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情境化”策略的运用方式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popo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的启蒙教育,幼儿在幼儿园获得文化知识和健康意识的启蒙。由于幼儿思想单纯、认识事物角度单一,在幼儿园中,教师仅仅通过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理论常识是不够的,为了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情境化”安全教育模式。文章以“幼儿走散了”的情境化活动为例,探讨了幼儿园安全教育“情境化”策略的运用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情境化”策略
  近几年,大部分的幼儿家长都意识到了幼儿园安全的重要性。幼儿在幼儿园受到虐待或丢失的新闻时有报道。幼儿在幼儿园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对于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幼儿来讲,思想意识依旧在初级发展阶段,对枯燥的安全教育知识理解有难度。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有好奇心,安全教育常识在幼儿意识中无法和现实环境中对接。如何以合理的教育模式来对幼儿教授安全知识是现代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将生活中的具体生活的场景抽离,通过情境与安全知识教育理念相结合,教师可根据幼儿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规律在情境中设置问题,情境所反映出的问题越具体越能激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以“幼儿走散”的事例构建学习环境,让幼儿理解走散的实际具体含义,让理论性安全教育知识达到“活起来”的目的,幼儿从感观上和行为上激发自我保护意识。
  一、 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情境化”作用
  传统幼儿园安全教育模式,通常是教师通过儿歌游戏模式传授幼儿安全知识理论。幼儿在接受安全知识理论仅仅是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大量的安全知识理论的灌输,幼儿即使记住了字面内容却难以理解理论背后实际的应用场景。具体表现在幼儿将教师传授的安全教育歌谣背诵得滚瓜烂熟,遇到实际情况幼儿没有办法将歌谣里的内容与场景挂钩,幼儿在面对安全危害时依旧懵懂无知,手足无措。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情境化”模式可将幼儿可能要面临的各种危险场景做出“情境化”搭建,教师通过与幼儿互动,让幼儿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幼儿可加深理解安全危害的实际含义,一旦身边安全危害的问题发生,幼儿可做出反应,如求救等解决问题的状态。其次,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情境化”更富有趣味性,幼儿在接受教育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对教师在教育中提出的小问题积极互动,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心理认知水平。
  二、 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情境化”策略运用模式
  (一)构建真实场景,唤起幼儿的感知
  在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注重幼儿的参与感,构建真实场景让幼儿在场景中亲自参与,幼儿与现实环境互动的同时从而可感知具体的安全危险问题的发生。大部分幼儿都没有走散的经历,无法真实谈论自己的感受。这就需要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意识到走散的感觉。让幼儿参与迷宫游戏,众多幼儿参与迷宫游戏,在迷宫中幼儿会感受迷路和迷失方向的感觉,然后情绪比较焦躁。这时候老师可在迷宫外面指导幼儿从迷宫游戏走出来。教师可组织众多幼儿一起探讨走迷宫的感受,让幼儿感知走迷宫找不到同伴的感觉,从而初步唤起幼儿感知。其次,组织幼儿参与寻找宝藏的游戏。教师将物品藏起来,让幼儿寻找,启发幼儿体验一个事物藏起来找不到的感觉,从而在游戏中启发幼儿一旦与父母走失或与小伙伴群体走散不要慌张,要站在原地等待父母和小伙伴的寻找。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提高同理心意识,教师可通过与幼儿互动对话的方式,如假如我是爸爸或者妈妈,我的宝贝走丢了啊,他们会很着急。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要悄悄地藏起来,然后让幼儿去向另一个老师求助,幼儿通过老师的协助找到藏起来了的老师。这样的游戏设计,让幼儿学会遇到危险和困惑状态向成年人求救的方式。游戏过后,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对话环节,教师对幼儿提出问题如:“老师不见啦,我们该怎么办?”再比如“老师不见好长时间了,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办呢?”以问题的启发形式让幼儿有自我意识,一旦发生家长和幼儿走散的状态,幼儿会有大致的判断,意识到爸爸妈妈好久没出现了,我是不是和他们走散了的情况。
