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为学”让学生感受过程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ouwei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个内容通常被教师认为是既简单又无奈的一个内容。简单的原因是,学生前面已经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了它们之间的进率,而且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方式和之前的这些面积单位一样——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它们之间的进率探究起来也可以借用此前的经验。但是这样看似简单的内容,学生掌握起来不难,但在应用的时候却又问题百出。其中出现最多的有以下几种问题:首先,学生容易遗忘“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其次,学生分不清平方千米和公顷哪个是高级单位;第三,学生习惯性地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当成100。
  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起来是因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都对应着一个长度单位。只有公顷没有一个相应的长度单位与之对应(如下表)。所以,学生容易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记混,再加上用公顷和平方千米来描述的面积都比较大,需要学生想象。所以,造成了这个内容的教学可以短时完成,但是不能高效、长效地储存于学生的知识系统之中。
  长度单位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知识点,笔者践行“变教为学”的理念,对本课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以活动贯穿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活动一】
  1.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把它们写出来。
  2.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这个活动,给了每一位学生唤醒旧知的机会,改变了以往以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代替所有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情况。将本节课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对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发展过程。
  【活动二】
  师:你认为还有更高级的面积单位吗?它应该是什么样的?跟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
  讨论之后学生的对话耐人寻味。
  生1:还应该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应该是1平方千米,它是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我是这样想的:厘米、分米、米、千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后面就应该是平方千米呀。
  生2:不是吧。你看,100个1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100个1平方分米是1平方米。后面应该是100个1平方米组成的新的单位呀。
  生1:你没说它什么样呀。
  生2:(略加思索)边长100米的正方形。
  生3:这个面积单位叫什么呢?
  生4:……
  师:大家认为平方米和平方千米之间还有其他的面积单位吗?
  学生有的回答“有”,有的则不确定。
  这个活动,给了学生自主建构的机会。以往教师反复强调要求学生背诵的知识,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己根据以往经验就推测出来了。学生的学习就这样在感知、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逐步完善。究竟谁的想法是正确的呢?活动三的设计给了每个学生反思、完善的机会。
  【活动三】
  1.请大家翻到书本第34页(人教版)看看能否找到答案,还有什么问题。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面积单位?
  通过阅读书本内容,学生知道了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知道了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但是,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见下图):“边长1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叫什么呢?把它加进来就好记了。”
  师:这个边长1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亩。现在教材中不再讲这个面积单位了。
  生:那么就是说1公顷=100公亩。
  师:你怎么记这些面积单位呢?
  生1:先把它们从低级到高级地排一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亩、公顷、平方千米。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生2:这些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用刚才画图的方法也能够记下来。
  通过活动二、活动三,这两个衔接紧密的活动,学生体会到了知识发展的过程,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也有了递进式的认识。
  【活动四】
  用我们身边熟悉的场所说明1公顷和1平方千米有多大。
  在这个任务中,当学生知道了校园的面积有2.2公顷时,感慨地说:“我爸爸在看球赛的时候经常嚷,说运动员跑得慢,现在我知道了,在将近1公顷那么大的场地上跑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在谈到1平方千米的时候,学生想到了学校周边一条笔直的马路,以它为标准想象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有多大。学生这种身临其境的感悟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本节课四个活动的设置其实是循序渐进式的,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给了学生复习的机会、自主建构的机会、反思的机会、感悟的机会,学生从认真听变成了主动地想,从死记硬背变成了经验的积累,而这正是“变教为学”的课堂所追求与倡导的。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解决问题是知识技能在运用层面上的体现,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精准的问题则是走向创新、迈向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需求,更要拓展学生的视野,诱导学生在观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发挥一下主导作用,提供一些有价值、有内涵、适合学生探讨的开放性话题,开展“拉家常式”的对话交流,让学生在宽松的对话环境中充分表达所思所想,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话题、问题和话题教学  话题是指谈话的中心和主题。话题有别于问题,问题是指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难和矛盾,一般有明确的指向,常依托具体的题目和其他学习材料予以呈现。话题的指向较为模糊,
【摘 要】汇总小组意见形成小组共识,是小组合作性知识形成的主要途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任务要求引领——让小组必汇总,方法能力培养——让小组会汇总,汇总载体提供——让小组能汇总,是有效引导小组形成合作共识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汇总意见;达成共识;提升效度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个体观点呈现,二是观点深度互动,三是达成小组共识。这三个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界限往
【摘 要】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教学浪费的现象,如教学机械重复、纠缠于枝节性的问题等,往往徒增学生负担而成效甚微。针对这一现象,选取“积的变化规律”为教学主题,进行了将两节课的内容并到一节课中教学的实验,取得了有说服力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的浪费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  一、引言  顾泠沅教授曾指出,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存在很多教学浪费的现象,教材和教学很多时候纠缠于枝节性的问题而忽视了知识
【摘要】本研究以浙江省4个地区40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调查幼儿园管理质量现状。结果显示,幼儿园管理质量总体达到合格水平,还有待提升。具体而言,教师主体性未充分激活,园长专业引导意识薄弱,内部评价机制尚未健全。建议幼儿园应当推进园所管理民主化,保障教师多渠道参与;提升园长领导力,助推园所高质量发展;构建幼儿园自评机制,增进评估发展功能。  【关键词】浙江省;幼儿园管理质量;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数学概念课在小学阶段占了很大的比重,掌握好数学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领域的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而现在概念教学课堂上出现上不完或者上得琐碎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抓住数学本质。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围绕本质特征展开教学,路径可以有多种,如从几何直观入手,也可以从多元表征入手,笔者认为,如果能设计好整节课的“核心问题”,抓住概念的数学本质,可以让教学流程变得紧凑而简单,提升概念课
【摘要】本文从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常见问题入手,围绕顶层设计、实践建构、全园推广这3个园本课程开发的必经阶段,结合S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实例,探讨各阶段的侧重点及推进策略,包括:基于园情架构清晰的顶层设计,依托“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推动核心团队的课程研发,在全园常态化运作中促进课程不断更新、完善。  【关键词】园本课程开发;顶层设计;实践建构;更新完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
听名师的课,常令听课教师拍案叫绝。但学名师的课,简单模仿却常常事与愿违。原因有二:其一,好课是从教者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一招一式、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自然只能貌合神离、南辕北辙;其二,名师的示范教学只是告诉教师“可以这样做”而不是“必须这样做”。鉴于此,探寻名师“为什么这样教”或“可以这样教”背后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名师
【摘要】本研究对40份语言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学前儿童看图叙事评价能力整体较强,3~4岁是儿童看图叙事评价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学前儿童看图叙事评价能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幼儿园教师和儿童家长丰富儿童的词汇量,鼓励儿童主动表达,注重个性化培养儿童看图叙事评价能力。  【关键词】学前儿童;看图叙事;叙事评价;语言资料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下《位置与方向》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经历观察、比较、联系、辨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