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间,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
  1.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应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阅读、独立思考、倾听、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
  2.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兴趣地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时,不可能让他们一开始就当主人,而需要教师多指点、引导。引导是引而不发、开而不达的引导,引导不是指导。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教师应真正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能使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学生喜欢的是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师成为合作者,就更能创造出这样的气氛,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如果教师能很好地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那么教学活动就能很好地开展,反之学生就不能很流畅地学习,不能自主地学习,学习就带有很大的被动性。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应该具有激情、坚毅、独立自主的优秀的品质,具有创新意识。数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应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以学习主人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数学的严谨、简洁、抽象等特征巧妙地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地展现数学的美。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激励手段是促进自信心养成的重要手段。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的学生,应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开始可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经常交流思想。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加以表扬,而且应当着全班学生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当然,激励手段要适当,绝不能助长学生的自满思想,也必须因人而宜,且应该有“度”的限制。
  3.注重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是艺术、体育或社会活动的专利,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学习了《直角坐标系》后,教师可让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学校主要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勤奋、有恒心、有责任心、民族自信心等都是一名合格中学生应具有的良好个性。勤奋,是学生的传统美德。“学贵有恒”,学习必须有恒心,只凭一时的热情,不能持之以恒,是不能学好的。强烈的责任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对国家、社会、家庭、班集体、自己负责,这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数学在祖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以数学史料进行责任感教育,提高民族自信心;以数学的美提高审美的情趣,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
  基础教育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把课程视为学习经验,强调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这就必然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
  1.充分利用教科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现在的教科书,无论是课题、内容、过程、习题等,还是知识结构,与以前的教科书都有很大的区别,给了教师很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甚至给了教师开发、改动的权利。例如《月球上有水吗》、《你今年几岁了》等课题,给人以深思、引人入胜的感觉,教师不能单纯地讲“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否则就显得枯燥无味。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科书,根据学习需要、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2.立足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在数学新课程的视野中,教科书绝不就等于课程,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内容是灵活的,是动态的,可以是教科书中的,也可以是教科书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应立足于教科书,但千万不能受到束缚,拘泥于教科书,而应该合理地利用教科书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应大于教科书内容,而学生的发展不同也决定了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这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地成为教学的主体,让新的数学教育给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问题情境 创设 探究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
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原则是目前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妥之处或者打擦边球的地方,在立法层面,司法实践中仍有可提升的空间.所以在诉讼过程中
本研究利用H2O2诱导的人脐内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氰化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基因沉默或过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细胞代谢组学技术,从细胞水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中学数学教学经验,利用实数的基本性质,结合一系列教学案例,总结出初中数学中实数计算方面的一些技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他们真正感悟到知识的奥秘,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现在的教材更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给教师留有一定的个性化开发、选择和创造的空间。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学生呢?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重视和加强我国青少年一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特殊儿童在感知觉、记忆、语言、思维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特师应该重视启发、引导他们在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学知识、学方法、长智慧、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参与之乐,创新之趣和成功之悦。如何培养特殊儿童的创新意识呢?我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
高职教育的根本立足点是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研究首先梳理总结了立德树人的内涵,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意义,通过对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的权威,是知识的“贩卖者”,学生愿意不愿意都被强制接受,使学生对教师和知识都无法认同,甚至还有畏惧和恐惧感。另外,学生机械地听讲,很少动手、动口,没有猜想、反思等思考的过程,也没有操作、活动、实验等互动交流。还有,所学的知识都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与学生的生活没有丝毫的联系,从来没有亲身经历的陌生感使学生感到学习知识是无趣的;学到的知识无法应用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