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低年级教材朗读指导策略例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0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称得上是阅读教学中的利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义、传递文本情感、学习语言形式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读统编本一、二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的朗读题目设置,我们就会发现,统编本教材较之其他版本的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既表明了朗读之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为教师的教学实施提供了新的方向。那么,如何切實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朗
  读指导,实现朗读的达意、传情与习语的功
  效呢?
  一、选择朗读形式,读以达意
  统编本教材一、二年级对朗读训练的安排要求明确,有层次、有梯度——从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到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就更深入了一层,这对于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形成语感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学中,要针对教材的编排特点,选择有效的训练形式,久而久之,朗读的能力也就会逐渐得以形成。
  1.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形式
  低年级教材选文,大多朗朗上口,容易诵读,且以韵文、童谣、儿歌居多。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文体,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练习朗读,真切体味语言形式的结构美和音韵美。
  如,童话体裁课文的朗读教学,引导学生读好文中小动物的对话,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比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要求“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分别找出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再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练习分角色朗读。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点评、拓展,让学生在朗读对话的过程中,体验角色,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又如连环画课文的朗读教学,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抓住文章情节结构相似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边看图边读文。这样的朗读指导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2.根据不同主题,选择不同形式
  低年级选编的课文里,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还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其中。因此,教师在朗读指导时,要根据不同主题,选择不同形式。
  如传统蒙学《姓氏歌》的课后练习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文章节奏轻快,篇幅短小,读起来富有韵律美,十分适合学生朗读。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一问一答读,增添朗读的趣味性;拍着手读一读,增加朗读的韵律感;男女生读,小组读。读通,读好。
  《棉花姑娘》的课后练习有“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话”。这类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科普类课文,对话内容口语化,句式不断复现,教学中可采用创设情境读、想象画面读、体会心理读,读顺,读悟。
  《我多想去看看》的课后练习有“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的要求,文中的“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带有感叹号的语句反复出现,表达了身处不同地区的小朋友对遥远的北京城或新疆的无限向往之情,表达了孩童的美好愿望。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通过聚焦语言文字,感受到遥远的北京天安门的雄伟、升旗仪式的壮观,感受到新疆天山的美丽、雪山上雪莲的洁白。由此激发学生的强烈渴望,并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通过对比读、示范读,让学生读好、读准。
  二、找准朗读时机,读以传情
  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朗读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多读理解课文,从字里行间悟出其中的感情,进而做到朗读时激情投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1.长文短“读”,聚焦朗读指导的最佳点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适宜变换形式朗读。而在童话文本中,分角色朗读课文便是学习的手段,如《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课文篇幅长,角色对话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插图中动物的动作或表情、文中提示语体会角色心情,读好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学生演着,读着,学着,兴致盎然。
  教师要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中扮演好引导的角色,按照文本的特点,对教材阅读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划分,如在教读《妈妈睡了》时,教师除了教学生朗读技巧外,还应让学生在汉语声韵之美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结合课后习题“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考,这样既能得出课后习题答案,还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思想,同时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短文长“读”,凸显朗读指导的层次性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可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把短文长“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笔者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将词语读正确,做到连词读,不破词;接着进行词语拓展,通过范读“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让学生感受偏正短语的韵味;师生对读,师问:“怎样的小路?”生答:“弯弯的小路。”然后把短语放进句子,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读出停顿、节奏,指导读好长句子,为之后的有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三、拓展朗读空间,读以习语
  统编本教材中有一些发展学生语言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表达,形成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捕捉训练点和空白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双重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1.细化语言点,朗读训练促语感
