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呼声。环境保护问题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环保意识已成为现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环境污染的防治和保护环境已被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由于我国对环境的治理起步较晚,在法制上还不十分健全,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很淡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责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渗透环保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的环保知识很多,教师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二氧化硫、硫酸的制法、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原电池、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以及这种危害有多严重,我们应如何采取措施去防止环境被破坏,如果环境被破坏了又将如何去治理。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人类就必须保护环境。如在讲解二氧化硫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与大气降水相结合会形成酸雨,对人类、建筑物、森林、湖泊等造成危害。由此向学生提出在实验室中如何对二氧化硫进行回收处理,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如何防止二氧化硫对人类及环境造成危害,如何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原料及能源。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性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可用NaOH溶液吸收),碱性物质一般可用酸性溶液来吸收(如NH■用H■SO■吸收),有毒物质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S可通入CuSO■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Cl■可通入NaOH溶液中转化为NaCl和NaClO),这样既能消除污染,又能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与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考纲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排除杂质气体、提纯物质、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习题,以巩固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在化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如验证SO■、Cl■等气体的性质的实验,铜与硝酸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会产生有毒气体,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在做实验前教师应和学生分析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如何去消除这些危害,不同的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然后教师引导他们分析用哪些方法会效果更好,最后总结:可将制备及性质验证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有毒气体通过相应的吸收液进行吸收(如多余的Cl■通入碱液吸收),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达到零污染。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环保、节约原料能源的角度,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做浓/稀HNO■与铜反应时,可将铜片改为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可停止。对于一些实验可采用微型实验。例如进行卤素离子的检验,可利用点滴板进行实验,这样可以节约药品。实验后的废液、废渣要尽可能回收利用,如做银镜反应的废液要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指定的废液缸中,以便集中處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注重环保教育,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也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保护的好处。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方法、原理来转换“三废”,如何充分转换“三废”,同时尚存在哪些不足,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些不足。这样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应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不仅是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违法行为。综上所述,保护、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我们只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的一切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才能创造美好的家园,拥有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地球。
参考文献:
[1]化学(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化学教学,1994年3期.
环境污染的防治和保护环境已被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由于我国对环境的治理起步较晚,在法制上还不十分健全,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很淡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责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渗透环保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的环保知识很多,教师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二氧化硫、硫酸的制法、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原电池、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以及这种危害有多严重,我们应如何采取措施去防止环境被破坏,如果环境被破坏了又将如何去治理。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人类就必须保护环境。如在讲解二氧化硫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与大气降水相结合会形成酸雨,对人类、建筑物、森林、湖泊等造成危害。由此向学生提出在实验室中如何对二氧化硫进行回收处理,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如何防止二氧化硫对人类及环境造成危害,如何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原料及能源。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性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可用NaOH溶液吸收),碱性物质一般可用酸性溶液来吸收(如NH■用H■SO■吸收),有毒物质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S可通入CuSO■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Cl■可通入NaOH溶液中转化为NaCl和NaClO),这样既能消除污染,又能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与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考纲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排除杂质气体、提纯物质、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习题,以巩固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在化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如验证SO■、Cl■等气体的性质的实验,铜与硝酸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会产生有毒气体,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在做实验前教师应和学生分析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如何去消除这些危害,不同的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然后教师引导他们分析用哪些方法会效果更好,最后总结:可将制备及性质验证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有毒气体通过相应的吸收液进行吸收(如多余的Cl■通入碱液吸收),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达到零污染。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环保、节约原料能源的角度,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做浓/稀HNO■与铜反应时,可将铜片改为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可停止。对于一些实验可采用微型实验。例如进行卤素离子的检验,可利用点滴板进行实验,这样可以节约药品。实验后的废液、废渣要尽可能回收利用,如做银镜反应的废液要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指定的废液缸中,以便集中處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注重环保教育,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也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保护的好处。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方法、原理来转换“三废”,如何充分转换“三废”,同时尚存在哪些不足,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些不足。这样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应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不仅是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违法行为。综上所述,保护、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我们只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的一切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才能创造美好的家园,拥有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地球。
参考文献:
[1]化学(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化学教学,199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