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针对这一要求,我校思想品德教师开始尝试生本教育这一教学模式,提出了做好课前准备,做好课堂教学,做好课后反思的教学原则。其于这一出发点,笔者在生本教育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课前“三批”,提前做好课前预案
课前“首批学生,然后批教材,最后批自己”。教师要把握学生实际,多结合学情,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成长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去寻找相关资料,收集符合学生实际的资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批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吃透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力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批自己的目的是结合自己的性格特征,授课风格,将教师自己完整地融入课堂的教学氛围中去。课后让学生收集资料,阅读相关的部分,参加实践,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教学核心的环节关健是课堂上要精备巧备教材,吃透教材,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最为重要的阵地。提前做好教学预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提前做好预案,重视教学前奏。例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导入、以社会热点导入。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新思想,要充分准备。提前做好预案。
二、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主体,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树立“人本观念”,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人本观念”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所谓“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要求就是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如正确处理母子关系的道理,如果仅停留在说教上,效果并不好。如果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转变情感,教育的效果会好得多。通过让学生了解母亲的经历对家庭的责任和态度、对子女的期望、遇到的艰辛等,让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效果可能会更好。又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取查阅资料,课堂讨论、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讨论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擦出火花,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注重反思,优化我们的教学,优化我们的课堂
生本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是非常重视教学反思的。它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反思,还应包括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反思。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教师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有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提高,反思无论是在教师的“教”,还是在学生的“学”学习过程中都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教师成长,学生成长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尤其对教师而言,是优化自己的教学。因此教师的反思可以从写教学实录入手,可以写教学叙事,可以写教学片断,可以写教学后记,反思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找准自己的差距。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有学习习惯。“教学反思,学生反思,双反互动型”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形下改进优化我们的教学,优化我们的课堂,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师如能科学地把“课前、课堂、课后”这一生本模式深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定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一、课前“三批”,提前做好课前预案
课前“首批学生,然后批教材,最后批自己”。教师要把握学生实际,多结合学情,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成长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去寻找相关资料,收集符合学生实际的资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批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吃透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力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批自己的目的是结合自己的性格特征,授课风格,将教师自己完整地融入课堂的教学氛围中去。课后让学生收集资料,阅读相关的部分,参加实践,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教学核心的环节关健是课堂上要精备巧备教材,吃透教材,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最为重要的阵地。提前做好教学预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提前做好预案,重视教学前奏。例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导入、以社会热点导入。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新思想,要充分准备。提前做好预案。
二、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主体,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树立“人本观念”,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人本观念”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所谓“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要求就是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如正确处理母子关系的道理,如果仅停留在说教上,效果并不好。如果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转变情感,教育的效果会好得多。通过让学生了解母亲的经历对家庭的责任和态度、对子女的期望、遇到的艰辛等,让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效果可能会更好。又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取查阅资料,课堂讨论、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讨论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擦出火花,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注重反思,优化我们的教学,优化我们的课堂
生本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是非常重视教学反思的。它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反思,还应包括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反思。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教师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有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提高,反思无论是在教师的“教”,还是在学生的“学”学习过程中都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教师成长,学生成长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尤其对教师而言,是优化自己的教学。因此教师的反思可以从写教学实录入手,可以写教学叙事,可以写教学片断,可以写教学后记,反思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找准自己的差距。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有学习习惯。“教学反思,学生反思,双反互动型”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形下改进优化我们的教学,优化我们的课堂,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师如能科学地把“课前、课堂、课后”这一生本模式深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定会进一步得到提高。