  (二)借助绘本故事,提高幼儿安全意识
  绘本里小故事是幼儿学习和接触新事物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对绘本里小故事的演绎与描述,可很好地激发幼儿好奇心。幼儿能通过绘本故事了解到生活小经验,让枯燥的幼儿安全教育知识变得有趣味,从而提高了幼儿对知识的吸收与接受的程度。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师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过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小蝌蚪向其他小动物求助方式。故事讲完后,教师要提出问题指导幼儿思考问题方向。幼儿以故事方式从另一个方式理解走散的状态,了解和爸爸妈妈走散了该如何去向他人求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描述父母的衣服和外貌特点。如果在商场中走散,幼儿如何求助。教师还可向幼儿提问:小蝌蚪的妈妈和小蝌蚪们走散了,小朋友你要怎么帮助小蝌蚪们找妈妈呢?你们要对小蝌蚪说些什么呢?小蝌蚪们找不到妈妈啦,着急得哭泣地四处寻找妈妈,这样的方式是否合适呢?幼儿会根据刚刚教师所传授的安全小知识对问题进行回答。从幼儿们的答案得知,多数幼儿已经有走散的意识并且对小蝌蚪的行为表示怀疑。有的幼儿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如:小蝌蚪四处寻找妈妈就能找到妈妈吗,万一被吃了怎么办?小蝌蚪不要哭泣啦,我们找不到妈妈,妈妈是不是也在找我们呢?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幼儿对走散场景的思考,幼儿在反思自问自答的过程中可自主提高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的能力。此外,教师可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周,积极邀请家长针对故事里描绘的小状况的解决方式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向家长针对绘本里的妈妈或爸爸的行为做出评判。以小蝌蚪找媽妈为例,家长可以就粗心的青蛙妈妈发言,分析青蛙妈妈找不到自己孩子的焦灼情绪,充分肯定表达青蛙妈妈对小蝌蚪的爱,并且表达如果自己是青蛙妈妈希望宝贝在和自己走散了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式。家长们的发言一方面提高了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妈妈只是粗心了大意了,但不是不爱你。另一方面安抚了幼儿的焦虑情绪,鼓励幼儿在走散的情况下要在原处等着家长回来寻找他,让幼儿相信家长是一定会回来的,而不是故意抛弃他。家长与孩子要建立独特的联系方式。作为家长,要及时发现幼儿走散的情况,主动向相关警务人员提供幼儿信息,以求快速寻找到走散了的幼儿。教师借助绘本故事的途径教授知识并与家长和幼儿的互动模式相结合,提高了幼儿安全教育意识。此外,家长在此过程中也提高了安全教育意识。幼儿的安全教育不能光靠老师的思想灌输,最重要的是家长与老师以及幼儿之间的互动,更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加强了亲子关系之间互动沟通的和谐。   (三)幼儿角色扮演,练习自救方法
  以“幼儿走散了”的故事情境作为剧本,老师通过编写剧本情境,指导幼儿角色扮演。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要搭建具体情境环境。如在医院、车站、超市的场景。通过幼儿角色扮演完成安全知识教育的教学目标。首先,可设置情境在车站。通过图片车站站牌道具让幼儿意识到车站场景。构建不同角色,如让幼儿扮演警察叔叔或警察阿姨的角色,在车站和幼儿搭讪不怀好意的反面角色,由于幼儿走失焦虑寻找孩子的家长的角色、在车站走散的幼儿角色等。设置反面角色和正面角色,为了让幼儿学会分辨可以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人和威胁自己安全的人。教师通过设置角色简单的口语小对话的模式让幼儿在情境模式演练下掌握自救的基本途径。幼儿在车站附近走丢,可以选择在车站原处等待家长前来寻找。在这个过程中,可设置幼儿与陌生路人的对话模式。如:“叔叔,我和我家长走散了,我想找到我的家长,能帮帮我吗?”由于有的幼儿性格腼腆,不喜欢与陌生人主动开口讲话。通过游戏情境化的模式,面对同伴扮演的陌生人角色,幼儿的焦虑情绪降低。在轻松有趣味情境下,幼儿愿意主动开口说话并求助。教师要鼓励,要对幼儿给予鼓励,肯定幼儿的行为和言辞。