  统编本教材的编排中,阅读单元课文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穿插并行的两条线索展开的。语文要素的落实,大多体现在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中,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线索和抓手。教学中,要紧扣这些语文要素,细化语言点,扎实开展朗读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如《小公鸡和小鸭子》课后练习题中有“读一读,比一比”,教学时,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语句的比较朗读训练,适时进行角色扮演读,让学生感受到加上“偷偷地、飞快地”这样的词语,句子表达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2.强化空白点,朗读训练促表达
  巧用教材设计“空白点”,强化朗读训练,从而达到既培养朗读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的目的。如《四个太阳》一课,在学习文本时,教师组织学生读好文本,读好长句子,读好停顿。通过读结构相似的段落,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学习表达方式。学习文本后,可结合课后习题设计“空白点”,让学生拓展“朗读课文,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试着画一画,并说说理由”。这种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课文语言后进行的表达,往往内容丰富,也能说得清楚、明白。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阅读,积极实践课后习题中的阅读要求。比如在学过课文一周后举办课本内容朗读比赛,或是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本角色进行扮演,让学生活学活用教师所讲的朗读技巧。比如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文中有一个片段分别描述青蛙和小鸟的“笑”声话语,此时,教师就可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去朗读对话,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两位朗读者的笑声中体会两个小动物截然不同的形象。
  朗读内容也可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外走向生活。如课本设的“亲子朗读”“亲子共读”“课本剧”等,旨在反复操练,不断巩固,前后勾连,相互照应,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福建厦门市湖里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2019年9月的一天,曾海玲校长让我在全区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执教一节低年级作文公开课。接到这个任务时,我是既惊喜又忐忑,但更多的是压力。作文公开课是我不敢轻易挑战的。曾校长看出了我的紧张,笑着安慰我说:“别担心,你用心准备吧,我们会全程陪你磨课的。”在曾校长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全力以赴地开始了准备。  一、 备课环节深思熟虑  1.作文选材从学生兴趣出发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面对这节特殊的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该落实其学科教学的本质。由此可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多、课堂热闹效果虚化、教学内容空洞的任务已迫在眉睫。为破解上述困境,顺应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切实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立足儿童实际,关注语文本真,提出了“便携式语文”课堂教学主张。  一、“便携式语文”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便携式语文”是笔者近30年来在教
北京特级教师王企贤先生曾讲述过他的一个故事:  六七岁时在私塾念书,私塾先生教学 “鸟有两翼,故能飞;兽有四足,故善走”,我不理解其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于是向先生请教:  生:“故”字当什么讲?  师:“故”字当“所以”讲。  生:原来是一个字不明白,经先生一讲,“所以”两个字也不明  白了。  师:除了“故”和“所以”不明白外,别的字都明白了吗?  生:别的字都懂了。  师:“故”的解释不给你讲了
教学是什么?教学生怎样学习。  学习是什么?学会如何学习。  语文教学是什么?在语文教师引导下,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的自主实践活动。  原本如此简单明了的常识,在各式各样华丽、时尚的新观点、新概念、新名词、新课题、新实验的浪潮中,被淹没了。一时间,仿佛我们在茂密的大森林里绕来绕去找不到方向,又好像在浓浓的迷雾中找不着回家的路。君不见前些年,教学改革,高潮迭起,声势越来越大,调门越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明白在需要别人帮助或做什么事拿不定主意时,应该学会跟别人商量。  2.初步感受与人商量的语气与表达要求,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人交流,在商量时,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3.了解商量在生活中的运用,尝试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商量。  教学过程:  一、绘本引入,创设情境引话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绘本故事——《奶奶的怪耳朵》。故事里有个孩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为《小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9期撰写的卷首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品质”》中,介绍了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执教五年级《我的发现》的一个片段。在第一个教学环节里,贾老师先让学生用“发”组词,再用“发现”口头造句。不久,课堂上精彩呈现——  ……  生:我发现教我们的贾老师今天很帅。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以前不帅喽?其实,我一直很帅呀!(笑声)  生:(连忙改正)我发现教我们的
“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这是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自序中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已轻轻地拨动了我的心弦。是啊,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的生活、工作中是否充满了智慧?  这本书结合余老师自身的经历与感受,结合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从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智慧进行了诠释,也囊括了余老师教育教学的智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智慧之书。  余老师的个人格言是“
李亮老师用“震动”一词概括他听课的感受,那我想说,今天的三节课给我的感受是“震撼”。小学段郝玉梅老师展示的是推荐式阅读课《小鹿斑比》,初中段陈晟老师展示的是推进式阅读课《小王子》,高中段王舒成老师展示的是分享式阅读课《野草》。可以说,扬州语文高研班为我们展开了全景式的整体阅读教学活动,让我深受震撼。  一直觉得,语文教学,得拿出我们实实在在的看家本领。一个学期下来,教师除了课本教学以外,带领每个孩
语文核心素养强调的是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互相交融,但四方面又不是平分秋色的。如果语文核心素养是一座大厦,那么语言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都必须立足这一基础。语文核心素养从根本上说只有一个,即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课程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都必须指向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不仅仅是文本的内容。根据小学第一学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在词语理解教学上,笔者
教学目标:  1.通过童话和戏剧的对比阅读,了解戏曲剧本独特的表达形式。  2.通过学习唱词的特点,懂得童话改写唱词的基本方法。  3.通过改写,初步产生阅读戏剧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童话引路,认识剧本  师:读课题。  生:去年的树。  师:真好。去年,我们学过了童话《去年的树》,还记得这个故事是讲什么的吗?  生:讲小鸟找树的故事。  师:记性真好。小鸟去找树,找了几次呢?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