强化提问意识,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又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时,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从敢于提问到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一方面,要从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出发,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出发,抓住要害,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也就是要把问题设计在节骨眼上,真正起到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实际出发,所提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够引起他们解答的愿望和兴趣。
由于每节课的类型不同,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不同,提出的问题类型也必有所不同。即使是同类型、同内容的教学,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的设计也要采用不同的类型和方式。因此,课堂提问要用多种多样的类型与方式来设计问题,以其自身的灵活多变去适应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要求,从而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一、悬念式提问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教师在讲读课文前,尽可能巧妙地提出一些悬念式问题,以吊起学生的“胃口”,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探究课文。如宁鸿彬老师教《七根火柴》一文时,一上课,宁老师先讲小说的背景,学生朗读全文后,他要求学生以红军博物馆解说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展台上陈列的六根火柴的来历。比一比,看谁介绍得好。这种变换角度新颖独到的复述,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明明是七根火柴,老师怎么说是六根火柴呢?这就于无疑处置疑,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二、激发式提问
在课堂教学基本结束或告一段落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进一步揭示课文中那些貌似自相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的地方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对教材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如钱梦龙老师教《愚公移山》一文时,提出一个问题:“愚公笨不笨?”问题似很平常,也谈不上新意,但这样的激发提问,能让学生再次思考、讨论,加深了对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的理解和领会。
三、牵引式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对有一定难度的文章,可以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并注意把难点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在疑难一个个排除之际,就是教学任务完成之时。如教《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本文论述雷峰塔的倒掉,为什么文章开头先描写未倒掉的雷峰塔?(3)作者为什么总是希望雷峰塔倒掉?(4)文中透露出作者对法海怎么样的思想感情?(5)文章后半部分的议论中插入一段蟹和尚的叙述,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讨论,然后再帮助他们一个一个解决问题。这样以探讨解决问题为主,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比较式提问
比较式的启发提问,可以起温故知新、触类旁通的作用,教材中可比较的内容很多,如孔乙己和范进的比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比较、白杨树和楠木的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比较思索,让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归纳,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五、想象式提问
想象是智力的翅膀。初中生内心充满着神奇和向往。启发想象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语文教材中令人想象之处很多,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提出想象,促使学生不时地展开想象,必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如有位教师教《善待生命》一文时,提出问题:“假如你的生命还有六个月,请回答我,你最想做的事是哪些?最想见的人是哪些?最想和谁说话?你认为一生中是否仍有遺憾?你的遗憾是什么?为什么?可以选择回答,也可以全部回答。”此类的提问举不胜举。
六、质疑式提问
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回答一个问题的意义大得多。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如《出师表》一文中“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这一句,学生提出“圣”字不能按课文注释译为“圣明”。理由是古代汉语中“圣”有四种解释:1.最崇高;2.称学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3.宗教徒对所崇拜事物的尊称;4.封建帝王的尊称。按上下文的意思,“圣”应是第4种译义。“开张圣听”应译为“扩大圣上的听闻”。对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既培养他们的质疑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
总之,提问的类型与方法多种多样,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灵活设计,以期取得提高学生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最大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以为用课堂提问就可完成语文教学的一切任务,以至于忽视其他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课堂提问的运用应和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容并蓄、相得益彰,从而真正实现教法的优势互补,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愿语文教师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精益求精,创造性地运用课堂提问技能技巧,挖掘和掌握其中的奥妙,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