此外,该环节老师可邀请其他班级的保育员参与,规定保育员所要表演角色的言辞,设计幼儿向保育员求助环节。幼儿通过情境对话降低对陌生人的抵触情绪。其次,为求场景逼真,设计反面角色语言表演。老师或保育员在塑造反面角色时,对幼儿表达要把他带走的意愿。这是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场景设计。反面陌生人角色通过和颜悦色的对话模式如:“小朋友,你长得真可爱,找不到妈妈了吧,阿姨带你去找啊?”幼儿在前阶段被设置在规定的剧本角色扮演中,幼儿要辨别出反面陌生人角色,对陌生人角色提出的要求提出拒绝。幼儿由于角色的扮演可以体验与学习拒绝陌生人的不合理的要求的方法。尽管如此,幼儿在日常教育中适应了听话乖巧的认知。一旦脱离情境化表演模式,幼儿容易被陌生人所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角色扮演的前期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角色实践中习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认知。后期的角色扮演场景,教师不再提供特定的角色语言的设定。
  后期的角色扮演场景,要带领幼儿走向真正社会环境中。寻找对于幼儿面孔陌生的工作人员扮演反面角色和能够为幼儿提供帮助人员,幼儿在不了解情境化教育的情况下,让幼儿处于超市中,幼儿可切身地感受到走散了的感觉。反面角色主动向幼儿搭讪的过程,教师可通过视频监控看到幼儿反应,从而对幼儿的安全意识掌握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幼儿出现恐慌的时候,教师及时出现安抚幼儿情绪并且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其次,为幼儿在情境化的场景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耐心指导幼儿正确的行为方式。最后,教师观察幼儿主动向工作人员求助的方式。在进入情境化演练之前,教师对幼儿进行工作人员的识别教育。通过图片展示,幼儿了解警务人员的制服还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证明标识的特点。在进入场景化演练后教师观察幼儿能否对穿着制服的警务人员进行主动交谈并且求助,观察幼儿能否准确说出父母的准确个人信息。
  (四)让社区民警进入幼儿园,讲述真实生活情境
  定期开展幼儿教育安全日的活动,让社区民警走入幼儿园为家长及教师讲述安全教育问题。社区民警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幼儿在社会上会遇到的不安全因素有很全面的了解,通过讲述,提高了老师和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民警定期对幼儿园的设施做安全性測试,以免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危险。如民警对幼儿园的室外滑梯、室外秋千、室外草坪都要做安全性检查。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期间,没有家长的时刻保护,确保室外娱乐器械安全性,也提高了幼儿在幼儿园娱乐玩耍的安全系数。其次,警务人员的庄严严肃的执法形象,也吸引了幼儿对安全教育活动的好奇心。警务人员要为幼儿和家长讲述警务人员辨别知识。近几年,社会上有部分犯罪分子穿着警务人员制服拐骗儿童事件发生。最后,老师要教会幼儿走散后拨打警务电话报警的方法。在报警时,心情慌乱的幼儿用最简单的话语传达出自己的所在地,自己父母的信息,让警察人员通过专业技术找到幼儿走散的关键信息。
  三、 结语
  幼儿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更是社会繁荣发展的未来。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幼儿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尤为重要。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要让幼儿能在面对不安全状态迅速辨别出问题人,从而保护自我人身安全。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的课堂上,更要在幼儿与家长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有所渗透。幼儿的安全教育不仅仅是防止被不法分子骗拐的问题,还有日常生活中水电煤气安全问题,如幼儿不能随意触摸电插座。幼儿人身安全教育问题,如幼儿不能随意让父母以外的人抚摸与观看自己的身体。如何将这些安全教育融入情境化教学中也是育儿教师应该引起关注的重点问题。幼儿的心理安全健康教育同样不容忽视,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幼儿与其他幼儿的交流情况,积极鼓励幼儿参与活动,维护幼儿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赵玉红.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情境化”策略的运用探究[J].知识文库,2020(20).
  [2]张丽.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情境化”策略的运用研究[J].下一代,2019(6):1.
  [3]孙树村.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情境化”策略的运用——以中班“走散了怎么办”活动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10).
  [4]王玉林.幼儿安全教育策略问题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5):130.
  [5]徐院.浅议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策略[J].儿童大世界月刊,2017(6).
  [6]张光远.基于家园合作的幼儿安全教育策略的分析[J].文渊(中学版),2019(6):356.
  [7]项娅.幼儿园借助游戏情境进行安全教育宣传的实践探索[J].好家长,2017(24):32-33.
  [8]韩雪梅.巧用情境游戏培养幼儿自护能力[J].动漫界:幼教365,2016(36):67-68.
  [9]吕春悦.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J].东西南北,2018(19).
  [10]孔祥晶.幼儿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J].新智慧,2018(26).
  [11]张益丽.有声有色亦有效——浅谈开展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几点做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
  [12]吴吉惠,江禹禹.生命教育视域下幼儿安全教育的实施与评价[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6).
  [13]乔旻.试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的现状及措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
  [14]胡晓燕.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9).
  作者简介:
  元舒静,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的时代要求新的教育观念和发展,在这个阶段,教育要求教师理解课程和保持不断学习。初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對课堂教学的质量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物理课堂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各种可能渠道和方式,开发学生参与度,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对此,文章根据沪科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目,以中学物理课堂教
摘 要:在新课程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也有了新的内涵,有了新的价值,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需要重新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和学”,而是应该通过对小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观察和思考,通过自主提问题到探究,再到自己找到答案,理解书本知识。如何刺激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重视有效的问题情境设置,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正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才能提升
关注学情、服务教学,是我们解读文本、实践语文教育的原则.《灯笼》这篇课文收编于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受众是一群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作为“00后”,对发生在2
摘 要:在高中课程中,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由于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接触过化学,所以其对于化学学习并不陌生,但个人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不同,这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符合孔子“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分层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更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文章主要阐述了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
摘 要: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宪法教育是培育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宪法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教学方法的多样选择、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探寻宪法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将宪法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培养四位一体的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宪法教育;道德与法治;实践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涵盖“政
摘 要: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的步伐,国家对于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而如何教书,又怎样育人是每一位教育者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核心素养是现今中国教育的新型理念,本着自主自愿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投入到化学学习中,以此来构建高效化学习课堂,为中国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也是为社会培养更适合的人才所助力。自然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以及学科
摘 要:农村地区学生数学学科基础较为薄弱,在课堂上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整个课堂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比较僵化。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结合农村地区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实际问题,从学生、课堂、教师三方面分析学生主动发言的障碍,积极探讨激发学生主动发言的策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发言;教学策略  一、 前言 
摘 要:在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学前教育的重要启蒙作用也愈发受到人们关注,鉴于此,课堂教学环节作为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如何对学前教育的课堂做出优化呢?“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就出现在人们面前。本研究从“教学做合一”的内容出发,思考在学前教育课堂改革中“教学做合一”应用的价值、现况和方法,希望能对后续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学前教
高考评价体系对指导高考数学内容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从核心价值金线、素养能力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这三条线进行解读.无论是2020年全国卷、新高考卷,还是2021年八省适
摘 要: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逐渐形成深度学习的素养,此举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运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不能让全体学生实现统一的深度学习。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结合实际学情,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让学生形成兴趣引导下的高效学习,在掌握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